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大召内蒙古佛教第一寺

大召内蒙古佛教第一寺

时间:2022-06-2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大召内蒙古佛教第一寺大召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为“银佛寺”;蒙古语俗称“伊克召”,即“大庙”的意思。大召是内蒙古地区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呼和浩特一带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据蒙文文献记载,蒙古右翼诸部的佛经翻译家们将佛教名著《甘珠尔经》,最先在大召译成蒙文。

大召内蒙古佛教第一寺

大召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为“银佛寺”;蒙古语俗称“伊克召”,即“大庙”的意思。大召是内蒙古地区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呼和浩特一带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它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这里拥有辉煌的寺庙建筑、珍贵的文物艺术、神秘的恰木舞蹈及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

厚重的历史

明万历六年(1578),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在青海迎接西藏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并许愿在呼和浩特将“生灵依庇昭释迦牟尼佛像用宝石金银庄严”。它就是后来的大召寺。大召寺在1579年完工,达赖三世亲自主持银佛的开光法会。1640年,清朝政府下令重修和扩建大召,皇太极亲自赐给满、蒙、汉三种文字的寺额。1652年,西藏达赖五世赴京回归时,曾在大召停留,寺院里至今还供有达赖五世的铜像。1698年,大召进行又一次大修,清政府设立了“皇帝万岁金牌”,交由大召供奉……这些都奠定了大召在藏传佛教上的地位。

A屋檐下的斗拱有着美丽的色彩。

B寺院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

大召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蒙、汉、藏三个民族的特色,主体结构严格按照“伽蓝七堂式”布局。现存有山门、过殿、经堂、九间楼及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相连,统称为大殿,里面供奉有一座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前有一对盘于木柱之上的金色木雕巨龙,双龙戏珠,惟妙惟肖。殿前方形汉白玉石座上,一对铸于1627年的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威严尚在。大殿墙壁上绘有康熙私访明月楼的巨幅画,观之仿佛历史再现,令人赞叹不已。

C菩提过殿

A大召,又名无量寺。

大召三绝

已经历400多年历史的大召,拥有丰富的珍贵文物古迹。据蒙文文献记载,蒙古右翼诸部的佛经翻译家们将佛教名著《甘珠尔经》,最先在大召译成蒙文。如今大召收藏有108部《甘珠尔经》。大召佛殿门前竖立的铁狮子和祭器铸造于1623年,佛殿内很多佛像和金银祭器都铸造于建庙初期。

大召中最出名的文物当属“大召三绝”:银佛、龙雕和壁画。这“三绝”都是自明朝流传下来的文物,代表了当时的建造工艺水平。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坐像,由尼泊尔工匠耗费3万两纯银铸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此外,大殿内耸立着三尊高大的佛菩萨铸像,殿壁上有描写康熙私访明月楼的巨幅绘画。

“龙雕”是指银佛座前造型生动的两条金色蟠龙。它们分别雕于两根通天柱上,高约10米,由下上望,双龙对翔,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明代龙雕技艺的精湛。大召中的壁画精美绝伦,大都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历经数百年依然色泽艳丽。壁画内容涉及佛教传说、教义等。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辩经、斗法图最为精美,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场面恢宏壮观,在宗教和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除了“大召三绝”,大召内还藏有明宣德炉,清康熙皇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康熙皇帝时的珍珠八宝宫灯,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皇帝赐的鎏金财神,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它们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瑰宝。

B大召内的万古流芳功德碑

多姿多彩的佛事活动

每逢初一、十五,大召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喇嘛们的诵经声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前来祈福上香,即便是不信仰佛教的人们,也会为这样盛大的法事而驻足观赏,感受洗涤灵魂的震撼。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法事,大召在每年的特定时间都会举行更为盛大的晾大佛、跳恰木、送巴令等佛事活动,很多情景只有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得到。

晾大佛是大召每年举行两次的佛事活动,时间分别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一是为了防止佛画虫蛀,二是可让民间信徒瞻仰佛容,沐浴佛恩,弘扬佛教。届时,大召会将寺内珍藏的一幅长2丈,宽1.5丈的迈达佛(未来佛)像,挂在佛殿前展晾,并在佛像前举行法会,由众僧诵经祈祷,演奏法乐。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纷纷向大佛顶礼膜拜,敬献哈达,布施钱物等。

跳恰木简称“跳恰”,即“跳神舞”,有打鬼驱邪,庆贺丰收,预祝来年吉祥好意等含意。时间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和六月。跳恰木的人在喇嘛教特有的大号、海螺、大镲、人腿骨号等乐器的伴奏下,穿着特定的服装,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装扮成神灵欢快起舞,场面热烈却不失庄重。悠扬的古调,神奇的舞蹈,仿佛使人置身于远古世界。

每年农历的正月和六月,大召会举行送巴令的法事活动。“巴令”是一种用油面捏成骷髅魔鬼形象的“仪仗”,送巴令即“送鬼”之意,表示送走一切不好的东西。送巴令前,要先在寺里诵经祈祷,然后喇嘛将巴令从佛殿抬到广场。出殿门后,就有人陆续跪下,巴令在这些虔诚信徒的头顶掠过,扫走他们的晦气和所有“不干净”的东西。接着,人们在广场上进行打鬼形式的跳恰木仪式,最后将巴令抬出山门,焚烧殆尽,寓意送走一年中的灾难和疾病,人们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塞上老街大召前

在大召的前面,有一条古香古色的老街,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塞上老街”。老街原名通顺街,与周围街道一起构成当年最繁华的地带。因为这一带是大召所在地,当地人便将其称为“大召前”。

彼时的“大召前”是一处老字号云集的地方。围绕着水质甘甜的玉泉井,无论是茶楼还是饭店都客源滚滚,生意兴隆。随着历史的进展,别处都建起了高楼大厦,商业中心也移到了现在的中山路,但一提到喝茶、吃烧卖,人们都会想到“大召前”。因为,只有那里的水沏出的茶最清香爽口,也只有那里的烧卖品味最纯正。

如今的“大召前”是著名的古玩街,无论是街边地摊,还是店铺内,都摆着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吸引了很多古玩爱好者前来淘宝

A菩萨殿内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

B菩萨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