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蒙元时期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蒙元时期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蒙元时期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蒙元时期,契丹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当为耶律楚材、耶律铸、耶律季天、耶律希逸祖孙三代和述律杰等人。述律杰 蒙元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太不花《元史》卷141有传,为云南行省右丞,时间略在至正初年,与述律杰同膺使命,有其可能。

蒙元时期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蒙元时期,契丹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当为耶律楚材、耶律铸、耶律季天、耶律希逸祖孙三代和述律杰等人。

耶律楚材 乃移剌履(即耶律履)之子,是契丹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他“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1]楚材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应成吉思汗召赴蒙古,次年随之西征,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东归,在西域共生活六年,后写出《西游录》一书,以生活感受写下了新疆北部及中亚等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不少诗词,保存在他的《湛然居士文集》中。诗篇有的是对西域壮丽景色的讴歌,如卷2《过阴山和人韵》,有对西域风物人情的颂咏,如卷5《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西域家人辈酿酒戏青屋壁》,卷6《西域河中十咏》,有感地怀古之作,如卷12《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这些诗作形象地描述了西域至中亚的社会、经济和民俗

耶律铸 乃耶律楚材之子,亦契丹著名诗人,著有《双溪醉隐集》。相传其十二岁便作《高城曲》《磨剑行》,并能作词,如《南乡子》等。[2]其《磨剑行》诗云:

故国江山梦里行,不期今日果长征。(www.guayunfan.com)剑华休遣尘生涩,万事人间总未平。

13世纪中叶,蒙古军征战川滇。其中有不少战功卓著的契丹将领,他们在《元史》中都留下了传记,却未留下诗文。只有在同恕《榘庵集》中查到契丹将领、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忙古带的墓志铭《耶律濮国威愍公墓志铭》,《滇史》《滇志》《永昌府志》诸书中也有忙古带的记载,惜为他人所作。其墓志铭曰:

凤不产雉,麟不生羊。烈烈威愍,太傅之光。髡彼两髦,奋迹戎行。首事西蜀,我武惟扬。缅趾两安,此界尔疆。白羽一麾,藩撤篱亡,宠锡便蕃,奏功庙堂。熊旗旆旆,虎节煌煌。如何昊天,夺我将良。三军缟素,雾惨云伤。笃哉孝嗣,归骨先藏。琢诗去石,奕叶垂芳。

述律杰 蒙元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蒙军平定云南后,元王朝为加强云南的政治、经济、国防的力量,他曾受元帝之命两次赴云南参与政事:一次是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述律杰第一次入滇参与平定秃坚、伯忽叛乱之事;逾十年,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帝命述律杰二次入滇,受职为都元帅开阃云南。台湾《元人传记资料索引》“述律杰”条云:

述律杰,一名多尔直(朵儿只),字存道(从道),号鹤野。其先本辽东贵族,及太宗时赐姓萧,金灭辽,改述律曰石抹(意为奴婢)以贱辱之。杰之曾祖石抹氏,居太原阳曲,从元太祖征伐有功,授蜀之保宁万户,子孙世袭。杰袭职后,耻以石抹为姓,抗言于朝,得复述律(萧)之姓。泰定末至京师上屯耕便宜。文宗立,受命抚定晋冀关陕,又从平云南大理之乱。顺帝即位,授云南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以陕西参政守御潼关,明年九月汝颍贼陷潼关,杰战死。[3]

述律杰诗文气势磅礴,感情丰富,曾在滇中、滇西南各地,留下不少诗词和碑记,还有当时文人才子与之吟诗唱和。述律杰曾撰写过《平云南诗卷》《平师宗三州记》。据虞集《道园学古录》卷10,有题萧从道《平云南诗卷》后说:“天历建元以来,云南久安之地,乃以弗率闻……萧大夫以出将使军中,及成功也,乃以颂奏,可谓有文章者哉。”另张翥有《题述律存道元帅平师宗三州卷后》诗,按正德《云南志》卷17《临安府·名宦》曰:

述律杰元帅,好文学,朝廷大老若虞集、揭傒斯皆有文章送之。及为政,文物气聚,隐然儒者也。临安遗老,至今能道之。

上述说明述律杰在云南当政之际,不仅诗才横溢,而且在各族人民之间威望很高,今存《题西洱海》一首,可觊其才华,诗云:

洱水何雄壮,流源自邓川。

两关龙蛇尾,九曲势蜿蜒。

大理城池固,金汤铁石坚。

四洲从古号,三岛至今传。

罗阁凭城险,蒙人恃极边。

要当兵十万,不数客三千。

世祖亲征日,初还一统天。

雨师情瘴疠,风伯扫氛烟。

民物因蕃富,封疆近百年。

点苍山色好,铭刻尚依然。

述律杰所描写的大理风光之美,洋溢着对祖国山河之情,气氛豪壮,诗风潇洒自然,可见当时众多诗人称赞述律杰诗才不是谀词。现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1、卷7和万历《云南通志》卷1中均可找到当时名人苏天爵、许有壬、班惟志、靳荣、道童、冯思温、泰普华等所作《送都元帅述律杰云南开阃诗》。述律杰任职云南期间,还在中庆(今昆明)、临安(今建水)等地寺庙中刻下了元代不朽的碑记。

述律杰所撰碑记,除文献记载外,今碑刻尚存。《新纂云南通志》卷94《金石考》所收述律杰三篇碑文中,除《启建华亭山大圆觉禅寺碑文》中署述律杰外,余《重修大胜寺碑铭并序》作“鄖林立述律杰”,《玉案祖师雪庵塔铭》作“鹤林立其浮述律杰”。又邓麟撰《元宣慰副使止庵王公墓志铭》列举王升所交游诸人中,有“鹤野大参”一称,亦见《普光山智照兰若记碑》。按鄖林立即鹤野,指述律杰,他后来做过云南行省参知政事,故以大参呼之。另外,王昶辑《金石萃编木刻稿》(罗振玉校印本)也收有述律杰撰写的《宝珠山能仁寺之碑》一文,曾为通海秀山普光寺特书“灵鉴”二字的匾额,惜已佚。其所撰《普光山智照兰若记碑》,今尚存于通海县秀山普光寺新建的碑记堂内,碑文通体完好,碑记堂前,还保留着元朝所建的庙宇一座,遥相对应。

又据道光《云南通志稿·金石》载:“思茅元碑”在整控江两岸,大元二年,遣将都不花统军招降,勒碑石壁,字多漫灭,唯国号年月可辨。或疑所谓大元二年即至正二年(1342年),都不花疑为太不花,盖从述律杰并至车里(今景洪)。按整控江摩崖今尚存,近年已在云南文物普查中发现,曾获见其拓片,字迹漫漶,而都不花之名尚可辨识,年月实署“壬午九月□日”。查壬午岁恰当至正二年,可无疑义。太不花《元史》卷141有传,为云南行省右丞,时间略在至正初年,与述律杰同膺使命,有其可能。[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