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而今迈步从头越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

而今迈步从头越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

时间:2022-07-1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今迈步从头越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王亚威引 言2011年8月,两天的火车行程,从千里之外的河北踏入这个陌生的城市——昆明。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的一页。随着军训的结束,学院各类社团各种组织开始招新。没有因为参与各种活动而耽误学习,也没有因为学习而不去参与活动。此后,我先后到《春城晚报》《昆明日报》、新华社云南分社实习。2013年寒假,进入《春城晚报》都市新闻部实习,为期一个月,共发表18篇新闻稿。

而今迈步从头越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

王亚威

引 言

2011年8月,两天的火车行程,从千里之外的河北踏入这个陌生的城市——昆明。从那一刻,一个全新的生活开启,并且这个城市将成为我除家乡外驻足最久的地方。

与多数人不同,进入大学的我怀着满心的失落。报道第二天,高中班主任打电话劝我再复习一年。踏进这片陌生遥远的地方,我知道自己不能再那么任性。四年,要让自己更快成长,考研是我必然的选择。一直在努力着,虽然我并不是最优秀的,或许也不是最努力的,但至少我的大学没有被荒废。(www.guayunfan.com)时光飞逝,回首四年,忙忙碌碌,有颇多的收获,也有少许的遗憾,道不尽的不舍,学习、生活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值得感谢的,值得留恋的,应该放下的,一切的一切仿佛夜空绽放的烟花,美得叫人难忘。四年,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一系列荣誉,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踏实、坚强、感恩、珍惜。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的一页。在此,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毕业时回首,有太多的遗憾。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

大学生活不似高中般单调,新的生活也让我充满了向往。随着军训的结束,学院各类社团各种组织开始招新。鉴于所学是新闻专业,我只申请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部门。其中,值得一说的便是通讯社往事。在通讯社一待就是三年。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满心欢喜地递交了通讯社招新报名表,不想笔试当晚,却因党课培训未能参加。原本已不抱希望,却意外收到通知面试的电话,顺便带篇新闻稿件。

2011年10月,我加入通讯社记者团,担任文字记者,成为第二期成员之一。由于递交的新闻稿件得到学长学姐们的认可,与同时期进入的成员相比,我获得了更多校内活动报道的机会。从刚开始的新生演讲比赛、校庆、社团巡礼、中华魂、冬季招聘会、新年音乐会,到云南省学校消防疏散大演练、戏剧节、建团90周年暨五四表彰大会、美食文化节、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运动会、礼仪大赛、“地球一小时”活动、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再到赴泰任教学子回院交流、中国(云南)高校传媒联盟周年庆典、校媒主编训练营活动、“市民河长”主题活动、南博会等等,校内外各种竞赛、培训、讲座、检查、会议、报告会总有我的身影。

轻松的,严肃的;简短的,详细的;校内的,校外的,题材各异,发稿频率颇高,以致得到不少人的羡慕,甚至有人慕名通过班里同学与我相识。大一上学期结束,社员发稿积分累计,同时期进入的不少同学离开通讯社,而我有幸申请到新华社云南分社实习的机会,后因故未能去成而遗憾许久。

回想刚开始写稿的情景,自己没有电脑,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的活动,只要一结束,便立刻去电子阅览室写稿,要求自己当天的新闻当天完成,最迟第二天一大早必须交稿。阅览室关门还未写完,回宿舍借用舍友的电脑,熬夜是常有的事儿。虽然大学前我也在报纸上发过一些新闻,但毕竟跟大学不一样,几百字的新闻稿,反反复复修改多次。除了正常上课,做作业,偶尔去图书馆借些书,剩下的时间都在参与活动,写新闻稿,以致走路都是风风火火的。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所学,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写稿的思路更加清晰,写作的速度自然也提高不少。

实践、学习、生活,我丝毫不敢有所松懈。没有因为参与各种活动而耽误学习,也没有因为学习而不去参与活动。当其他同学在积极寻找各种兼职时,当有人周末外出逛街时,我则行走于各种活动场所,或面对电脑敲击着键盘,或奔走于图书馆之间。大一结束时,成绩排在班级第一。学习,其实很简单,付出才会有回报;生活,因忙碌而充实。

二、吾家有女初长成

专业课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使我更迅速地成长。逐渐步入高年级的我们,也算有了自己的轨迹,不似刚开始那般辛苦。通讯社的工作从记者团转到编辑部,由自己写稿到修改别人的稿子,对一些小问题,像错别字、标点越发较真,对文字与照片渐能综合把握,更加明白文字的基础性。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此后,我先后到《春城晚报》《昆明日报》、新华社云南分社实习。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校园的生活或许是平静的,然而,社会生活却是残酷的。当真的踏进媒体,才意识到曾经课程、电视听说的各种危险原来距离你已经很近,记者,远比想象中的相差很多。

2013年寒假,进入《春城晚报》都市新闻部实习,为期一个月,共发表18篇新闻稿。部门主任热情地介绍该部门的情况,并分享其十几年记者工作的经验,鼓励我们实习生多深入媒体实践。起初的实习并不顺利,对于我这个法律外行,采写案件庭审、法院活动之类的新闻稿显得颇具挑战。相比较而言,社会新闻的采写显得较为简单。新闻线人提供消息,街头巷尾,大小琐事,打电话,跑现场,早出晚归,当第二天看到稿子时,心中总有小小的满足。有时线索简单得只有一个电话,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不怕不认路,最怕就是听不懂人家说的话(方言啊,完全不知所云)。

经历都市报的工作,第一次踏进作为党报的《昆明日报》,竟多少有些紧张。如同上课,作息时间十分规律。或许因为女老师较多,办公室热闹许多,闲暇时,大家偶尔一起聚餐。不过忙碌起来,也是焦头烂额,加班是难免的。每个活动从策划到进行,甚至到后续报道跟踪,全都要自己完成,这不仅要求记者基本的文笔,还要有较强的策划、沟通、交际能力,正可谓是全能记者。其中,我参与的有“服务群众·感动昆明——我们身边的好干部(好班子)”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昆明市“城市质量精神”征集活动、北大清华学子进京包机、“海峰湿地露营大会”活动。收集整理文件、电子资料,统计投票,联系相关人员,解答活动相关问题,跟踪活动进展采写新闻,校对活动新闻稿语言及文字,琐碎却需要认真的态度。

时隔三年,考研结束,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新华社云南分社实习,已不似先前那般雀跃。在新华网云南频道,主要负责《热点扫描》《时尚·娱乐》《健康·生活》《彩云之旅》《图片大观》板块内容的更新。后来,涉及彩云坛的维护。在老师指导下,也发表了几篇新闻作品,并完成了云南故事书籍优秀作品的初审工作。

暑假,我有机会先后到上海、广州参加传媒领袖课程的学习。两座并不陌生的城市,透着熟悉的气息,不同于北大、清华遍布游客。对于大学,对于课程,还是多了几分期待。炎炎夏日,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子聚集一堂,聆听编辑、学者、主持人的言谈身教。风趣幽默的北大教授陆地;儒雅风度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韬文;《焦点访谈》前制片人刘庆生;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新闻传播领域资深的复旦大学教授童兵等。当这些人站在我的面前时,兴奋不言而喻。整整三天的全英文授课,极大地打击了我还颇有些自豪的英语,看着与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教授、BBC新闻学院小分队成员们交谈自如的学子,我这心里别提有多么羡慕、嫉妒了。外国人现在都在学中文,而当我们努力学好一门外语时,发现原来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有那么一刻,我甚至觉得自己距离BBC很近,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平易近人的范以锦(大家和蔼的称他“范范”“老范”),深入剖析唐慧案的记者柴会群,香港中文大学男神教授冯应谦,等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收获的不仅是有关新媒体、大数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态度、方法以及嘉宾博学、谦虚、敬业的态度。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

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知识的世界总是让人如饥似渴,广州之行,那些我梦寐以求的学府的教授们的谦虚、随和更是让我记忆犹新,还有什么能比获得更多人的尊敬更好呢!

考研,从未想过要放弃,也不敢放弃。鉴于专业所学,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跨专业,虽然明知新闻专业要求的分数很高,北京高校难考。我不是最努力的,也不是最优秀的,最终还是将报考院校确定为北师大。大四开学,由教学楼转移到图书馆五楼驻扎,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分子,通讯社的工作也日渐减少。三点一线,单调的如同白开水,日子如流沙般在指缝间滑落。游走于英语、政治之间,背单词、做真题,甚至晚上睡觉前还在回想背过的英语作文和政治大题,偶尔也会花些时间思考专业课脉络及专有名词。

有人说考研是一条不归路,选择它就意味着选择了孤独,可偏偏心底的那份固执告诉自己:现在的孤独是为了以后的不孤独。临近考试,越发焦躁不安,望着旁边的学霸,埋头苦学的她从不见松懈半分,我又怎么能不学呢!实在看不下书的时候,便找个僻静的地方大声地读出来,反反复复,重复记忆。研友们相互鼓励支持,直到走进考场。

一直以来,姐姐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得知她硕博连读的消息,真是打心底骄傲。安稳地待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如同井底之蛙,不知天之大。当有那么一天突然心血来潮,真正看到外边的世界时,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多么渺小。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为了缩短与这位女博士的差距,我想,能做的就是延长学习时间,因为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各种零碎琐事宣告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学习时间总是美好的,也是这般有限,刚入学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而现在真的要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地方,难免有些不舍。谁也不知道未来的路怎样,但至少,我们现在可以为美好明天而努力。带走的,留下的,终是一片满满的回忆。

结 语

生活是公平的,付出总会有所收获。现在的忙碌只为铺垫以后的生活。很多时候,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将压力有效地转化为动力,踏上成功的舞台。

回首大学,哭过、笑过、苦过、累过,但无怨无悔。当你在回首,至少还记得曾经的拥有。不一定追求太精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保留一些我们心底最初的善良: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王亚威:女,河北沧州人。2011级新闻专业学生。滇池通讯社社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