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积极投身民主革命_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积极投身民主革命_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投身民主革命_关于李四光的故事李四光在日本留学的那些年里,国内正酝酿着一场变革,封建政权即将土崩瓦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兴未艾。他们成立了留日学生会馆,及时向日本华人传达国内民主革命动态,组织各种革命专题讲演。李四光作为革命派的一员,毅然剪掉了辫子。8月20日下午,孙中山发起、组织和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举行成立大会,李四光有幸得以参加。

积极投身民主革命_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在日本留学的那些年里,国内正酝酿着一场变革,封建政权即将土崩瓦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兴未艾。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经在日本酝酿和兴起,日本可以说是海外基地之一。早在1898年,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来到日本,建立“兴中会”,向旅日华侨和留学生宣传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主张,在日本华人乃至世界华人中影响甚为深远,给革命播下了种子。他翻译出版18世纪的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启发青年思想的觉醒。在这之后,赴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逐年递增。据统计,李四光初到日本的1904年之前,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已达3000余人,其中以湖南籍的黄兴、刘揆一、杨毓麟、陈天华宋教仁,四川籍的邹容,广西籍的马君武和湖北籍的吴昆等人最为出名。他们在日本接受了新思想后,不仅积极响应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号召,而且还通过在日本组织社团,开辟讲坛、撰写文章宣传民主革命,直接在国内和日本进行革命活动。他们建立了“军国民教育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军国主义侵略,提倡开展军事训练。他们成立了留日学生会馆,及时向日本华人传达国内民主革命动态,组织各种革命专题讲演。还在东京出版了多种进步刊物,如《湖北学生界》、《新湖南》、《浙江潮》和《江苏》等,其中陈天华撰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在国内广为流传,在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一向充满爱国激情的李四光对此自然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儿童时代父亲书写的“民主共和”的四个大字已深深影响了他,尽管当时年幼的他还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但他心中已认定父亲是位参与民主共和斗争的秘密“斗士”。事实正如李四光所想,父亲在进行秘密活动后不久便遭到了当局的追捕,有一次还被迫逃往南京躲避,才得以脱险。现在的李四光和当年相比,无疑成熟了很多。这次他到日本留学,就怀有求知深造和探寻救国真理的目的。因此,他经常出入留日学生会馆等场所,并在这里与黄兴、刘揆一、宋教仁和马君武等一批爱国学友结识,建立了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www.guayunfan.com)

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每个人的家庭出身、教养以及留学目的不尽一致,所以难免在政治上存在分歧。当时的留日中国学生分为两大派别,即革命派和保皇派(亦称保皇党)。革命派由孙中山先生带领,他们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保皇派则以当时流亡日本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他们主张反对慈禧太后的专政,保护光绪皇帝,恢复“康梁变法”的“维新”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当时两派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论,主要是针对留长辫子的习俗。革命派认为男人不该留辫子,留辫子是被统治阶级压迫的象征,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几百年来难以洗刷的耻辱。所谓革命,就必须从自身形象做起,必须马上剪掉头上的长辫子。保皇派则认为留辫子是当朝王法的象征,剪掉辫子意味着对大清朝廷的反叛。回国以后,不仅很难在清朝政府做官,严重的还会犯下杀头之罪,所以很多人极力主张保留辫子。于是,通过头上有没有长辫子就可以判断留日学生的政治态度,这也是当时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明显标志。

李四光作为革命派的一员,毅然剪掉了辫子。当然,革命斗争并不像剪辫子那样容易,还要求在大是大非方面具有清醒的认识。著名作家泰戈尔曾说过:“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李四光等大批热血青年苦苦思索的重大课题,正是如何促使中国社会走向进步,此时的他们多么盼望有人给予指导。

1905年7月,烈日炎炎,众人仰慕的孙中山先生再次来到日本。孙中山这次来日本,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的未来。此前,他与美国、比利时、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爱国华侨及旅欧的中国留学生都有着广泛联系,并在当地建立起相应的革命团体。基于国内外革命形势有所发展,他特地从法国千里迢迢赶到日本东京,目的在于联合国内外所有革命团体,包括在日本的革命团体,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组织,积聚强大力量,以推翻封建政权。因此,日本的爱国侨胞和留学生热烈拥护孙中山一行来到东京。

在近千人的欢迎大会上,孙中山发表了富有激情的演讲,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轰动。演讲时,孙中山首先义正辞严地批驳了所谓中国“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躐等而为共和”的保皇派谬论,启发民众觉悟;接着又从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潮流着眼,深刻阐明实行民主共和是引导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根本道理。他以伟大革命家的胸怀,慷慨激昂地说:“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吾侪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欲得如中国之舞台者利用之而不可得。吾侪既据此大舞台,而反谓无所措手,蹉跎岁月,寸功不展,使此绝好山河仍为异族(指清朝统治者)所据,至今无有能光复之,而建一大共和国以表白于世界者,岂非可羞之报者乎?”

孙中山的演讲,使听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李四光在台下默默地仰望着伟人雄姿英发的风采,聆听着伟人的谆谆教导,霎时觉得心明眼亮、茅塞顿开,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然而,还有一件事让他更加难以忘怀。8月20日下午,孙中山发起、组织和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中国同盟会)举行成立大会,李四光有幸得以参加。那一天,他由一个普通的爱国留学生,成长为中国同盟会的首批会员。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也是直接领导辛亥革命的指挥者。孙中山亲笔书写了它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十六字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宗旨改为“民族、民权、民生”,概括为“三民主义”。

在隆重、热烈的大会上,孙中山不止一次地向大家强调:“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造反,就是反对清政府。我们现在力量还不强大,需要大家同心协力……”他的话真实地反映了大家激动的心情,在场听众接连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之后讨论孙中山的讲话精神时,在场的人各抒己见,争先发言。有人站起来提出了一个问题,说:“我们是反清革命,假如满族人要加入同盟会,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没等孙中山解答,在场的马君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是反对卖国亡国的清政府,如果满族人中有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我们自当欢迎。”孙中山带头对马君武的解答鼓掌表示赞同,全体与会者也随之给予马君武热烈的掌声。

入会仪式在庄严的气氛中进行。孙中山亲自与自愿加入中国同盟会者进行谈话,并且监督宣誓。轮到李四光时,他照例被引进了一间小屋,孙中山在里边坐着等他进行个别谈话。孙中山看过李四光的资料,发现他年龄很小,才16周岁,又是一名中学生,便慈祥地问他:“你年纪这么小,也来参加革命?”

“是的。先生,我也要参加革命!”面对自己崇拜的革命伟人,李四光鼓起勇气继续说,“甲午之战,我们败于日本;庚子之战,我国又饱受八国联军的蹂躏。中华民族的前途岌岌可危,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华,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孙中山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启发似的问道:“你能为革命做些什么工作呢?”

“只要我能力可以达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做!”李四光有点信心不足,他担心自己尚不具备入会条件,回答时感到特别紧张。

“好吧!”孙中山用这两个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将一份《中国革命同盟会会员誓约》递给李四光,“看清楚上边写的每个字,你赞同的话就起身宣读,并且要在‘宣誓人’三个字的后边签上自己的姓名。”

李四光郑重地接过誓约,由于太过激动,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大声宣读道:

“岁次乙巳(1905年),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逾此盟,任众处罚。”

他一口气把誓约读完,之后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宣誓完毕,孙中山亲切地抚摸着李四光的头,对他说:“从现在起,你就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的一员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之间的称呼将改为‘同志’。”

李四光的心猛然一震,心情更加激动了,这是多么亲切、多么崇高的称呼啊!他的眼中顿时噙满了泪水。

“是的,就是志同道合,齐心协力。”孙中山既似领袖又像慈父,亲切地嘱咐李四光,“同盟会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人回国准备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君主专制政权;另一部分人在中华恢复后,准备建设我们的国家。现在,你年龄还小,不必急于投身锋镝之间。我希望你能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从此以后,李四光将孙中山的话字字句句都牢记在心里。这一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特别是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前相比判若两人。他从弘文学院毕业后,勇于报考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并且取得优异成绩,与这件事是分不开的。这次会面成了他日后努力的动力,从此自觉走上科学救国的漫漫长路。

清朝统治者得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的消息后,惊慌失措,急忙与日本当局相勾结,设法压制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1905年8月25日,时任清政府驻日大使兼留学生总监督的杨枢致函清朝外务部称:“逆党孙文来自英国,屡在东京开会,登台演说,借以鼓动学生,而学生之赴会听讲者,日千余人,甚为可惧。枢窃欲设法禁阻,唯孙文系国事犯,不能公然照会日本外务省代为惩办,不得已以私情往晤珍田(日本官员),谆托密派巡捕,随时踪迹,窥其举动。”

同年11月2日,日本国文部发布了《收容清国人留学之公私学校章程》,其中第九条规定:“凡受选定之公私立学校,应令清国学生在寄宿舍或在该校所监督之下宿等处居住,受为约束。”这里所称的“受为约束”,是指日本政府替清政府监督留日学生的饮食起居,并限制他们一切秘密或公开的集会活动。

广大留日学生对于清朝统治者和日本当局的勾结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认为这是日本当局对中国学生的人格侮辱。为此,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号召各校留日学生共同罢课,并以集体回国的行动表示强烈抗议。

李四光积极响应并参加了这次罢课行动,正当他们收拾行李准备回国的时候,孙中山给他们发来一封紧急电报,电文中说:不赞成留日学生全体回国,以防同盟会员学生回到国内遭到清朝政府一网打尽。因此,各校的中国留日学生只要坚持统一罢课便可,并要求日本当局不仅要尊重中国学生的人身自由,还必须承认中国留日学生会馆在日本具有合法权利。

基于中国留学生全体罢课的压力以及国内外正义舆论的谴责,日本当局不得不妥协,答应了中国留日学生总会提出的各项条件。之后,各校的中国学生才陆续复了课。

到1910年7月,6年过去了,李四光结束了日本留学生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