首页 百科知识 《谏逐客书》译文

《谏逐客书》译文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这五个人,不出生在秦国,可是穆公重用他们,因而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于是称霸西戎。物资不出产在秦国,其中值得珍贵的很多;贤士不出生在秦国,其中愿意给秦国效忠的不少。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我听说官吏们建议赶走客籍人,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从前,穆公访求贤才,西边从戎族那里选拔了由余,东面从楚国的宛县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请来了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个人,不出生在秦国,可是穆公重用他们,因而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于是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变法的主张,移风易俗,百姓因此兴旺富足,国家因此繁荣富强,百姓都乐意为国出力,各国都对秦国亲善归服,战胜了楚魏的军队,占领了上千里的土地,使得国家至今还保持安定强盛。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一带,向西并吞了巴、蜀,向北收得了上郡,向南夺取了汉中,拿下了九夷的土地,控制着楚国的鄢、郢,向东占据了成皋的天险,取得了大片肥沃的土地,从而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方奉事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罢黜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限制豪门贵族,蚕食各国的疆土,帮助秦国完成了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君主,都是凭借着客的功劳。从这些事例看来,客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当时四位君主拒绝客籍人不肯接纳,疏远人才不肯任用,那就使国家不会收到富足的效果,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名声了。

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就丰富,国家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兵士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深广,帝王不排斥百姓,所以能够光大他的道德事业。因此说地不分东西南北,民不分本国外籍,能够四季都富庶美好,鬼神都来保佑。这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如今您却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驱逐客籍人去辅助诸侯成就功业。这就使得天下有才能的人都退缩畏惧,不敢向西,停住脚步,不进入秦国。这种做法就叫作给敌寇武器、送给强盗粮食啊。

物资不出产在秦国,其中值得珍贵的很多;贤士不出生在秦国,其中愿意给秦国效忠的不少。如今驱逐客籍人去帮助敌国,损害百姓去增加对手的力量,使得内部空虚,外部在诸侯各国树立仇怨,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是办不到的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