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莫待无花空折枝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莫待无花空折枝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时间:2022-05-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莫待无花空折枝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自从来到洛阳,欧阳修便过上了与过去全然不同的生活。当提及自己时,欧阳修用的是“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关于“达老”这一称号,据说是欧阳修自己强烈要求而得,还曾因此与其他几个人发生过争执,不过事情一过,再没人追究那名是如何得来的,也没有影响他们几个人之间的情谊。欧阳修终于有机会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欧阳修感到很自在。

莫待无花空折枝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自从来到洛阳,欧阳修便过上了与过去全然不同的生活。儿时的欧阳修是孤独的、寂寞的,真正陪伴他的,只有那些被他一笔一画抄写下来的书籍,以及那些印在他脑子里的诗词名篇。他有时也渴望有个人在他身边,与他共享文学带来的乐趣和喜悦,然而在随州那样一个偏僻的小城市里,这个愿望太难实现。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洛阳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这里有许多才俊,他们在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对文学有着很深的认识和理解,他可以与他们一同探讨文学、研究诗词,这让他感到很满足。

在梅尧臣之后,欧阳修又结识了许多身在洛阳的官员,这些官员都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喜好高雅艺术,钟情于文学。

当地的留守钱惟演虽然好趋炎附势、野心很大,是名绝对的政客,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学的喜好和追求。他不但自己喜好文学,还非常爱才,遇到才学出众的文人和官员,他总会给他们极高的礼遇,鼓励他们再接再厉。(www.guayunfan.com)钱惟演博学能文,颇有情趣,品位高雅,善作注重形式美感的西昆体诗歌,并曾因此而出名。不过他在文学方面并不死板教条,各种文体都欣赏,各种有才之士都接纳。正因如此,在他管辖之下的各位文人雅士才有机会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文人圈子。

梅尧臣的妻兄谢绛气质出众,有品位、操守,工于词赋,以善于文学而闻名一时。在这个小圈子中,他的诗词成就最高,深得钱惟演的赏识,也深为其他人所敬佩。唐末五代以来,诗风一直偏于浮艳,是谢绛改变了这一局面。

与谢绛同样反对浮靡文风的还有尹洙。尹洙提倡古文,尊崇韩愈,所作之文皆简古有序,据说欧阳修在修习古文时,也受到了他的许多影响。除文学外,尹洙也对兵事颇有兴趣,创作了《叙燕》、《息戎》等谈兵的文章。

除了极具影响力的这几位之外,尹洙、王顾、王复、杨愈、张先、张汝士和梅尧臣在他们这一文化圈子中尤为活跃,多年后欧阳修与这七位并称为“八老”。

欧阳修曾在《书怀感事寄梅圣俞》中对“八老”中的每一个人进行了描述。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节选)

此诗用词简练,却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每个人的特点。当提及自己时,欧阳修用的是“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关于“达老”这一称号,据说是欧阳修自己强烈要求而得,还曾因此与其他几个人发生过争执,不过事情一过,再没人追究那名是如何得来的,也没有影响他们几个人之间的情谊。

与一群有着浪漫情怀的文人在一起,欧阳修心中的浪漫情结也渐渐地浮了出来。他的生活也从此变得更加丰富、浪漫,且充满生机。

此时的宋朝正处于太平盛世,处处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所以各地方官员的工作也相对轻闲。况且,推官本就是一闲散官职,无需处理太多的事务,虽然俸禄不多,却足以承担起家用,这让欧阳修的心里感到很轻松。

早些时间,欧阳修因家境的原因,一心苦读,无暇去休闲,去游玩,去欣赏身边的美景。家庭的负担令他的少年生活太过枯燥,他一心为了家庭而活,从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如今担子已卸,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心情去欣赏、品味生活。

其他几个人也同欧阳修一样,公务清闲,闲暇时间颇多,于是聚会便成了他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消遣方式。每一次聚会,他们都能在文学上有所收获,或创作出精美的诗作来。他们的灵魂在文学的世界中越走越近,感情也在文学的世界中变得越来越深。

欧阳修终于有机会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了。在洛阳的日子里,欧阳修时常与这些好友一起观赏美景、饮酒赋诗,生活非常惬意。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出许多动人的诗词。读了他的诗词,便能知道他当时过得是多么悠闲和惬意。

在这样的氛围中,欧阳修感到很自在。曾经的他像一只孤独地飞翔在天空中的鸟,只能将心中的旋律唱给空气,然后任由它们飘散,听不到一丝回响。如今,他有了可以唱和的伙伴,喜悦也就成倍地增加了。

余本浪漫者,兹亦漫为官;

胡然类鸱夷,托载随车辕。

时士不俯眉,默默谁与言?

赖有洛中俊,日许相跻攀。

饮德醉醇酎,袭馨佩春兰。

平时罢军檄,文酒聊相欢。

——《七交七首·自叙》

对于欧阳修而言,令他喜悦的不仅是遇到了同好之友,还在于能够通过和这些人的交往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相比于其他人,他的年纪尚轻,对古文的研究也不及前辈们透彻,他刚好可以借聚会的机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谢绛与尹洙皆是提倡古文、尊崇韩愈之人,这令欧阳修感到欣喜。他早年便对韩文情有独钟,无奈只能自行参悟,而手中书籍又残缺不全,使他一直无法在此领域有所提高。谢、尹二人年长于他,又在古文领域已有建树,他们的出现为他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所以他时常与二人探讨有关古文的知识。

谢、尹二人也是心胸豁达之人,非常愿意帮助欧阳修,时常传授给他古文精髓。在他们的帮助下,欧阳修还有幸读到了《昌黎先生文集》的全本,并根据全本将自己手中的旧本一一补缀修订。这也更加激发了他学习韩文的热情,坚定了他学习韩文的决心。

自那之后,欧阳修便极少使用骈文了。虽然在当时骈文仍是最时尚、最主流的文体,而且官员的公文都需要用骈体书写,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用古文书写,若情非得已,决不作骈文。

欧阳修在《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中说道:

不幸修无所能,徒以少喜文字,过为世俗见许,此岂足以当大君子之举哉?若夫参决军谋,经画财利,料敌制胜,在于幕府苟不乏人,则军书奏记一末事耳,有不待修而堪者矣。由此始敢以亲为辞。况今世人所谓四六者,非修所好,少为进士时不免作之,自及第,遂弃不复作。在西京佐三相幕府,于职当作,亦不为作,此师鲁所见。今废已久,惧无好辞以辱嘉命,此一端也。(节选)

起初,三人一起学习古文,欧阳修只是一名初学者,所以谢、尹二人算得上是他的领路人。相比于谢绛,尹洙在古文方面更胜一筹,所以欧阳修受他影响最大。之后,由于欧阳修有着极高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他的古文素养越来越高,三人的关系也渐渐发生了些变化,从一开始的“师徒”变为“对手”。

一次,钱惟演命他们三人为一新阁作记,限期三日。三人立刻各自回家进行创作。三人作好之后,聚到一起打算相互指正,却发现尹洙之作只用了三百八十字,且用字精准,而欧阳修与谢绛之作都超出了五百字。欧阳修与谢绛表示自愧不如,便收起了各自的作品,不打算交给钱惟演。

欧阳修虽输得心服口服,却不想一直如此,于是他连夜向尹洙请教如何才能作出那般妙的文章。经尹洙的指点,他连夜赶出一篇新作,不但有章有法,而且字数比尹洙之作又少了二十字。尹洙读过之后,连连赞叹欧阳修的才学真是一日千里。

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真正的朋友,当是如此。欧阳修与尹洙、谢绛二人的友谊以文学为基础,三人共同切磋,共同成长,此番情谊和经历成为欧阳修记忆中珍贵的典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