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诺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基诺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基诺族的文化发展愿景在西双版纳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有一个令人无限神奇和向往的密境,生活着我国56个民族中被国务院最后一个认定的单一民族,这就是全国乃至世界独有的少数民族——基诺族。这里是西双版纳州基诺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区之一,是全国唯一最能全面集中展示基诺族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了解基诺族文化重要的窗口。所以,“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因此,基诺族是后代尊敬舅舅的民族。
基诺族的文化发展愿景_中国基诺族

第十章 基诺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西双版纳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有一个令人无限神奇和向往的密境,生活着我国56个民族中被国务院最后一个认定的单一民族,这就是全国乃至世界独有的少数民族——基诺族。

基诺山寨旅游景区经过二期开发民族民间文化后于2005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景区坐落在峰峦叠嶂、绿荫苍翠、群山怀抱的“古六大茶山”之首的基诺山,距景洪城26千米、勐养10千米、基诺山乡政府3千米。这里是西双版纳州基诺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区之一,是全国唯一最能全面集中展示基诺族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了解基诺族文化重要的窗口。

基诺族意为:“舅舅的后代”。是从原始母系氏族部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的脚步在这里停留了很久很久,20世纪50年代初期,氏族公社的炊烟仍然在这方水土上空袅袅飘荡。这里有昔日远古的大公房,有远古时代刻木记事的痕迹。

img192

美丽的基诺山   摄影者:刘云川

基诺山寨景区以巴破自然村寨为依托,将基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民居、服饰以及秀美的风景融为一体展现给游客,让人流连忘返。

img193

寨门迎宾客   摄影者:张 云

景区主要游览内容有:“牛角字”“大鼓门”“牛头路”“祭祖先玛黑、玛妞”“奇科、布姑演奏”“拴平安线”“创世女神阿膜腰北塑像”“太阳花坛”“敬酒迎宾”“基诺族图腾柱”“大公房基诺文化博物馆”“基诺族成年礼”“卓巴房及卓巴文化馆”“织‘砍刀布’”“基诺大鼓舞”“打铁”及以展示西双版纳边境土著文化为主题的“土著部落”。

img194

寨门——象征着祥和、富裕   摄影者:张 云

基诺山乡是西双版纳州旅游东环线的必经之路和旅游规划发展乡镇之一。围绕云南省旅游开发二次创业战略,依托自身厚重的人文和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2005年引进金孔雀旅游集团对基诺族民俗山寨进行开发。经过3年的努力,“基诺民俗山寨”已发展成为每天游客近千人的景区,成为西双版纳州旅游东环线上一颗夺目的明珠。

img195

文化旅游一角——祭祀寨门仪式   摄影者:张 云

img196

猎 归   摄影者:张 云

img197

奇科——竹乐器   摄影者:张 云

基诺山寨旅游景区,从大鼓门穿过,逐级而上牛头路。过去,基诺族在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时候,比如祭祀大鼓、特懋克、祭祀巫师、祭祀山神、树神、地神和兽神等都要镖牛宰猪,然后把牛头挂到周围村寨路两侧的树枝或是石头上,这是一条有着210级台阶的道路,因台阶周围挂满了水牛头骨而得名,它象征着吉祥和富有。基诺族认为走牛头路可以通往幸福、吉祥的地方。走完牛头路有3位基诺族老人手中拿着由红、白、黑三条细线拧成的线,准备为远方客人进行基诺族的拴线祝福仪式。基诺族把这条线视为“平安符”。老人口中念念有词,把线拴到游客的右手和右脚上。在老人身后,另两位老人和一个年轻的基诺族妇女不停地敲打着被基诺族群众称之为“奇科”“布姑”的打击乐器。“奇科”是用一节或两节毛竹做成的简单乐器。据说一棵竹子可做成若干个奇科。“奇”在基诺语中为“麂子”的意思,“科”为敲打的意思。“奇科”的上端敞口并削成斜面,下端底部留有竹节。奇科是猎人打到麂子或同麂子一样大小的猎物时所敲击的乐器。布姑是用短粗的竹子做成,高约30厘米,筒径约为6厘米,在竹筒的一端留节,敞口一端开一条垂直的缝隙。“布姑”是捕获野猪般大小的猎物时所敲打的乐器,如捕获野牛时,基诺族群众就把“奇科”和“布姑”一起敲击。当寨子里的人听到敲击声时,就知道捕获了哪种猎物,要去准备相应的祭祀活动。目前,国家已禁止捕猎,“奇科”和“布姑”已不再使用,但它们已被列入了西双版纳州首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g198

卓巴房   摄影者:张 云

基诺族有这样的一个传说。世间万物都是女神“阿嫫腰北”创造的,但是她创造的这个世界动物和植物都会说话,这些动植物每时每刻都在争吵不休,使女神感觉世间的秩序混乱不堪,人类与生态失衡,于是决定把世界生存的万物生灵毁灭了重新再造。之前,因为她偏爱人类,于是就把一对孪生兄妹“玛黑、玛妞”放入了木鼓中,随身呵护着他们,她施巫咒法,天上出现了七个太阳,失去了白天和黑夜,在强光烈日辐射下地面焚烧,烧死、晒死了地面上的动物和植物,又发起洪水淹没了整个世界,传说中的“玛黑”“玛妞”兄妹俩,因为洪水泛滥,族人已灭绝,只有他们俩得到了女神“阿嫫腰北”的护佑,被放入大鼓里漂流了七天七夜,洪水退潮得以避难。最后从大鼓里走出,成婚后繁衍了现在基诺族的后世。所以,“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因此,基诺族是后代尊敬舅舅的民族。

景区中的大公房,是基诺族劳动生产、生活用器的陈列馆。按器物分类,包括刻木记事、民间乐器、劳动生产工具、狩猎工具、生活用具、纺织工具、服饰等内容。离开大公房后前行50米左右,便是卓巴房。

img199

基诺山寨太阳广场   摄影者:张 云

卓巴房就是寨子长老的家。同时也是基诺族原始宗教的最高殿堂。整栋房子是由五根神柱重点支撑,其中的家神柱也称之为父亲柱,基诺语称“迈唷普柯”。柱上设有祭祀父亲亡魂时安放的家神位,挂有献给父亲的黄牛头骨,柱子旁边设有连接阴阳之间的天梯、牵牛的绳子等。神女柱也称为“母亲柱—白娜扑柯”。其柱梁上置有白腊婆巫师、嫫丕祭司和铁匠取得任职资格后供奉神女位的小木房,内设有两杯酒水,上戴尖尖帽,这是献给神女的。每当庄稼成熟时,要选其上品供奉给神女尝鲜,之后家人才能分享。柱下有一个竹箩,里面装有铁匠打铁的工具,柱上还放有水牛的骨头。旁边的两个花篮是白腊婆举行祭祀活动时用的。生命柱也称造人女神柱,它是整个房子的中柱,与接生和哺育孩子有关,十分神圣。过去的基诺族妇女生孩子是在阳台上蹲着生的,孩子生下来以后,便用冷水清洗,即使着凉夭折也不会为此而惋惜,认为因为孩子的体质不良,是命中注定或是与世间无缘生存。如果过了这一个关头,说明将来的孩子会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或是健康地成长。产妇分娩后,必须在这棵柱子下住满一个月(丫切夨)——坐月,等孩子的脐带脱落后才能回到自己的主卧室里。在卓巴房有一个放置木鼓的专间,而木鼓紧靠的柱子就是兽神柱(色巴艾柯)。兽神柱的梁上置有麂子、野猪等动物头骨,在所有柱子中极好辨认,表示对兽神的尊敬和感谢,并祈求兽神保佑猎手获得更多猎物,平安归来。

在基诺族的一些村寨里,为了举行祭祀所需,会在寨头树立一棵图腾柱,把信仰寄托于这棵神柱上。因为基诺族不信佛教,也不信其他信教,而信原始自然宗教。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于是,基诺族就把心目中的这些神灵(山神、水神、火神、树神、兽神等)的面孔雕刻在这棵柱子上。逢年“特懋克”的时候寨中的长老、铁匠和巫师带领全村群众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img200

国外人士喜爱(司土——大鼓)   摄影者:朱 敏

卓巴房旁是基诺大鼓舞广场。舞蹈以原始的基诺大鼓舞为原型,加以简单的舞蹈动作编排而成,整个舞蹈充满了浓郁的基诺族民族风情,鼓声阵阵,气势十分恢弘。在观看舞蹈和亲身敲击基诺大鼓中,能感受到基诺族人民对自己祖先的怀念,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基诺族的大鼓舞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流传于基诺山乡大部分基诺族村寨。大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个,分公鼓和母鼓,基诺族视大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大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大鼓平时都摆放于村寨大公房。

大鼓舞展示:基诺族语称“司土拉”或“司土涡”,最早是基诺族男子祭祀独舞,后来发展成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舞蹈,它是全国56个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瑰宝。基诺族的大鼓舞,极能表现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逢年过节时,众多的男女老少在无音乐伴奏的鼓声中自娱自乐。这种舞蹈以大鼓为道具,用肢体语言敞开心扉,用舞蹈动作来反映基诺族的生产、生活、婚姻、习俗等。如今,基诺族的大鼓舞越来越被旅游者认识和喜爱,也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并被文艺工作者搬上了文艺舞台,成为宣传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独特魅力的典型之一。

铁房展示:基诺族十分崇拜铁匠,认为一个人能成为铁匠那是神的旨意,成为铁匠之后还要举行许多繁杂的祭祀。过年前,铁匠做的梦对整个村寨来年的生产预测非常重要,如果做了凶梦,说明来年将有天灾人祸,生产歉收,家畜不利。铁刀是基诺族男人的灵魂,男人手中有把刀,上山下河有收获。只要上山,就会带上一把钢刀佩带在身上,可以防身、开路,可以获取野菜野果等。每年的基诺族“特懋克”意思就是举行盛大的打铁仪式,经过举行打铁仪式,开始备耕,就开始了新一年的劳动生产活动。

酿酒:基诺族的酿酒历史要比打铁的历史长得多。过去,大的村寨都有一至两户的烤酒坊,设备比较简陋。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稻谷和玉米,首先把稻谷或者玉米放到铁锅里蒸煮,待玉米或稻谷裂开后,取出来稍作晾干再拌上酒曲,原料和酒曲的重量比例为100:1,再放入到大罐子密封发酵。发酵的时间要看气候,热天发酵25天左右,冷天发酵30天左右。最后再把发酵好的酒饭放到大甑子里用蒸馏的方法把酒蒸出来就大功告成了。需要注意的是,铜锅上面的水要随时更换,保持冷却。这样一甑子的酒原料能烤出40~60斤的白酒。在基诺山村寨,一般都是自酿自食。过去因为生产力低下,只有逢年过大节的时候才舍得拿出一些平时积蓄的玉米或稻谷来酿酒。现在基诺族的生活好了,几乎每家都能喝自己酿出的醇美的米酒

该景点还向游客展示黑牙人、红牙人、大耳洞人等土著人及吃火、耍火、镖牛、射弩、打陀螺、爬云梯、上刀山等土著文化体育表演,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原始神秘的热带丛林。

近年来,基诺族民歌专辑《我的家乡基诺山》《大鼓舞》《奇科》等一批弘扬基诺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受到专家和社会的好评。其中,音乐“哦勒住”、民间器乐“奇科”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5名民间艺人被列为省级民间艺人。基诺族歌曲《一醉方休》获云南省首届酒歌大赛二等奖、传承奖。经过基诺族音乐人周永华(木腊切)的长期收集和整理后,推出了基诺族民间歌曲《奇科阿咪》,并于2009年9月在云南省第六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荣获云南省第六届社会文化“彩云”奖和展演奖;声乐《德比》荣获云南省第六届社会文化“彩云”铜奖,逐步提升基诺族音乐文化知名品牌,把基诺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推向社会文化市场。他正在收集、整理、创作基诺族民间音乐,并为策划、发行基诺族原创歌曲《阿嫫腰北》专辑不懈地努力。

1.景区游览沿线项目设置:

牛角字——大鼓门——牛头路——玛黑玛妞塑像、祭祖、奇科、布姑演奏——创世女神阿嫫腰北塑像——太阳花坛——图腾柱——大公房(体验民族婚姻三部曲)——卓巴房——(品尝民族风味、敬酒仪式)基诺族大鼓舞——播种舞。

2.沟谷雨林游览沿线项目设置:

打铁仪式——传统制茶展览——火舞表演——互动节目(打陀螺、顶竹竿、踩高跷、爬云梯、上刀山等五项体育项目)——纺线染布展览——手工竹器展览——品尝野生水果——传统酿酒工艺展览——狩猎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