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画船撑入花深处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画船撑入花深处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时间:2022-05-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画船撑入花深处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忙忙碌碌中,欧阳修在夷陵生活已有一年之久。写这首诗时,欧阳修正在病中。欧阳修的这些文章无疑是在挑战传统权威。由此,人们推断,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准备编写的。欧阳修认为,正史需要的是精简,而非冗长。在欧阳修的主张下,二人将原有的《五史》改为纪传,并将《梁纪》与《汉周》两部合为一部。可见,对于欧阳修而言,贬至夷陵是他人生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画船撑入花深处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忙忙碌碌中,欧阳修在夷陵生活已有一年之久。在这一年里,欧阳修为他的《居士集》填充了许多诗作,《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送前巫山宰吴殿丞》、《戏答元珍》、《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等都收录在其中。其中,他最满意的是那首《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www.guayunfan.com)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戏答元珍》是用以作答丁宝臣赠予他的《花时久雨》的,题中一个“戏”字表明了这只是他的一篇戏作,不足以认真,但事实上,这是他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失意而找的说辞。

写这首诗时,欧阳修正在病中。虽不是什么要紧的病,可人在病痛中往往会变得格外脆弱,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喜欢怀念。偏偏当时又是新年,欧阳修正想着自己这样的生活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时,丁宝臣随信寄来了《花时久雨》一诗,他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波动。

唐朝的王之涣在《凉州词》中用“春风”暗指皇恩,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他对当朝皇帝不体恤民情、不理会在外驻守将士的行为的不满。如今,欧阳修也借用了“春风”一词,表面上是在说春天的风吹不到夷陵,实则是在说皇恩传达不到夷陵,使他不得不在此谪居。

不过,诗的结尾处,他又用“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来表达自己的顽强和乐观。想来一是他不想让人察觉到他当时的低落情绪,二是他想使自己从这种无益的愁思中脱离出来。

仕途上的第一次挫折对欧阳修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他为此痛苦过,但痛苦过后,他变得成熟了,身上那丝浪漫悠闲之气也褪去了,他又开始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

心态变了,看待一些事情的眼光就变了,对待一些问题的方式也变了。抛开了对功名的追求,学习就变得更加纯粹。回过头来看以前阅读过的那些书籍时,他开始研究、思考,竟然还从中挑出一些问题来。曾经被人们视为“宝典”的那些文章,如今在欧阳修眼中,却并非那么完美了。

汉、唐以来,许多先贤对儒家经典进行研究后,根据个人的理解为这些经典作了大量的注疏。由于这些先贤在学术领域都拥有较高的声望,所以后人将他们的注疏视为不可动摇的“宝典”,从未有过质疑之心。

欧阳修再次阅读时,突然发现前人的注疏中时有纰漏,有些注释不明,有些词不达意,有些模棱两可,于是他将自己发现的这些可疑之处一一记录下来,仔细研究,最后写成了论文。这些论文对《易经》、《诗经》、《春秋》中的内容都有所质疑。

在针对《史记·孔子世家》而作的文章中,他指出,“自孔子殁,周益衰,王道丧而学废,接乎战国,百家之异端起,十翼之说,不知起于何人?”以此质疑《周易大传》是孔子所作的观点。他还指出,《春秋》的三传都不可尽信,其中有许多内容是人们故意将人圣人化后用以迷惑学者的。

出自欧阳修之手的《易童子问》、《易或问》、《春秋论》等文章一经流传,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毕竟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注疏仍然是人人信奉的东西。欧阳修的这些文章无疑是在挑战传统权威。

欧阳修起初并没有打算将这些文章公开,谁知他的朋友们看过之后,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竟然传得尽人皆知,并由此掀起了一股疑古思潮。在欧阳修的带动下,渐渐地,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质疑那些旧的东西,同时努力发现新的东西。不知不觉中,一种“新儒学”的氛围形成了。

政治方面,欧阳修还有《本论》、《春秋论》等著作。欧阳修曾在给梅尧臣的信中提及:“闲中不曾作文字,只整顿了《五代史》,成七十四卷。”又云:“此小简立焚,勿漏史成之语。惟道意于君谟,同此也。”由此,人们推断,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准备编写的。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由于是欧阳修所著,所以也有后人将《新五代史》简称为“欧史”。这是一本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史著,被后人录入了“二十四史”。赵翼在《二十四史札记》中给予了欧阳修这部《新五代史》极高的评价,称其“不惟文笔洁净,直追《史记》,而以《春秋》笔法,寓褒贬于传记之中,则虽《史记》亦不及也”。

在夷陵,欧阳修还决定与尹洙一起继续撰写当初未完成的《十国志》。在撰写的过程中,他的心渐渐沉淀了下来。

欧阳修认为,正史需要的是精简,而非冗长。他建议尹洙:“前岁所作《十国志》,盖是进本,务要卷多。今若便为正史,尽宜删削,存其大要;至如细小之事,虽有可纪,非干大体,自可存之小说,不足以累正史。数日检旧本,因尽删去矣,十亦去其三四。”

在欧阳修的主张下,二人将原有的《五史》改为纪传,并将《梁纪》与《汉周》两部合为一部。“其他列传约略,且将逐代功臣随纪,各自撰传待续,尽将《五代列传》姓名写出,分而为二。”

“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从阅历增。”每当提到欧阳修在夷陵的经历,人们总会不由得想起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写的这两句话。想来确实如此。一个性情直率、正直,却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斥的人,经历了这样一场打击,反而变得更加坚韧,并且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是以凡人所不能及的。

在描述自己被贬夷陵之前的生活和文章风格时,欧阳修用了“三十年前,尚好文华,嗜酒纵歌,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这样的句子。可见,对于欧阳修而言,贬至夷陵是他人生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将自己后来能够得锦文华章之美归功于夷陵之逆境对他的磨炼。

欧阳修在夷陵的时间并不算太久,不到两年,他便被调去了乾德。然而,他在夷陵所做的所有事都使他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初到这里时,百姓们对他有误解,认为他是有罪之人,不足为官;离开时,百姓们却对他依依不舍,感恩戴德。为了纪念他,夷陵的后人们在城内建了“六一书院”,书院中收录了他的作品,以供人们拜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