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大事年表

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大事年表

时间:2022-04-0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大事年表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大事年表大约公元前11世纪,商朝宗室箕子率部迁移到朝鲜半岛,建立箕氏朝鲜。他们带去中国文化,其中就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553年,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学技术通过百济传入日本。1103年,宋徽宗派遣医官牟介等人前往高丽对该国医生进行培训。1270年,忽必烈派遣使节到狮子国访问并采购药物。

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大事年表

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大事年表

大约公元前11世纪,商朝宗室箕子率部迁移到朝鲜半岛,建立箕氏朝鲜。他们带去中国文化,其中就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公元前210年,徐福率男女3000人移居海外。学术界一般认为他们到了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和手工业技术。

公元前2世纪,黄兴广到交趾海阳头溪乡居住,教当地人制造陶瓷。

公元前139—127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辟了汉朝去中亚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28年,张骞将苜蓿种子从西域带回中国。(www.guayunfan.com)公元前119—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后访问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

公元前103年,中国的凿井技术通过匈奴传入中亚地区。

公元前1世纪左右,中国的冶铁技术通过汉朝逃亡士兵传入中亚地区。

公元前115年,安息王派遣使者到长安观察中国国情,向汉朝献鸵鸟卵和魔术师。

公元57年,倭奴国使节通过朝鲜半岛来华,汉光武帝赐以“汉委(倭)奴国王”印。

公元69年,汉朝正式设立永昌郡,正式经营丝绸之路。从此,蜀—滇—缅甸—印度的道路全线畅通。

公元3世纪初,中亚的葡萄酒制造技术传入汉朝。

231—251年,孙权遣朱应、康泰出使海南诸国。

264年,波斯的锁子甲传入中原地区。

4世纪前半期,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

366年,敦煌莫高窟开凿。

4世纪末5世纪初,秦的遗民弓月君率民去日本,不久,阿知使主率汉人赴日。

5世纪中叶,南朝的《元嘉历》以及医学等科学技术传入百济。

468年,南朝宋政权应倭王要求派遣纺织、缝衣等工匠前往日本。

541年,百济向梁朝求取佛经和工匠、画师等。

550年,波斯僧侣把中国蚕茧带至东罗马。

552年,中国的蚕桑和丝织技术传入拜占庭。

553年,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学技术通过百济传入日本。

610年,中国的造纸术通过高句丽僧人传入日本。

627年,唐玄奘到印度取经。

645年,日本派遣医生等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647年,唐太宗遣使赴天竺学习熬糖法。

647年,泥婆罗国遣使入献波棱、酢菜、浑提葱。

650—670年,中国的造纸术传入尼泊尔,并由此传入印度。

662—671年间,日本仿照唐朝国学制度建立“大学寮”,内分“明经道”和“算道”。

665年,唐朝颁行《麟德历》。印度天文学家曾参与修历。

690年,日本使用中国的《元嘉历》。

武则天接受默啜可汗的请求,归还了突厥降户数千帐,并送给突厥谷种4万斗,杂彩5万段,农器3000件,铁4万斤。

724年,吐火罗遣使中国献胡药乾陀婆罗等200余品。此后,吐火罗又多次向唐朝献质汗药等。

735年,唐朝的《大衍历》传入日本。

746年,日本僧人荣睿从唐朝带回《七曜星历》等印度天文学著作。

751年八月,中阿双方在怛罗斯附近决战,唐军失败,被俘工匠把造纸技术传到阿拉伯。

755年,唐玄宗在位期间(712—755),郑虔编著《胡本草》,介绍域外药物。

780年,日本使者真人兴能献方物,所携带纸张“似蚕而泽”。

781年,唐朝的《五纪历》传入日本。

793年,日本桓武天皇迁入新都平安京,该城的建筑布局完全仿照唐朝首都长安。

805年5月,中国茶种由高僧最澄带回日本种植。

829年(日本天长六年),日本颁布《太政府符》命作水车,仿效中国。

859年,唐朝《宣明律》通过渤海国传入日本。从862年开始,日本正式使用该历,直到1684年。

公元9世纪,《齐民要术》传入日本。

907年,波斯侨民李珣编写《海药本草》六卷,主要介绍海外药物,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海外药物的了解。

958年,占城国王向后周遣使献猛火药等西亚物产。

大约10世纪中叶,高丽开始生产青瓷,受宋代越州窑的影响。

10世纪末,中国雕版印刷技术传入高丽。

1009年,泉州清净寺建立,这是最早的伊斯兰教寺。

101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占城稻传入中国。

1037年,中亚大学者阿维森纳(980—1037)去世。他所著的《医典》一书含有不少关于中国的医药知识。

1072年,宋朝派遣医官王愉等人前往高丽传授医术。

1074年,宋朝医师马世安等人前往高丽传授医术。

1078年,宋神宗派遣翰林医官邢造等89人的庞大医疗专家组前往高丽,为其国王治病并传授医术。

1101年,宋朝向高丽赠送《神医普救方》,此书被高丽肃宗王誉为“济世之要术”。

1103年,宋徽宗派遣医官牟介等人前往高丽对该国医生进行培训。

1118年,宋徽宗派遣翰林医官杨宗立等人前往高丽行医和教学,为期二年。

1168年,日本留学僧荣西从中国带回茶种,在距京都大约5公里远的肥前(今贺佐县)背振山种植成功。

12世纪中后期左右,中国指南针、航海技术先后传入阿拉伯地区和欧洲。

12世纪末,日本摄津三宝寺采用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刻印禅宗语录。此后,日本各禅院日渐兴起使用雕版印刷术刻印书籍。

13世纪初,中国活字印刷术传入高丽。高丽人铸造成铜活字。

1223年,日本陶工加藤四郎入宋到天目山学习制陶技术。

1234年,高丽人崔怡印刷《古今详定礼文》50卷28本,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本。

13世纪中期,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越南

1260年,尼泊尔建筑家和工艺师阿尼哥来到中国,在乌斯藏建造金塔。

1261年,阿尼哥来到元大都建造白塔(今北京白塔寺),并向中国人传授尼泊尔的泥塑艺术和铜铸技术。

1266年,元朝定都燕京,8月,元朝任命也黑迭儿领导宫廷建设。他对宫城的布局、建筑等进行了全面地规划。

1270年,忽必烈派遣使节到狮子国访问并采购药物。

1281年,印度泰米尔商人在泉州建造印度教寺院——番佛寺。

1288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越南陈圣宗遣使陈克用向元朝求取《大藏经》。

1292年,元朝在大都和上都两地设置回回药物院,掌管回回医药事务

1294年,伊利汗乞合都为摆脱财政危机,仿效元朝雕版印刷纸币。

1294年,素可泰王朝兰甘亨国王邀请500名中国陶瓷工人在素可泰烧制陶器。宋加洛陶瓷诞生。

1300年,元朝对缅甸用兵时,云南参知政事高庆等人率军协助缅甸当地人民抢修水利灌溉工程,挖掘顶总运河。

1314年,回回大师阿老丁在杭州建造真教寺。

1365年,高丽人文渐益出使元朝,从中国带回棉花种子。

1367年,元朝优秀雕工俞良甫等人来到日本,雕刻出大量典籍刻版。

1368年,明朝建立,设置回回司天监,专管伊斯兰历法事务。

1369年,日本人竹田昌庆来到中国师从道士金翁学医,于1378年携带多种中国医书回国。

1373年,高丽官员崔茂宣结识中国商人李元,向其学得火药制造技术。1377年,高丽正式生产火药。

1383年,吴哥使团来中国,明太祖赐给其瓷器19000件等。

1390年,尼八刺王遣使中国,明太祖赐其红罗伞等。

1392年,明太祖赐闽人三十六姓于琉球,以便于琉球与中国的往来。

1403年,明成祖遣中官尹庆出使柯枝国。

1405年起,郑和率领舰队七下西洋。

1406年,明成祖开始营建北京城,安南人阮安被任命负责总设计。

1414年,榜葛刺嗣王遣使奉表来谢,贡麒麟及名马方物。

1415年,明成祖命侯显率舟师赴榜葛刺。其王塞勿丁遣使贡麒麟及诸方物。

1415年,明朝应朝鲜要求,向朝鲜赠送铜人图。不久,朝鲜即刊印此图并颁布全国。

1417年,苏禄东王和西王组成340余人的大型使团来华朝贡。

1418年,明成祖遣中官邓诚出使尼八刺。

1425—1435年间,中国漆工杨埙从日本学得漆器制作技术,回国后大显身手,被后人称之为“泥金画漆法”。

1443年,安南后黎探花梁如鹄首次奉使赴明,学习中国人刻书方法。

1445年,朝鲜医官金蒙礼等人依照中国的《太平圣惠方》,编撰《医方类聚》。此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种。

1465—1487年,明朝钦天监对阿拉伯《回回历》进行重新翻译补充,改名《七政推步》。

1475年,朝鲜派纸匠朴非随谢恩使团来明朝学习造纸法。

1478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伊斯坦布尔兴建托普卡帕宫,吉祥门的檐下一组彩画,类似北京故宫或颐和园中的山水彩画。

1487年,日本僧人田代三喜随使团入明,专门学习中国李东峘、朱丹溪医术。

1488年,朝鲜人崔溥把中国水车制造之法传入朝鲜。

1551年(日本天文二十年),日本出版兽医学著作《马医醍醐》。

1510年,日本陶瓷工五郎大夫祥瑞随明使来华学习制陶技术。后来他在肥前伊万里开窑,烧制白瓷,销售全国。

1569年,西双版纳召片领娶缅甸东吁王朝公主,在景洪建立了第一座佛寺。

1574年,潮州人林凤率民众进入菲律宾吕宋北部山区和土著杂居,在此传播中国耕种技术及其他手工艺。

1587年,安南黎朝使臣冯克宽把玉米和大豆种子带回国内,后玉米和大豆成为越南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16世纪,茯苓从中国传入伊朗。

朝鲜壬辰战争期间(1592),日本侵略者大肆抢劫朝鲜文物,将朝鲜的铜活字带到日本,用来印刷各种书籍。

1593年,菲律宾华侨陈振龙将甘薯引入福建。

16世纪,花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福建。

16世纪末17世纪初,伊朗沙法维王朝大力发展陶瓷业,引进数百名中国陶瓷工匠。

17世纪,华侨蔡焕玉把“中国犁”带入印尼。

1602年,华人龚容和西班牙神父何塞共同创造了菲律宾第一部活版印刷机。

16世纪末17世纪初,吕宋华侨将烟草引入福建。

1619年,陈元贇到日本长崎,成为尾张德川侯幕宾,传授中国文学艺术和制陶技术。

1639年,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开出,不久传到日本,受到日本学者的高度重视。

1639年,南明永历皇帝入缅。追随者居住在缅甸南部地白古一带从事农业生产,使得白古一带成为鱼米之乡。

1654年,僧人隐元率弟子到达日本长崎,把中国的宗教、建筑、医学等传到日本。

17世纪70年代,广东海康人莫玖到达河仙地区,建立七社村。

1679年,明广东龙门总兵杨彦迪和总兵陈上川等率兵到达湄公河三角洲(南圻),“起房舍,集华夷,结成廛里”。

17世纪80年代,华侨在雅加达创办造纸厂,把中国造纸技术引入印尼。

17、18世纪之交,《天工开物》传入日本。

1697年,宫琦安贞的名著《农业全书》问世,被称为日本的第一部重要的百姓农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利用了《农政全书》的成果。

1727年(日本亨保十二年),幕府将军德川吉宗为发展养马业,从中国聘请陈采诺等到日本传授养马骑马相马以及医马等技术。

18世纪,中国潮州农民前往泰国开发农业。

1761年,雅加达红溪真寺开始兴建,同时显示了荷兰、爪哇和中国的建筑风格。

1771年,郑昭王郑信在曼谷隔河对岸建造新都吞武里,有许多华侨参加建设。

1786年,华侨穆斯林在巴达维亚建筑清真寺,仿效中国式样。

1786年,缅甸华侨尹蓉受命设计和建筑曼德勒皇城。

1810年,大批越南人到中国学习科学技术。

1815年,著名刻工梁阿发随牧师米怜前往马六甲,用木板雕刻汉文《圣经》。

1817年,日本幕府命长崎地方官从中国寻求绵羊,牧养于江户,几年间绵羊繁殖到数百余头。

朝鲜李宪宗(1834—1849年在位)时期,马铃薯自中国传入朝鲜。初种植于北关,不久盛行于朝鲜半岛北部。

19世纪初,越南水利学者黄叔会著《河堤对策》,概述了越南的治水经验,又综合了中国的治水历史

本大事年表主要介绍古代中国与亚洲国家科技交流的情况。参考借鉴了许多前人著作。其中有李喜所主编、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李喜所主编、林延青、李梦芝等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