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报告选辑

调查报告选辑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八景镇在高安东南角。故八景镇是赣江平原部分,其中杂以丘陵,地势低洼,最低处海拔仅25米。八景肖江集水面大,达五百多平方公里,包括高安整个南部和上高、清江、丰城部分。
调查报告选辑_八景镇志

二、调查报告选辑

高安县八景镇农村经济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地委、行署统一部署,我们调查组于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四日对高安县八景镇经济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全面调查,其方法是:“听”(倾听农村的呼声和镇、村干部的汇报)、“看”(踏看作物生长、动物饲养和农民衣食住行状况)、“问”(询问农民收成、收入和开支情况)、“访”(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原因和希望要求)。我们具体调查了100户,分属礼港、上保、槐山三个行政村四个村民小组,其中三个村民小组是逐户调查;同时走访了四个村55户贫困户和其他农户,所到之处不少干群反映“上级领导蛮关心我们。派人来挨家挨户调查、访贫问苦,真是难得咯!”

在调查基础上,我们进行分析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八景镇在高安东南角。系丰城、清江、高安三县交界处,离县城近百华里,属边远地区。肖江从西向东经过,是清江县与高安分界线;肖江左支由北往南流下,将丰城县与高安县隔开,二县分界线在牛鼻嘴汇合后并入赣江。故八景镇是赣江平原部分,其中杂以丘陵,地势低洼,最低处海拔仅25米。八景境内矿产丰富,以煤炭有名(新华、八景煤矿就在境内),还有储藏量较多的瓷土和耐火泥。

八景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1个村民小组;有8185户,其中农业户5231户,农业人口25636人,劳动力12064个,其中男劳动力6532个;耕地面积41735亩,其中水田30384亩,旱地11351亩;山林24003亩;水面5000亩,其中可养水面4900亩。

八景人民过去饱受三大苦难,民谣“庄头牛鼻嘴,叫化(乞丐)棍子摆十里”勾划当年悲惨情景。

一大苦难是洪涝频繁。八景肖江集水面大,达五百多平方公里,包括高安整个南部和上高、清江、丰城部分。出水口仅牛鼻嘴一处,一下大雨则洪水泛滥;赣江涨水又洪水倒灌,两者同时为患,则水淹数十天,种田是三年两不收,有的年份晚稻栽七八次仍无收成。

二大苦难是血吸虫病。常年低洼积水是血吸虫繁衍有利环境,八景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到解放前夕,有两个村庄被血吸虫病毁灭,无数农民被夺去生命,我们调查槐山廖年如,他父亲五兄弟都得了血吸虫病,四人死亡,只他父亲经医治才幸存。过去八景人烟稀少,到处颓垣断壁,好不荒凉。

三大苦难是没有文化。解放前八景仅五所小学,在校学生620人,广大贫困灾民食不饱肚,衣不蔽体,无条件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只能从事原始的农业劳动,丰富的资源不能开发,灾害疫病没法抗拒。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八景人民在这个过去土匪云集、恶霸横行的地方开始当家做主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修建槐山、桃山、河上、流水岸、维家塘、刘家塘等中、小型水库11座,蓄水量达487万方。电力排涝灌装机3785千瓦,有效灌溉面积达25000亩,同时修筑肖江大堤,这些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较大的抗御洪涝和干旱能力,旱涝保收面积达10000亩。

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央三个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在1982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党的富民政策大得人心,广大农民从长期“左”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迸发出极大生产热情,农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带来了四个大变化。

一、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1984年全镇农业总收入达13178843元,比1980年的3601827元增长266%,比1978年的4338943元增长200%。

农业收入7504049元,比1978年增长145%,比1980年增长98%。

林业收入31147元,比1978年增长663%,比1980年增长598%。

牧业收入2460876元,比1978年增长47倍,比1980年增长69倍。

渔业收入86894元,比1978年增长29倍,比1980年增长19倍。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在发展中得到初步调整,1978年至1984年,农、林、牧、渔在大农业中比重:农业由84.7%下降至57%,牧业由1.3%上升至18.6%,林业由0.12%上升至0.2%,渔业由0.08%上升至0.6%。

牧业发展最快,地位显著升高;渔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比重仍很小。

二、乡镇企业产值翻番

八景利用当地丰富矿产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以陶瓷、耐火材料、玻璃纤维、水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1984年镇办、村办、联办、户办企业达463个,比1978年29个增长15倍,比1980年38个增长11倍,厂、矿星罗棋布,乡镇企业产值1984年达814.16万元,比1978年353.95万元增长130%,比1980年298.34万元增长173%,实现了翻番,乡镇企业利润1984年达到91.84万元,比1978年57.83万元增长58.8%,比1980年39.84万元增长131%,乡镇企业发展,开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治穷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198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39788100斤,比丰收的1978年和1980年分别增长35.5%与14.5%。全镇交公粮1389630斤,卖购粮9159900斤,并出现卖粮难局面,据百户调查,人平口粮为810.2斤。

据1984年年报,人平纯收入398.2元,比1978年88元增长3.5倍,比1980年102.7元增长2.9倍。

据百户调查。人平纯收入为307.43元,也比1978年增长2.5倍,比1980年增长2.0倍。

从平均水平来说,八景农民可算温饱。

四、文卫水平有所提高

八景镇现有中学3所,在校学生1350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3501人,中、小学在校学生共4851人,是解放前7.8倍,由于教育事业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98.5%,青壮年基本扫除文盲。经省、地、县抽查验收,定为无盲镇,恢复招生考试制度以来,全镇共考取中专110人,大学60人。

全镇文化站一个、电影院一座、电影放映队14个,放映员30人,广播站一个,喇叭入户率达66.6%,文化生活较为活跃。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减少洪涝灾害,同时进行防治血吸虫病工程建设,开展群众性防病灭病工作,经有关部门验收,已经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八景镇现有卫生院一所,该院有医务人员29人,其中医师8人,病床34张,每村还有1~2名卫生人员。

另外在交通方面,解放前只有乡间路,解放后修通往县城的公路,全镇共有公路85公里,所有村及绝大多数村民小组都可通汽车、拖拉机,全镇有汽车12辆,大中型拖拉机28部,手扶拖拉机37部,张家山至上塘镇铁路由南向北穿过全镇。并有支线横贯东西,可算交通方便。

总而言之,八景镇已不再是穷乡僻壤,不算贫困地区,农民基本上摆脱三大苦难,多数人过着温饱生活,其中一小部分人走上富裕道路。

但是,八景农民毕竟是从深重灾害中走过来的,又长期受到“左”的干扰,这种干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对经济情况估计,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尽可能避免偏差,我们进行百户调查,可以提供参考。

这一百户共有575人,劳动力294个,其中男劳动力162个;承包耕地885.97亩,其中水田576.59亩,1984年在晚稻遭受水灾情况下,粮豆总产637585斤,人平产粮1108斤(比全镇1491斤低25.8%);上交公粮29333斤,卖购粮75965斤,除下种子粮、饲料粮,人平口粮810.2斤,比全镇的人平口粮数少89.8斤,这个平均数说明是可以吃饱的,但调查1984年人平口粮时5户29人低于400斤,由于1982年、1983年丰收有存粮,实际购(借)粮是25702斤。

1984年百户农副业总收入204445元,除去总支出后纯收入为176771元,人平纯收入为307.43元,比全镇年报数398.20元少90.77元,占22.8%。

1984年百户中有12户人平纯收入在501元以上,比较富裕;有38户人平纯收入在251~500元以内,温饱有余;也就是说在目前标准下有50%农户生活较好,他们之所以好原因是:

1.劳动力强或多,家庭生产资料充足;

2.人精明、有文化、善经营;

3.能工巧匠,有一技之长;

4.有固定的外来收入,家中又有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百户中有46户人平纯收入在151~250元之间,占46%,他们只能维持低水平衣食,刚获温饱;有4户人平纯收入在121~150之间,占4%,比全镇1.5%高50%,这些是困难户,衣食难饱,这两种类型也占50%,他们生活困难或比较困难原因是:

1.残废、痴呆或智力低下,占50户(下同)2%;

2.人口多,劳动力少,占38%;

3.不会种田,不会管家,占18%;

4.家底薄,少住房、缺家具、缺耕牛、缺资金占26%;

5.遭受天灾人祸占8%;

6.好吃懒做,吃光用光,坐等救济占2%;

7.其他占6%。

百户中未发现人平纯收入在120元以下特殊困难户,但全镇了解与调查共32户,占1.6%。

百户调查中有7户缺衣少被,全镇共有121户;百户中有5户住危房,全镇共有56户,百户中有8户缺少住房,全镇共有276户。

八景镇50%农民正在走向或已经开始富裕。尚有50%农民刚获温饱或处于贫困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对处于这几种不同经济状态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是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上较富裕农户,其特点是劳动力强,生产资料齐全,这些人中多数有文化、有专长、懂科技。会经营,脑子活,对政策理解快、敢致富、有门路。他们除种田,大都还有一两项比较稳定收入,礼港、槐山、上保三个行政村百户调查表明,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上农户不仅把田种好,而且种植蔬菜、瓜果、莲藕以及养猪、养鱼、养蜂、作豆腐、烧砖瓦、做手艺等。发展商品生产,因此,这些农户收入提高较快,生活较为殷实,并具有一定的扩大再生产能力。在这些农户中,还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万元户”。他们依靠自己一技之长从事养殖、加工业或凭借其经营能力从事商业、运输业,如礼港村养蜂专业户席福昌养蜂57箱,加上养牛喂猪,年收入超万元;养鱼专业户席伟扬放养鱼苗39万尾,收入超过万元;西山村养鸭专业户谢银根养鸭1020只,庄头村谢炎根8户联营集资购置一艘载量120吨的运输船,年收入达六七万元;礼港村席联广开店经商,1984年营业额达二万余元。这些典型户吸引着更多农户打开致富之门。

二是人均纯收入在251~500元这个区间正在走向富裕但尚未富裕起来的农户,属于温饱型农户。百户调查中,这种农户占38%。这些农户一般文化低、底子薄、缺技术、胆子小、门路窄,少量从事商品生产。他们是随着承包责任制实行逐步靠种田摆脱贫困而正在迈向富裕之路,更急切地希望政策稳定,能得到技术指导提供信息,开辟新生产门路,并减轻各种负担,尽快地富裕起来。

三是人均纯收入150~250元介于温饱和贫困户之间,处于低水平收入农户。这些农户劳力不足,农具不多,除应付种田谈不上商品生产,有的甚至房屋破旧,仍负债,吃穿简朴,如遇天灾人祸,马上变成贫困户。

四是人均纯收入150元以下贫困户和特困户,在八景镇人数较少。从百户调查看,只占2%,这些农户一般房屋破旧,家具不全,多有负债,不得温饱。他们处于贫困状态原因是多方面。客观上,一是由于残疾、痴呆不会或不能耕种。如上保行政村黄清生眼瞎,爱人痴呆。全家4人,孩子小,承包3亩土地耕作粗放,产量很低,尚欠集体600元,银行900元,共计欠款达1500元,二是人多缺劳负担重。如岭里村李丈生,全家5人,耕种7亩土地,由于劳弱孩子小,缺耕牛、农具,去年总收入651元,欠集体1400元,三是好吃懒做或不会理家。如吴家村吴某,48岁,全家5人,耕地6亩,收获粮食5000斤,其他别无收入,不会安排生产、生活,尚欠银行200元。四是鳏、寡、孤独“五保户”也是困难户一种类型。他们大都由镇、村两级或国家救济。主观上原因,一是“左”的影响,二是传统观念束缚。三是各部门“嫌贫爱富”业务指导思想。四是领导上关注不够。

全面、正确认识农村经济现状以及分析其原因,是为了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与措施,我们认为,就八景镇而言,要加快农村致富步伐,使少数已富裕起来农户更上一层楼,使大多数尚属温饱阶段农户更快地跨入富裕行列,并帮助少数仍处于贫困状态农户尽快摆脱贫困。总的来说,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使党的农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引导农村经济放开搞活,同时根据全镇客观上存在多层次经济状态实际,针对性精心指导,制定切实规划,并切实予以实施。

一、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确定经营方针,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三中全会以来,八景镇在搞活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中央(83)、(84)两个一号文件贯彻以后,农业开始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但是当前农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全镇四万亩耕地基本上是单一种植;全镇一万一千个劳力基本上还捆在耕地上。1983年粮食总产值占工业产值50%,多种经营仅占20%,大大低于全区和全省水平。要加快致富步伐,就要破除“种田打土块是本分”陈腐思想。从实际出发,围绕商品生产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八景镇物产丰富,靠近矿区,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市场条件很好,土地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蔬菜、瓜果、莲藕、甘蔗、芝麻、花生、水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加快牧、副、渔发展速度。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草食动物,使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值有一个大增长,礼港、上保行政村去年以来围绕矿区需要,引导群众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八景镇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潜力很大,只要突破三万亩水田局限,把眼光扩展到四万亩耕地,五千亩水面,二万多亩山地这一更为广阔土地上来,跳出自然经济圈子,治穷致富大有可为。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化,八景镇镇村企业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现有镇村企业62个,职工1200名,1984年产值717万元,占工农业产值的45%,由于镇、村两级企业发展。使20%剩余劳动力得到安排,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农业,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镇13个行政村已有8个不向农民提取管理费,开支由村办企业利润中解决,深受群众欢迎。八景镇发展以劳力密集型为主的镇、村、组、户联办等各种形式乡镇企业,不仅是致富需要,而且条件很好,最大希望在于千家万户。在调查中,我们深感应以发展联办、户为重点。如槐山村去年下半年户户挖煤,劳力多的每户收入数百元。又如灶岗村黄三年等四户农民,六股自筹资金三千元办起联营石灰窑,年纯收入二万五千元,西山新桥村六十三户农户联合办起三只砖瓦窑和一个打石场,年产值十万五千元。获纯利4.75万元。如果八景镇能在近年内使户办、联办企业个数发展到占农户数10%,产值达到目前可以达到的一万元水平,那么近年内全镇联办、户办总数就可达530个,产值达530万元。这是八景镇治穷致富、壮大经济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三、切实抓好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治穷致富。这次调查,我们重点了解八景镇一些贫困户情况,除听情况介绍,还走访了55个贫困户和其他家庭,倾听他们的呼声,考察他们生产和生活情况,核算他们经济收入和支出,与镇、村两级领导一起认真分析研究他们经济状况与原因,商讨解决办法和措施。

1.把扶贫工作列入农村经济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过去,这个镇有些干部认为八景不属贫困地区,因而不太重视扶贫工作,把这一工作仅仅看成是“批条子”买化肥和发放扶贫款,对贫困户家庭经济状况和贫困原因胸中有数,扶贫扶不到点子上,镇党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对扶贫工作认识,改进扶贫方法。今年上半年,镇里干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扶贫调查。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制订《治穷致富规划》,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采取“三抓”、“三帮”的方法:一抓富裕村,帮困难村;二抓富裕户,帮贫困户;三抓特困户,帮重灾户,效果很好。最近,由镇里筹建的一座敬老院已经落成。

我们认为,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感,扶贫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重视,经常关心,上户调查,具体帮助才能对情况心中有数,使措施切实有效,把党的温暖带到千家万户,使农村工作协调前进。

2.各部门应进一步端正为农村服务业务指导思想。解决贫困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广开门路,增加收入。这就离不开各业务部门和四方八面支持和帮助。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一方面,农民有许多正当合理要求需要我们去满足。一些困难有待于各有关部门支持解决,如不少干部群众反映,粮食和经济作物要增产增收,急需有关部门帮助引进推广良种;发展柑橘优质西瓜及高产蔬菜,除种子问题外,普遍感到缺乏栽培技术;利用本地资源和条件筹办企业又缺乏资金,在边远村庄,农副产品销售往往令人头痛;“卖粮难呼声此起彼伏”等等。这告诉我们,各有关部门应该从粮食、资金、良种、技术、销售等诸方面帮助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扶助他们治穷致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部门在为农民提供支持和服务方面做得未能尽如人意。据槐山行政村的反映,粮食部门擅自压价收购超合同部分粮食,降低一些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很有意见,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普遍涨价,加重了农民负担。银行贷款扶富不扶穷,怕贷款收不回,对贫困户不予贷款。

3.应继续减轻农民负担。八景镇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乡镇企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全镇十三个行政村已有八个不向农民提取管理费。礼港行政村从今年开始,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提留均由村办企业利润中解决,群众说:“村干部为大家办事,不拿农民的钱,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但是,由于现在四方八面仍向农民伸手,农民负担仍然重,贫困户压力很大。该镇农民反映,兽医部门去年实行牲畜医疗承包,只包收费,规定一头牛收2元,一头猪3.5元,养5头猪,2头牛的家庭一年就要付21.5元,又如教育部门巧立名目滥收费,八景镇有的中小学最近规定,凡降级学生加收20元学费。这种为部门多收多发奖金乱收费,农民担待不起,又得罪不了,好似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我们认为,对农民应该负担什么,不应负担什么,要有一个明确规定,不能让一些部门、单位巧立名目,自立章程,乱收费用,加重农民负担。

4.关键是选择好治穷致富带头人。尽快使贫困户脱贫,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对此深有体会,如礼港行政村1980年人均收入仅108元。1984年跃至485元,人均纯收入150元以下贫困户只有10户。这个村治穷致富的步子迈得较快,扶贫工作有成效,其重要原因是该村干部得力,带头人过劲。首先村干部年轻,有文化,有一定经济头脑和改革水平,思想比较解放。能适应商品生产新形势。村党支部书记席珍兴,今年35岁,高中毕业,是一位敢想敢干新型农村基层领导人。其次,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即能带头致富,又能为群众分忧愁,把困难户疾苦装在心上,他们扶贫工作从实际出发,采取一些切实有成效措施:(1)生产上引导开辟新门路,该村席连广人多吃饭,不会耕种,但有经营能力,承包后直发愁。村干部就支持鼓励他开店经商,帮助划基地,并贷款1000元作本,1984年营业额达二万余元,彻底摆脱贫困,开始走上富裕行列。(2)生活上支持接济,该村1984年从村办企业利润中拿出2.1万元,帮助农民发展副业生产,扶助困难户脱贫,主要救济天灾人祸以及鳏寡孤独特殊困难户,对于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半残废,他们则妥善安排到村办企业干一些力所能及活,既照顾生活,又不白吃照顾。(3)党员、干部带头扶贫,有的包教种菜技术,有的帮助引进良种、赊售猪。对于无劳动力、无耕牛、无农具,无技术“四无”困难户,他们组织党员干部带饭、带耕牛、带农具、带种子上门,帮助耕种收割。几年来,带有三个小孩的寡妇张某就是在这种帮助下渡过难关,逐渐脱贫的。

我们感到,对于困难户,上级重视,各方支持关心是必要的,但当地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不去关心,不采取有力措施,困难户的面貌是很难尽快改变的。

宜春市地委、行署赴高安调查组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日

编者按:八景镇从一个小集镇发展为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宜春市的明星镇。其成功的奥秘何在?最近,委市督导员姚修文深入八景镇调查研究,对八景镇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思路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提炼出一些独特新颖的观点,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现将其撰写的调查报告刊登,供大家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