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但令新花日愈好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但令新花日愈好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时间:2022-05-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但令新花日愈好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花的香气让欧阳修醉了,他爱上了这里的牡丹,也爱上了这座城市。他只愿“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在洛阳期间,欧阳修的君子之气也日渐增长。欧阳修说,他希望自己能在这清静的堂中自由思考,所以给这个厅堂起名为“非非堂”。欧阳修一身正气,并且性格耿直,不肯随波逐流,他的这种性格预示了他今后的道路必然不会是一条坦途。

但令新花日愈好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牡丹之城,并以牡丹吸引了众多游人的光临。那些外地人纷纷前来,为的是亲眼见一见那传说中的花中骄子牡丹,或将它们带回自己的家中。

牡丹盛开之时,满目姹紫嫣红,整个洛阳城变作一片牡丹花海,满街都是牡丹的香气,沁人心脾。集市上,花农们推着自家的牡丹前来赶集,一团团,一簇簇,火红的,粉嫩的,散发着芬芳,清甜而浓郁。

洛阳的牡丹在欧阳修的记忆中抹下了一笔极为重要的色彩,浓得化不开、拭不去。当他任满离开洛阳时,出于对牡丹的喜爱和留恋,他将牡丹的来历、品种以及特色写成了一篇文字,此文名为《洛阳牡丹记》,是我国关于牡丹的专著的“始祖”。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洛阳至东京六驿,旧不进花,自今徐州李相(迪)为留守时始进。御岁遣牙校一员,乘驿马一日一夕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www.guayunfan.com)传说,欧阳修会有此作,是因为最初的那两年每逢赏花佳期,他都因事外出,无法亲眼目睹牡丹的姿容。于是,未赏过洛阳牡丹便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遗憾。他还曾梦见牡丹仙子带他游园赏花,问他所见八个花园中哪个花园的牡丹最美,而他所选的那一园正是洛阳。

幸而,第三年他终于有机会亲眼在洛阳赏花。牡丹花的香气让欧阳修醉了,他爱上了这里的牡丹,也爱上了这座城市。他将牡丹的美融入了他的诗文中,用他最擅长的文字抒发对牡丹的一片情。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那形色各异的牡丹,往往会从中生出新的绝品,红瘦黄肥间,“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看着争妍斗丽的牡丹,他心中暗想,不知这些花百载后会变得如何。他只愿“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在《洛阳牡丹记》中,欧阳修不但写了牡丹的传说和特点,还着重描写了洛阳牡丹赏花的风俗以及赏花之时的盛况,分别起名为“花品序”、“花释名”和“风俗记”。

在洛阳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的青春在那里,他的事业在那里,他的朋友在那里,他的灵感在那里。在洛阳的那三年,他的青春与牡丹一同尽情地绽放,他的喜悦如同那娇艳的牡丹一般,无法隐藏。

他的青春与那盛开的牡丹融在了一起。每逢想起洛阳的牡丹,他的心里都会感受到一股无穷的生命力,那股生命力鼓舞和激励着他,让他的心中时刻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谢观文王尚书举正惠西京牡丹》中,欧阳修写道:“赠以洛阳花满盘,斗丽争奇红紫杂。”每年,花都会开,每次花开时,有相似,也有不同。“我时年才二十余,每到花开如蛱蝶。”那艳丽的花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念昔逢花必沽酒,起坐欢呼屡倾榼”。

可是,好花不常开,今朝花开,他日花败。牡丹花开得美,开得艳,可总有一天,它们会凋落,化为地上一撮芬芳的泥土。正如美好的时光无论如何令人不舍,最后都会逝去,成为人们生命中的一段记忆一般。

花开花谢乃自然界平常事,而在文人眼中,便多了几许忧伤和无奈。许多人怜惜那美妙的花,不忍见那花瓣一片片离开花蕊,一片片飘落风中,一片片跌入泥沼。还有许多文人会由花开花谢联想到世事无常,于是心中又多了许多感慨。

欧阳修一生几经坎坷,那些起起落落时常令他想到洛阳牡丹。他在晚年曾将自己生命之中经历的起落看作牡丹的盛开和凋零,那起起伏伏的人生,不正如开了又败、败了又开的牡丹吗?

传说中,牡丹拥有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武则天曾命长安后苑中的百花在冬日里齐开,几乎所有花仙都畏于武则天的强势而被迫开放,只有牡丹不肯屈服,枯枝独立。而当武则天一怒之下将它贬至洛阳后,它却立即绽放了。武则天气极了,下令烧毁牡丹,然而熊熊烈火并没有让牡丹枯死,反而让它开得更艳。

这自然只是传说,可牡丹的气节却因此传遍了大江南北。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在洛阳期间,欧阳修的君子之气也日渐增长。在他的心中,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对于世间的污浊,他总是一眼看清,并且远离。“宁讪无谄”是他的原则,他知道批判陋弊会为自己带来麻烦,可他就是不能勉强自己的心,假装无视或一味地歌功颂德。

在为自己工作读书之所命名时,欧阳修选择了“非非堂”这个名字,并以三种事物作为比喻,写了一篇《非非堂记》。这三种事物分别是“秤”、“水”和“人的耳目”。他认为,人的耳目在观察外界时,与秤和水有着相同的性质,若是平静,就能看到实质;若是动荡,观察到的和听到的就会与事实偏离。

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其于静也,闻见必审。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夫是是近于谄,非非近于讪,不幸而过,宁讪无谄。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观之,未若非非之为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厅事,有文记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欧阳修说,他希望自己能在这清静的堂中自由思考,所以给这个厅堂起名为“非非堂”。世人皆知,入官场者,是非之心可有,但不可过于执着。许多事,似是而非即可,若是过于执着,只会给自己招来诸多不便,令自己身陷困境。那些才学出众却性格倔强者,若是遇到明君,尚能保留官职,最多被贬官;若是遇到昏君,不但会丢了官职,还有可能失去性命。欧阳修一身正气,并且性格耿直,不肯随波逐流,他的这种性格预示了他今后的道路必然不会是一条坦途。

花期短暂,人生中的荣耀又何尝不是如此?且不说花期短暂,哪怕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都能打得它遍地残红。

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

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渔家傲·残春一夜狂风雨》

欧阳修在官场之中也曾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外放,那种打击,不正如暴风雨的洗礼吗?而那时的他,不也和经历了暴风雨的花一样吗?

暴风雨来临之前,欧阳修从未考虑过自己可能面对怎样的处境,但以他的性格,即使知道了,应该也不会改变。毕竟,那股他父亲遗传给他的正气,以及他在生活中渐渐积累下的对真实以及正直的执着,只会指引着他走上一条追求正义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