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与陈确论学书,撰陈确墓志铭(1)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

与陈确论学书,撰陈确墓志铭(1)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

时间:2022-08-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与陈确论学书,撰陈确墓志铭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第54章 与陈确论学书,撰陈确墓志铭康熙十五年二月,黄宗羲至海昌讲学,离开康熙五年他至绍兴会葬刘汋时,与陈确会晤彻夜长谈已十一年了,他很想登门拜访这位浙西仅存的蕺山同门学友,再次作学术上的探讨。为了解陈确的思想和黄宗羲对陈确的评价,有必要时对《大学辨》的内容和这场论争作一简略的回顾。陈确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全集》卷十《与陈乾初论学书》。

与陈确论学书,撰陈确墓志铭(1)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

第54章 与陈确论学书,撰陈确墓志铭(1)

康熙十五年二月,黄宗羲至海昌讲学,离开康熙五年他至绍兴会葬刘汋时,与陈确会晤彻夜长谈已十一年了,他很想登门拜访这位浙西仅存的蕺山同门学友,再次作学术上的探讨。孰料忽然接到夫人叶氏病重消息,不得不匆匆回家。临走前,约以次年再晤,并从陈确子陈翼处,获得其父所著《性解》等少数著作。黄宗羲看了后,认为陈确之著,“皆发其自得之言,绝无倚傍,绝无瞻顾”,不过考虑再三,觉得仍有商榷的必要,于是在同年,提笔写了《与陈乾初论学书》与以商榷。

陈确是蕺山门下既不属于刘汋、恽日初、张履祥那样以程朱之学修改蕺山之学的修正派,也不属黄宗羲、董玚那样坚持蕺山之学纯洁性的正统派。他为学善于独立思考,不顾陈说,勇于创新,超越程朱、陆王的门户之见。他的见解受刘宗周影响,但又不拘师说,对传统理学有强烈的批判性。顺治十一年,他著《大学辨》一文,引起同门友人刘汋、张履祥、吴蕃昌等的不满,责难纷至,他毅然不顾。这是蕺山学派在清初的第一次辩论。

为了解陈确的思想和黄宗羲对陈确的评价,有必要时对《大学辨》的内容和这场论争作一简略的回顾。《大学辨》开章明义,劈头就说:“《大学》首章,非圣经也;其传十章,非贤传也。”接着他指出:“首言‘大学’云者,非知道之言也”,“其曰‘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者,皆非知道者之言也”,“其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云云者,尤非知道之言也”《陈确集》别集卷十四《大学辨》一《大学辨》。他用这三条“非知道之言”,全部否定了《大学》一书的三纲领、八条目,揭示《大学》并不是圣人所作。而后的十章之传,也非曾子之传。他说他著此书的目的,是“窃欲还《学》、《庸》于《戴记》,删性理之支言,琢磨程朱,光复孔孟,出学人于重围之内,收良心于久锢之余”《陈确集》别集卷十四《大学辨》一《附:书大学辨后》。

自宋二程将《大学》、《中庸》特从小戴《礼记》中单提出来,与《论语》、《孟子》并行为《四书》,且为《四书》之首。南宋朱熹作《四书集注》,于是《四书》风行天下。《大学》不但成了“初学入德之门”朱熹《大学章句引》。的启蒙经典,而且经过帝王提倡,在明清两代,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主编而成的《四书大全》,成了科举取士的主要内容和取舍标准,表示儒学的发展已到达了理学的独尊阶段。现在陈确竟然将儒生奉为金科玉律的《大学》说成非圣人所作,非知道之言,那简直是晴天霹雳,惊世骇俗。所以此文一出,他立即遭到同门倾向程朱一派学友的围攻。(www.guayunfan.com)

最早发难的是吴蕃昌和沈昀(字甸华,号朗思),次年,张履祥、朱天祺(字蕴初)也参加进来。陈确仍坚持自己的看法。于是查嗣琪(号石丈)、刘汋、来成夫,甚至远在武进的恽日初,都纷纷来函劝止,陈确坚持己说,表示“其即赐至斧钺,无所逃死”《陈确集》别集卷十六《大学辨》三《书大学辨后》。

这场论争,黄宗羲初则因抗清避地未参加,继则因忙于整理蕺山遗著有关是否删节“意为心之所存非所发”上与刘汋、张履祥有异而未过问此事,自己也未读过陈确的著作。

现在,他看到了陈确《性解》诸篇,他也有不同看法。致书陈确,说:今岁因缘得至贵地,窃谓得拜床下,剧谈数日夜,以破索居之惑,而事与愿违,尚在有待。幸从令子敬之(陈翼字敬之)得见《性解》诸篇,皆发其自得之言,绝无倚傍,绝无顾瞻,可谓理学中之别传矣。弟寻绎再三,其心之所安者,不以其异于先儒,而随声为一閧之辩;其心之所不安者,其不敢苟为附和也。《全集》卷十《与陈乾初论学书》。于是,他对“不敢苟为附和”的陈确“扩充尽才而后见善”、“天理正从人欲中见”及“居敬存养”三说,提出来进行商榷:

首先,黄宗羲引用陈确《性解》上“人性无不善,于扩充尽才后见之”的话,提出商榷,他说:夫性之为善,合下如是,到底如是。扩充尽才,而非有所增进;即不扩充尽才,而非有减也。……若心扩充尽才,始见其善,不扩充尽才,未可为善,焉知不是荀子之性恶,全凭矫揉之力而后至于善乎?老兄虽言惟其为善而无不能,此以知其性之无不善也。然亦可曰:惟其为不善而无不能,此以知其性之有不善也。是老兄之言性善,反得半而失半矣。所谓“合下如是,到底如是”,指人的性善是天生如是的,换句话说人性在本体上是善的,并不因为下了“扩充尽才”的功夫才成为善。下面他就反问,如果扩充尽才才能见性善,那么是否不扩充尽才,性就不可为善了?则这善谁知不正如荀子所说的人性本恶,其善只是矫揉造作装出来的?黄宗羲说,老兄讲性善,只得一半:即“唯其为善而无不能”,但“得半而失半”,因为也可以说“惟其为不善而无不能”,由此可知性有不善了。黄宗羲的意思是,只有认识人性的本体是善的,就可以避免“得半失半”的困境。

从上可知,陈确认为人的先天的性善,与后天道德践履的“扩充尽才”分不开的。黄宗羲认为人性在本体上是善的,后天的道德践履——扩充尽才也好,不扩充尽才也好,丝毫不影响人的性善本质。性善是先天先验的,还是后天经验中形成的,是黄宗羲与陈确在人性论中分歧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