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李之藻大事年表_布鲁诺的故事

李之藻大事年表_布鲁诺的故事

时间:2022-04-0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之藻大事年表_布鲁诺的故事1562年 1岁杨廷筠出生于浙江杭州仁和县。8月,李之藻授福建学政,与翰林院编修陈之龙充正副考官,赴福建主持该年乡试。李之藻因父亲去世,辞职归乡丁忧。不久后受李之藻劝勉,将妾别处。遂正式皈依天主教,由郭居静施洗,以李之藻为其教父。徐光启因此嘱家人赴杭州避倭,并寻访郭居静、杨廷筠及李之藻。李之藻和杨廷筠在教案发生后统筹安排传教士们转移至杭州等地暂避。

李之藻大事年表_布鲁诺的故事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 1岁

杨廷筠出生于浙江杭州仁和县。是年利玛窦11岁、三柱石中的徐光启1岁。

1579年(万历七年) 18岁

于该年乡试中考中举人。同时中举者还有虞淳熙。虞氏也是杭州人,两人多有交往。后因信仰分歧而反目。

1592年(万历二十年) 31岁(www.guayunfan.com)于该年考中进士。列三甲第三十六名。同年登科的还有沈和冯应京。沈也是杭州人,后激烈反对天主教,是南京教案的发起者,和杨廷筠之间也因信仰分歧而多有冲突;冯应京师事邹元标,与杨廷筠交往甚密,他也是利玛窦好友,先后为利玛窦的著作《天主实义》、《二十五言》作序。

同年,被任命为江西省吉安府安福县知县。在任上多有作为,增加粮食储备以防饥荒,减免百姓赋税徭役,并积极鼓励发展当地儒学教育。

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 33岁

在安福县知县任上。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 34岁

在安福县知县任上。堂弟杨廷槐考中进士。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 36岁

在安福县知县任上。徐光启于该年乡试中列第一。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 37岁

在安福县知县任上。

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 38岁

离开安福入朝候命,临走前将一珍贵的书法名帖交由当地的复礼书院保管,邹元标专门撰文称赞此事。

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 39岁

在朝中候命。利玛窦于年末(阴历为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阳历为1601年1月24日)抵京,并具疏入贡。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 40岁

在朝中等待新职任命。

1602年(万历三十年) 41岁

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上疏谏阻明神宗取太仓金,多次弹劾陈奉、马堂、陈增等矿税监使聚敛扰民的恶行。

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 42岁

奉命巡视漕运。上奏建议革除漕运弊端,获得朝廷采纳。3月,徐光启在南京受洗入教。8月,李之藻授福建学政,与翰林院编修陈之龙充正副考官,赴福建主持该年乡试。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 43岁

年末转任四川道掌道事。徐光启于该年中进士。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 44岁

为水西划界问题上疏,主张朝廷应尽快解决此问题,避免因迟疑不决而引起当地部族骚动。奉命巡按苏、松,视察当地的织造状况。先后上疏请求朝廷罢去新增的绫改造式样额度,免除苏松地区的河工加赋。

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 45岁

调任南直隶副使,受命巡查省内的书院。命书院收遗童入学,寻访到明初大儒方孝孺的后代,并帮助他们复姓归宗。向朝廷举荐名士陈继儒等多名人才。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 46岁

在南直隶副使任上。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六卷本)正式刊行。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 47岁

在南直隶副使任上。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 48岁

调任江西副使,因此前上疏请求朝廷减轻江南地区税赋而得罪朝廷权贵,受排挤而退职回乡。随后在杭州主持讲学,并联络杭州士人结真实社。对僧侣甚为礼重。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 49岁

在乡闲居。利玛窦因积劳成疾去世,龙华民继任耶稣会中国传教区会长。庞迪我上奏为利玛窦求墓地,获明神宗允可。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 50岁

在乡闲居。李之藻因父亲去世,辞职归乡丁忧。赴李之藻家吊唁,为李砸毁佛像之举所骇,与李之藻谈论天主教义,经李介绍结识郭居静等传教士,并请其入府详细讨论天主教教理。经数日辩论后其信仰逐渐转向,但因有妾违反教规而无法受洗。不久后受李之藻劝勉,将妾别处。遂正式皈依天主教,由郭居静施洗,以李之藻为其教父。

1612年(万历四十年) 51岁

在乡闲居。发起组织仁会,救济饥寒者、贫病者。出资建设仁馆,聘请师资教育失学儿童。向教会慷慨捐助,帮助兴建教堂。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徐光启因此嘱家人赴杭州避倭,并寻访郭居静、杨廷筠及李之藻。

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 52岁

在乡闲居。2月9日,金尼阁奉龙华民之命赴欧,利玛窦撰《天主教流传中国史》在欧洲出版;金尼阁在欧洲收集大量图书并招募到大批愿意前往中国传教的志愿者。徐光启、李之藻相继上疏建议修历,并推荐庞迪我、龙华民、熊三拔、阳玛诺等传教士翻译历算书籍,以供修历之用。

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 53岁

在乡闲居。积极为杭州天主教事业的发展出力。捐资设立了大方井教会公墓,该公墓先后安葬了多位耶稣会在华传教士。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 54岁

在乡闲居。是年杭州高僧莲池大师刊《竹窗随笔》,文中多有攻击天主教之词,后徐光启作《复莲池大和尚竹窗天说四端》驳斥之。同年莲池大师亡故,徐光启此文后收入《辨学遗牍》。杨廷筠为该书作跋文,文中称莲池大师亡故前曾有所悔悟,《辨学遗牍》刊印多年后,反教人士张广撰《证妄说》,认为《辨学遗牍》所载文章皆为他人托利玛窦之名所作,并断言杨廷筠所言为捏造。近现代学者陈垣、方豪等详细考证《辨学遗牍》一书后认为该书前编为利玛窦所撰,后编(即《复莲池大和尚竹窗天说四端》)应为他人所撰,并认为后编作者应为当时信奉天主教的中国名士。孙尚杨则考证后编作者为徐光启的可能性较大。杨廷筠还撰写辟佛著作《天释明辨》,力辨天学与佛学之别。其写作年代不详。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 55岁

5月,沈上《参远夷疏》,攻击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传播邪教,意图不轨。三柱石闻讯后急谋对策化解此次反教危机。杨廷筠致函朝中相熟官员,请他们在朝议中对传教士和天主教多加维护,并撰写护教文章《圣水纪言》。杨廷筠和徐光启还未雨绸缪,为传教士准备避难之所。

8月,沈在得到内阁首辅方从哲支持,后派人拘捕在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酿成“南京教案”。9月,沈上《参远夷二疏》,认为传教士窃取大明机密,在两京潜伏,危害极大。沈奏疏上呈后,不少朝中官员相继上疏参劾传教士。李之藻和杨廷筠在教案发生后统筹安排传教士们转移至杭州等地暂避。

年底,明神宗下诏驱逐传教士,禁止传教。庞迪我等四人被逐,大多数在华传教士分别觅地避居。郭居静、毕方济、龙华民、艾儒略等7名传教士相继到杭州避难,均居于杨廷筠家中。

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 56岁

在乡闲居。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 57岁

在乡闲居。4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发兵攻明,相继占领抚顺等地。

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 58岁

在乡闲居。3月,明军分四路攻打后金,却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辽东局势日益恶化。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 59岁

在乡闲居。受徐光启之托,与在家丁忧的李之藻商议购买西洋大炮事宜;为购炮筹措资金,派门人张焘前往澳门购炮,同行的还有孙学诗,此行共购得西洋大炮4门。金尼阁等由欧洲返华,带回大量西方书籍。

1621年(天启元年) 60岁

撰著并刊印《代疑篇》,详细解释天主教教义。后又撰《代疑续篇》,进一步阐释天主教理论。为传教士修建新寓所。杭州发生火灾,当地百姓认为是某高官建府第破坏风水所至,遂将该房屋砸毁,杨廷筠因赞成兴建该府第而受到笃信风水民众们的敌视,其府第依靠民团的保护才未遭毁坏。徐、李和多名朝臣上疏请求取已购之西洋大炮加强明军防务,并建议寻访传教士以帮助训练炮手。中国传教区会长罗如望派龙华民和阳玛诺赴京,两人抵京后即以协助训练炮手为名获准在京居住。年底,张焘和孙学诗所购的4门西洋大炮抵京。沈入朝任东阁大学士,竭力阻挠使用西洋大炮和聘请传教士训练炮手。

1622年(天启二年) 61岁

因好友邹元标的推荐,出任河南按察司副使。

5月,因朝中官员将天主教与白莲教混为一谈,撰《鸾不并鸣说》一文,详细阐述天主教和白莲教的根本差异,力辩天主教非邪教。魏忠贤逐渐掌握朝廷大权,东林党人多被排挤打击出朝廷,朝政日益昏暗。

1623年(天启三年) 62岁

升任光禄少卿。为艾儒略译撰的《职方外纪》润色文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西安出土。

1624年(天启四年) 63岁

任顺天府丞,受阉党诬陷打击,被迫致仕。杨涟等东林党人弹劾魏忠贤失败,朝政完全为阉党控制。

1625年(天启五年) 64岁

在乡闲居,专心致力于慈善和传教事业。徐光启被弹劾而落职,三大柱石均被逐出朝堂。

1626年(天启六年) 65岁

在乡闲居,投身慈善和传教事业。明军得西洋大炮之助,在宁远之役中大败后金军。

1627年(天启七年) 66岁

捐款兴修教堂,并亲身参与施工,因劳累过度而于1627年底或1628年初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