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张元济与两种古本《三国》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张元济与两种古本《三国》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时间:2022-05-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元济与两种古本《三国》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商务古本 三国广告1929年4月,《申报》刊出商务印书馆发售新书预约广告:元至治本《全相平话三国志》与明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合售预约十二元,邮费六角。然而,上述两种古本《三国》的出版,对后来《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发展影响很大。我们庆幸这两种古本《三国》重回故土的时候,不要忘记出版家张元济与他当年商务印书馆同事们的不懈努力。

张元济与两种古本《三国》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商务古本 三国广告

1929年4月,《申报》刊出商务印书馆发售新书预约广告:元至治本《全相平话三国志》(全书三册)与明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廿四册),合售预约十二元,邮费六角。六月底截止,九月底出书。广告称:

《三国志通俗演义》,明罗贯中所撰。罗书又出于《平话》。坊刻金圣叹评点一百二十回本,与罗氏原书不同。金本盛行三百年,读者不见《演义》真面,遑论《平话》。本馆搜得元至治本《平话》及明弘治本《演义》,可称双璧,影印发行,当为留心小说源流者所嗜读也。

这两种古佚小说的影印流布,与出版家张元济有直接关系。

张元济不仅致力于经史子集传统古籍的整理和刊印,而且对包括古佚小说在内通俗文学的出版也做出过很大贡献。《平话三国志》,就是他1928年秋冬在日本东京内阁文库访得并组织照影回国的。日本内阁文库藏元至治平话五种(《武王伐纣》《七国春秋后集乐毅图齐》《秦并六国》《前汉书续集》和《平话三国志》),中土早不见流传。这些话本小说对于研究中国小说史极其重要。《平话三国志》是现存《三国演义》小说的母本。分上中下3卷。全书约8万余字,图70幅,标有题目69幅(“桃园结义”分上下)。卷上故事从“黄巾叛”始,至破吕布止。卷中故事自刘备受汉献帝衣带诏起,至孔明取荆州。卷下故事起自庞统投刘备,终于诸葛亮病亡。文字较简率,却保存了比较多的民间传说成分,封建正统色彩反倒较《演义》为少。故事已具备《演义》轮廓,细节却多歧异。比如,前三国张飞的人物形象颇为丰满。除“桃园结义”外,专述翼德将军故事的就有:“张飞见黄巾”“张飞杀太守”“张飞鞭督邮”“张飞捽袁襄”“张飞三出小沛”“张飞见曹操”等六七节之多。张飞几乎成了贯穿始终、着墨最多的主角。又如,卷中有“孔明杀曹使”一节,写孔明游说东吴时恰逢曹营来使,孔明拔剑杀了来使,从而迫使东吴不得不联蜀抗曹。明代以后《三国》小说里这个斩曹使者,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也有周瑜的故事被换成诸葛亮的。卷中“赤壁鏖兵”一节,写草船借箭则是周瑜的妙计:(www.guayunfan.com)周瑜一只大船、十只小船出,每只船一千军,射住曹军快越。蔡瑁令人数千,放箭相射。却说周瑜用帐幕船只,曹军一发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扳]棹人回船,却射右边。移时箭满于船,周瑜回。约的[得]数百万只箭。周瑜喜道:丞相谢箭!曹公听的[得]大怒,传令明日再战。

至治《三国平话》书影

这里周瑜的“帐幕船只”,后来罗贯中移花接木为诸葛亮的草船,当然故事更为精彩了。

此本为元至治建安虞氏刊印。商务版缩印成6开,线装一函3册。如不是姜殿扬在跋文中说明此书来历,出版家张元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功劳恐已湮没世尘。姜跋云:

菊生先生东渡访书,觏之于扶桑,重其为中土佚书也。归而印传,以供于当世。复以书多讹字,不易卒读,乃命稽之史书,辨其致误之出,分别订释,录为校记如右……

商务版《三国志通俗演义》内封页印有牌记:“己巳中秋上海涵芬楼据明弘治本景印,远近翻印必究”。原书标“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中贯编次”。书前有庸愚子(金华蒋大器)序,署“弘治甲寅(1494)仲春”,故定为弘治本。此本后来据专家考证,非弘治实为嘉靖年间所刊。然而仍是迄今发现《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印本,弥足珍贵。

此书分24卷,每卷十节。卷之一目录如下:

明弘治本《三国》影印本封面

祭天地桃园结义

刘玄德斩寇立功

安喜张飞鞭督邮

何进谋杀十常侍

董卓议立陈留王

吕布刺杀丁建阳

废汉帝董卓弄权

曹孟德谋杀董卓

曹操起兵伐董卓

虎牢关三战吕布

这与后来流传最广、号称“第一才子书”的清初毛宗岗父子修订评刻本《三国演义》比较,框架基本一致,而文字略为粗糙,诗词、赞语过于冗长。嘉靖本对于研究《三国演义》小说的演化到定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本当时商务借影自日本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与张元济也有密切关系。孙楷第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说,嘉靖本《三国演义》,“国立北京图书馆已有全本。日本则文求堂主人田中氏藏一部,第一本经抄配,上海商务印书馆曾借以影印。因该馆又买得前半配补,遂影印全书。张菊生氏又为田中氏影印所缺之一本赠之,与原书大小相当,用酬借书之惠。”[1]张元济为田中庆太郎配补阙书,可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又一佳话。

1929年4月,上述两书刚印出样本,张在第一时间就送给衡宇相望的对门邻居胡适阅读,附信云:“敝馆新印《三国志平话》《演义》两种,已有样本,谨呈阅,或为公所快睹也。”[2]他对流布通俗文艺海外遗珍与古佚文献同样热心。

张元济东瀛访书时,在东京内阁文库所见国内已失传的古佚小说约有二十多种。《武王伐纣》等另外四种元至治本话本小说,当时也以中华学艺社名义一并照影回国,因未及时付印,其底版与其他大量书版均毁于“一·二八”之役。为什么当时未能与《三国平话》一起付印?我们在张元济一封书信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1929年9月20日,他致函傅增湘回答明刊《列国志》印刷问题时云:“子东交来《列国志》,送编译所,检称与时本不同。惟近印《三国平话》《演义》两种,预约销数微,不能收回成本,且石印甚忙,工作迟滞,……一时恐不能付印。”[3]这可能是其他从日本照影回来的古佚小说未能及时印出的原因。

然而,上述两种古本《三国》的出版,对后来《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发展影响很大。1956年上海文学书籍刊行社影印本《全相平话五种》,其中《平话三国志》即据涵芬楼影本,另四种据日本仓石武四郎影印本。由此反证,当年商务印书馆以中华学艺社名义直接借影自内阁文库的四种话本,确如孙楷第所说已“尽化烟尘”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980年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我们庆幸这两种古本《三国》重回故土的时候,不要忘记出版家张元济与他当年商务印书馆同事们的不懈努力。

(原载《出版博物馆》2011年第4期)

注释

[1] 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第2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1929年3月18日张元济致胡适书,《张元济全集》第2卷,第545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3] 1929年9月20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书,《张元济全集》第3卷,第361页,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