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记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

记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

时间:2022-07-1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记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云南大学熊庆来校长曾言:“夫大学之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生命与精神。”感谢以人文学院为代表的教学单位和所有职能部门为滇院培养了如此众多的优秀学子,之所以单独提到人文学院是因为执笔之功多属人文学子。感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校友会的热心,感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通讯社全体同学的付出,正是你们的前赴后继,日积月累,才沉淀下这许多优秀的稿件。

记_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

云南大学熊庆来校长曾言:“夫大学之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生命与精神。”一所大学,不仅需要耸峙的高楼和门楣,更需要独特的精神和文化。云大的学生估计没有几个人搞得清本校有多少个博士点、硕士点,有多少名教授、多少亩校园、多少幢大楼,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能张口说出几个关于熊庆来、李广田、刘文典的趣事典故。因为前者是官方的历史功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淡去;后者是生长在学生心里的云大精神,经过的时间越久,散发出的香味越是醇厚诱人。即使走了教授、换了校园,云大精神永远存在。

书中所记皆为院志不录、正史不载,而隐于口耳相传、学子笔墨之中。收集这些轶事旧文,于后人或有裨益,多少带着点“史料”的意味,而又不流于枯燥资料的堆积。

不管是东陆园里的男人风景还是身着古装的侠客讲师,不管是石鹏飞的帅在燕园还是孙瑞婷的云南印象,不管是张一凯的读书经历还是闵丝蕾的抄书自白,不管是孙赫的留美物语还是刘东坡镜头下的巴黎,不管是停学创业的“追蜂少年”还是拉快递的文学硕士,不管是照顾“七彩小屋”的外来娃还是调研洱源村落的白族绣娘,不管是90后作家李茜还是校园诗人罗东旭,不管是出版专著的检察官还是走出国门的街舞者……

我们也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滇院个性、开放、包容、全面的姿态和软实力。这些文章记录了滇院学子冲破迷惘,追寻梦想的足迹。与其说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奔波,不如说是为了改变社会看待“三本”的眼光而努力。这或多或少有点悲情甚至悲壮的意味。既然有这么可敬的教师,有这么优秀的前辈,如今我滇院人能不奋勇向前?(www.guayunfan.com)滇院太年轻了,到现在不过十五载春秋。我们还没法给社会太多的经验,让他们了解我们有多优秀。而这个使命就落在每个滇院人的身上:用自己的优秀去证明滇院的伟大!北大的光荣不是因为它厚重的历史,而是因为一代代北大人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只要充满信心并为之而努力,相信我们滇院同样可以做到。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本书作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项目顺利出版,首先需要感谢顾问马杰、丁恒道等诸位先生,他们一如既往地倡导和支持校园文化建设,为莘莘学子挥洒笔墨、怀念母校、畅叙幽情提供了可能。感谢学校党政办公室全体同仁,感谢党校、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同事对本书编辑持续地关注和帮助。感谢以人文学院为代表的教学单位和所有职能部门为滇院培养了如此众多的优秀学子,之所以单独提到人文学院是因为执笔之功多属人文学子。感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校友会的热心,感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通讯社全体同学的付出,正是你们的前赴后继,日积月累,才沉淀下这许多优秀的稿件。感谢云南大学出版社蔡红华副社长大力支持和赵红梅老师、何安顺老师的辛苦工作。感谢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李永刚老师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书中的稿件百余篇,多数已在校园网、《美丽的边疆大学》《云南大学报·滇池学院专刊》《东陆英才报》《鼎元》《大学印象》《新生入学指南》等报刊网站刊发,也曾引起不小反响。遥想当年袁松茂、张磊、刘应全、杨姣、马敏亚诸位滇院教师,既有办报承启之功,又有建立滇池通讯社之劳,滇院文脉,延续至今。想起跟几位2001、2002级校友约稿,他们很是热情且肯定地答复:“没问题!这是我的责任!”万分感动!这些生动活泼的稿子,充满情志,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跃然纸上。为师者学高身正兼风雅,为生者尊师重道更勤奋,为友者情深意浓不相忘,确有不少圈点赞叹之处。这些作者,皆是充满朝气、极富于诗意和才情,满怀对学校无限的眷恋和爱意。

或言滇院十五年,学子数万,故事太多,书中所涉人物事件实为九牛一毛。更因编者能力有限,难免会有挂一漏万、以偏概全之嫌。日后如有机会,我们会做相应的修订,希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同时要说明的是,本书编写过程中,在过往书籍、报刊上征引了许多校友旧作,由于时间仓促,未能亲与作者本人联系沟通,难免抱憾。还请大方之家见谅。在此也对这些文章的作者深表歉意。

编 者

2016年6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