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山区舞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山区舞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山区舞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聚居于滇西南一带山区的契丹后裔,自明以来即与蒲人系统的布朗族、佤族和彝族融合,他们都有自己的舞蹈模式。打歌属集体自娱性活动,其格调基本与汉族相似,不同者是契丹人打歌时有男女对唱和串唱。山区契丹人因常下坝生产和赶集,都要上下坡,必须手脚利索,因而反映在舞蹈中,给人感觉是动作快速多变、出脚有鞭力,收脚有弹力,蹬脚慢,收脚快,自膝以下特别灵活。

山区舞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聚居于滇西南一带山区的契丹后裔,自明以来即与蒲人系统的布朗族、佤族和彝族融合,他们都有自己的舞蹈模式。共同之点是舞蹈往往与歌调、乐器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密切不可分开。即载歌载舞边伴奏,气氛热烈,整个舞场沉浸在欢乐之中。

居昌宁县卡斯镇的契丹人,歌舞有打歌和跳会两种。打歌属集体自娱性活动,其格调基本与汉族相似,不同者是契丹人打歌时有男女对唱和串唱。跳会系在“观音会”上的表演舞蹈。表演者共12人,其中6名女青年各执两条毛巾,6名男青年敲着锣、钹、鼓等,边敲边舞,以娱乐观音,惜该舞已失传。春节要耍龙和狮子[1]。施甸山区契丹人(本人),在各种喜庆节日和二月十七日“跳会”,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各村社宗族要杀一头猪到庙中祭祀,并举行“跳会舞”。

契丹人的舞蹈,一种属圆圈舞,一种属二排舞。由打歌头领舞领唱,后跟吹笛、吹笙、弹三弦者,众舞者尾随于后,舞者多为未婚男女和已婚男子。打歌主要是男女青年恋爱择偶的最好机会。如歌词云:

青菜籽,白菜籽,打歌要有小伙子;(www.guayunfan.com)青菜秧,白菜秧,打歌要有小姑娘。

山区契丹人因常下坝生产和赶集,都要上下坡,必须手脚利索,因而反映在舞蹈中,给人感觉是动作快速多变、出脚有鞭力,收脚有弹力,蹬脚慢,收脚快,自膝以下特别灵活。就舞蹈套路名称也多与脚有关,如《跺脚舞》《跑步舞》《七步舞》《踢脚舞》《舂碓舞》等。[2]

据施甸县文化馆杨德勇等于1985年10月调查,山区“本人”(契丹人)的舞蹈,其基本动作共有五种:如“三步转身一踢收”“三步一踢收”“左跺右踢”“左右送腾步”和“左跺右踢收”等。[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