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明清时期契丹人的分布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明清时期契丹人的分布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滇西南契丹人后裔的分布,基本分为三大片领域。七百多年以来,这三大支系,便构成为契丹严密的宗族组织,将三大宣抚司的契丹后裔凝聚成一个宗族整体。云南是多民族省份,契丹军自戍边以来,一直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他们与各族人民之间保持着密切交往,和睦相处。

明清时期契丹人的分布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明清时期,戍边滇西南的契丹人,大部分是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随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军征战云南的契丹将士和蒙元时陆续委任到云南的契丹军政人员和安抚边疆的将士,在蒙古建立元朝后,这些契丹官员和将士便落籍滇西南一带,成为当地各民族一员,他们和北方戍边的蒙古人、女真人、西夏人、回回人一起来到云南,与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据笔者自1979年以来对落籍云南和缅甸的契丹后裔历次考察和政府提供的资料,大体有15万人左右,经过认真核实,近7万人早已融合于当地彝、傣、佤、布朗、德昂、景颇、基诺、莽人(又称芒人,属布朗族)等民族,而今聚居于保山临沧大理、德宏等州市坝区的约9万人,则纯属契丹后裔。

当今云南契丹后裔的主要分布,据详细考察,主要聚居于保山市施甸县的15个乡镇,隆阳区的永昌街道、沙坝镇、辛街乡、杨柳乡、西邑乡、蒲缥镇等,腾冲市的马站乡、瑞滇乡,昌宁县的卡斯镇、柯街镇,龙陵县的平达乡;临沧市的云县,凤庆县,镇康县,永德县的小勐统镇、德党镇;大理州的大理市,鹤庆县的云鹤镇、辛屯镇;德宏州的盈江县,瑞丽市,芒市的中山乡、勐戛镇。

此外,随蒙古军征战云南过程中,尚留有不少契丹将士的遗踪。如西双版纳州小勐养、勐腊、勐仑等地的“本人”,红河州金平县的“莽人”(芒人),昆明市的禄劝县、富民县和滇东北昭通以及贵州边境一带,都有大量契丹军屯和民屯历史的记载。

元明以来,契丹后裔还分布于东南亚的泰国和缅甸,其中多聚居于缅甸的果敢、腊戍、曼德勒、八莫等地,泰国的清迈(元称八百媳妇)、清莱等地。此外还有少数散居于中国的香港、台湾。(www.guayunfan.com)聚居于滇西南的契丹后裔,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迁徙和工作关系,散居于省内外,大都是党政机关的干部,学校教师、企业部门的职工和家属。

纵观滇西南契丹人后裔的分布,基本分为三大片领域。这是在元朝中期,曾任大理金齿宣慰使都元帅的忙古带派遣他的三个部属,分别镇守永昌、腾越、鹤庆三个宣抚司。七百多年以来,这三大支系,便构成为契丹严密的宗族组织,将三大宣抚司的契丹后裔凝聚成一个宗族整体。

云南是多民族省份,契丹军自戍边以来,一直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他们与各族人民之间保持着密切交往,和睦相处。[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