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建议性调查则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调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作参考,教育调查报告以此为常见。

一、教育调查报告

(一)教育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邬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那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引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1.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主要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2.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些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3.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4.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教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调查和建议性调查。理论性调查的特征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或补充或否定某一教育理论。建议性调查则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调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作参考,教育调查报告以此为常见。

根据对调查对象内容范围的表述来划分,可以分为概况调查和专题调查。概况调查要对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系统的陈述,使人们对调查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专题调查是就调查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围绕这个方面撰写专题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情况调查、经验调查、问题调查、研究性调查。情况调查是对某一事件或某一单位的发展状况所作的详细调查,它注重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反映,报刊上常见的“新闻调查”即属此类。经验调查是就某单位、某个人在某个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对其成功的做法进行调查,揭示出其经验所在,以便进行推广。问题调查是就部门、单位或个人违法乱纪现象或重大责任事故进行调查,以揭露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吸取教训。研究性调查是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揭示其内含的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人们的工作。

(四)教育调查课题的选择

选择好调查课题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教育调查研究的课题可以是教育科研部门确立的,也可以自己选择。教育科研部门确立的课题可以通过申请获取,并能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自己选择的课题要符合实际需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较有价值。无论是科研部门确立的还是自己选定的,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调查研究的课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验证过去的或别人证明了的理论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过去的教育理论在过去是真理,现在可能就不适合时代需要了,因此,要经过调查研究去验证,或许又能够发现新的规律。有的理论本身是正确的,但它还有一个适应范围的问题,还有不够全面的地方,通过验证,可以确定它能否适应某些具体情况,它有哪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

那么,对已有理论的验证性调查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选择和确立课题:一是重新验证原有理论的正确性;二是确定理论的适应范围;三是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2.对已有的教育理论进行否定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用来指导实践,当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产生错误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不能调和,我们不得不怀疑其理论的正确性,为了否定某一理论或部分地否定这一理论,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来达到这个目的。比如在学制问题上,清政府制定了“癸卯学制”,民国初年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后来又照搬英美“六三三学制”,建国后又照搬过前苏联的十年制,在毛泽东“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口号下,又实行过“五二二学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逐渐恢复了“六三三学制”,这里就经历了一个反复否定与验证的过程。

3.对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实践工作,工作中会有许多现象使我们有所感悟,这种感悟要上升到理论高度,所凭借的根据还不足,缺乏可靠的实证材料,这时,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资料的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定性相结合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本质的分析,是确定事物具有某些属性的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确定事物具有的属性。即确定事物具有哪些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概念性的认识。二是对事物组成的各要素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由子系统及更低一级的子系统构成,对一个事物的分析,要确定其性质,就要确定其各组部分的性质,认清相互关系。三是对事物归类。归类是把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到一起。在资料的整理中常常按一定的标准确定资料的属性类别。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定量分析是从量的角度认识事物,因此,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百分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异众比率、相关系数等方面的知识。如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调查,对毕业生希望从事的工作在统计量表的基础上作了如下分析:

从高校就业部门每年整理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看,技术类岗位占总需求岗位的60%左右。因此,毕业生整体中51.5%希望从事技术型工作,这和需求基本吻合。在薪酬管理的各种模式中,技术型工作一般采取基于职位的薪酬管理,职业前景相对明朗,职业报酬相对固定,管理型、营销型、决策咨询型工作则一般来说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较大。51.5%的毕业生希望从事技术型工作,也从侧面反映出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比较回避风险。

3.定量定性相结合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既作定量的分析,又作定性的分析,叫做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一般作资料分析都采用这种方法。

此外,对资料的分析还要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作理性分析,常用的逻辑分析方法有矛盾法、求同法、求异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等。

(六)主题的确立与材料的选择

关于主题。调查报告主题和调查之前的选题与立意应该一致,当然,在获得调查资料后,对问题有了再认识,也可以重新确立主题,确立主题要求是:

第一,主题要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一种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能对现在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即使是探索,也要具有前瞻性,而不能是过时的落后的东西。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所针对的教育问题,应该是十分紧迫的或长期没有解决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主题要体现调查资料,资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主题的确立要依据调查资料的内容,要能体现调查资料的内容。预先的假设与现有的材料不一致,要以现在的材料为准进行修正,要使材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

第三,主题宜小不宜大。小的主题能密切联系教育实际,也能较好地获取材料,撰写起来也较容易。大的主题费时费力,只适合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进行研究。对广大在职教师来说,主题宜小不宜大。

关于材料的选择。材料是确立主题的基础,主题是材料的统率,调查报告的主题决定了调查资料的取舍,选择材料的要求是:

第一,材料要典型。调查获取的材料很多,经过整理后的材料应该都是有用的材料,如果不加选择,全部写入文章中,势必变成材料的堆砌。因此,必须选取最具说服力的典型材料。

第二,材料要充分。调查报告最注重的就是事实,事实充分就能很好地说明观点,因此,写作调查报告要让充分的事实说话,切忌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它的基本结构是:

(1)报告的题目。

(2)问题的提出。说明这问题过去是否有人研究过,结果怎样,在教育实践上有什么争论,在理论上有什么分歧,在实践上有什么意义等等。

(3)研究的方法。交代研究对象的情况、人数,在取样方法方面要着重交代运用哪一种抽样方法,在实施方法方面要着重交代怎样做到在自然状态下了解对象,是运用哪种调查方法调查的(如运用的是问卷法,还得写出编制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份问卷)。

(4)研究的结果。要求一般和典型相结合,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数据可用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

(5)讨论。可讨论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对自己的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论证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结果。讨论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人家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分析原因,也可对研究结果提出一点疑问。

(6)结论。概括说明自己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这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这个研究,下一步应深入研究什么问题。

(7)参考资料。教育调查报告主要运用计数数据说明两个教育现象之间有无联系。

(七)教育调查报告的写法

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

1.标题

教育调查报告的标题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一般文章标题的写法,这类标题概括了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或结论观点,如《想致富,受教育》。二是介词“关于”+调查对象和主要事由+“调查报告”,如《关于中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三是正副标题的写法,如《在这些数字后面——对在校生的调查综述》。

2.前言

前言的写法灵活多样,可以简要说明调查的缘由、对象、内容等,或交代调查对象的概况和主要经验,使读者对全文内容有概括的了解。这段文字应简明扼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

3.主体

将调查得来的有价值的材料,及作者所作的分析评判,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达。事件调查,可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经验调查,可按各条经验的内在整体关系展开;思想调查,可按思想状况的类别展开。总之,要从调查内容出发,合理地安排所要报告的材料。调查的事实与作者的分析,两者可以分别表述,也可以交织在一起表述。一般来说,在篇幅上以说明调查的具体情况为主,必要时也可以作较细致的分析议论。只要事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探讨辩证合理,就可能被读者接受。

4.结语

这是调查报告作出的结论部分。有的调查报告,结论在前言中点出,或已经在对材料的分析中阐明,所以对结论无更多形式上的要求,以自然收束为上品。可以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可以精辟地议论深化主旨;可以提出不足或存在问题,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建议;更可以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不论如何结尾,都应写得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

(八)教育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细致地做好调查工作。调查是依据,是写作的基础,要从多方面、详细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注意到材料的典型性,从材料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第二,分析研究,确立主题。对占有的材料要认真分析研究,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成绩与缺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从事物的相关关系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把调查研究看成一个整体,只重调查,忽视研究,或者只重研究不重调查,都是反映不了事物本质,总结不出规律性的结论来的。

第三,用事实说话,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调查报告主要靠事实反映客观情况,说明问题的实质。用材料说明观点,切忌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观点要从材料中来,材料要能说明观点,写观点时要有材料支撑。

(九)例文

探索新的办学之路

——郴县农村教育改革调查之一  

发展农村教育,必须搞清办学方向,摸索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学路子。郴县在这方面动了脑子,积累了经验。

长期以来,郴县的教育结构单一,教学与当地经济脱节,所有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基本上都办成了“升学型”的学校。他们认为,这样办学,路子越走越窄,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从1984年开始,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的工作,在郴县农村展开。经过五年的努力,他们走出了一条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职业技术教育为基地,“普教、职教成人教育”沟通,农科教结合,主要培养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者的办学路子。

第一步是抓好基础教育,着眼提高农村劳动者思想、文化技术的素质。郴县对此始终抓住不放。党的“十二大”以后,全县制定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长远规划,建立了“三二二”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即村办初小,联村办高小,乡办中心完小和初中,县办高中的管理格局,为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县里将基础教育的责任分解到各单位,实行党政领导分片包干、定校联系责任制。全县398所中小学,校校都有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负责联系,亲自为学校排忧解难。因此,五年来,全县基础教育的校舍、内部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现在已居全省领先地位;小学、初中合格教师的比例已达到或超过全省水平。第二步是大胆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该县1989年高中教育阶段招生,普通高中与中专、职高的比例达到1∶1。五年中,该县先后开办了农村中专、职业中专、卫生职业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县农业广播学校。它们是全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骨干和农、林、牧、农机、卫生等中级技术人才的培训中心,五年来共培训五万余人。在郴县26个乡镇,乡乡都办起了一所有专门建制、专拨经费,专列编制、专用教材、固定教师和实验基地的农民技术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制有长有短,长班一年,短班几个月,也有几天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户主,培训内容与各乡镇经济紧密结合。毕塘镇农民技术学校,根据这个县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了粮食、烤烟、水果、林业、家电维修、民用建筑等十几个专业。目前该县经过培训的农户主达4.3万人,占全县农户主的57%。

为了改变过去普教、职教、成人教育三张皮各干各的状况,郴县实行“三教”沟通,协调发展。他们在普通中小学适当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因素,每周开设一、二节劳动技术课,使毕业而不能升学的学生在校就掌握一、两门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克服了回乡务农缺技术、无思想准备的现象。在招生对象上“三教”也互相沟通。县职业中专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也开办成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县农民中专在招收农民入学的同时,也开办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职教班;乡镇农校主要负责实用技术的培训,但也开办与普通初中衔接的“3+1”班。乡镇初中以上的普通中学,同时也适当承担指导当地推广实用技术的任务。郴县县委书记彭伟生对记者说,这样做,既提高了各类学校的校舍、设备使用率,又挖掘了教师、科技人员及有一技之长人员的潜力,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农村教育改革是一项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与农机、科协等部门有密切联系,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郴县实行在县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三结合,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县里成立了“燎原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乡镇成立了以农科教为主的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实行农校培训学生,技术开发服务公司资助资金,农业部门组织开发性生产,收到了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实用技术,加速商品经济发展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