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诺族的基诺是什么意思

基诺族的基诺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歌是基诺族青年恋爱婚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民族繁衍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可缺少,因而是基诺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基诺族人生恋爱婚姻的几个阶段和活动内容,巴革勒可分以下6种。基诺族摇篮曲有母亲为儿女催眠吟唱的,也有祖母为孙儿催眠吟唱的。(五)狩猎歌狩猎,是基诺族古老的生产劳动项目,主要由男性从事。基诺族狩猎歌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狩猎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和场面,展示了人们在狩猎过程中不同的心理活动。
民族教育_中国基诺族

第七节 民族教育

一、口耳相传的传统家庭教育

(一)舞蹈教育

每个基诺人从小就受到民间歌舞艺术的熏陶,5~12岁这个阶段的少年要参加类似幼儿到小学班级的组织,称为“喏栽阿茱”,领头是“若蛄阿硕”,即娃娃头。他们的主要活动场地是村寨中心较为宽敞平坦的地方,称为“阿的勒”。他们在那里唱歌跳舞,讲故事,谈见闻,游戏玩耍,基诺语称其为“佐交交嫫”。

基诺族少儿歌舞流传很广,每个村寨都有多种多样的舞蹈队形,有围圆圈跳、排行跳、勾脚单腿跳、拉手跺脚跳等。舞姿活泼大方、天真烂漫,多是载歌载舞,一般无伴奏。舞蹈旋律特点是跺脚跳时似脚被火烫,收脚快速敏捷;屈膝半蹲跳时,臀部左右扭动,双手拍打两侧,身体微微颤动,活泼不轻狂,稳重不压抑。

(1)《布基腊咯么腊》(那是星星还是月亮)。舞者围圆圈,屈膝、拍臀、转半身跺脚跳。人数不限。歌词大意如下:

你妈妈被人抛弃,

你妈妈受人同情。

你妈妈生活坎坷,

你妈妈命中注定。

你妈妈应该吃饭,

你妈妈应该吃肉,

光溜溜的大珠栗。

(2)《司诺罗色》(你进我退)。两个人面对面手拉手,向左转身,正步半蹲,上身向圈外后仰,还原。双脚向右旁跺跳一步,逆时针方向跳转,1拍跳1次,共5次转1圈。也做集体舞。歌词大意如下:

村寨旁边的大房子,

是我们两个常去居住的地方。

床上有棉麻帐子,

支撑得摇摇晃晃,

我每次见到它心里就不顺畅,

使我心里难忍受。

(3)《雀罗起戈雀罗》(小鸟笼子)。男女若干个,面向右前,拉手围圆,逆时针方向起右脚向前走,1拍1步。出男女各一人双手搭在对方肩膀上支成架子,其他舞者拉手从下面穿过,成两排拉手,把一人抛起数次,边歌边舞,具有特浓的游戏色彩。歌词大意如下:

小鸟笼子雀罗耶,

小鸟笼子雀罗耶。

(4)《阿机作车》(搭脚跳)。男女不限,4人1组,面向圈外,双手下垂,抬右小腿,相互勾脚呈进形,左脚跳,拍掌,1拍1次,右方向转,边歌边舞。歌词:

抬起右脚抬起支架我们跳起来,

四个一组一颠一跛尽情优美跳起来,

怕跌倒的快坐下。

玩场姑娘多,纺线又唱歌,

棉纺尽,歌儿唱不完。

你看半山坡,

倒着一棵贝叶树,

树倒根露多突出,

月亮里有棵大青树多清楚,

月光下我们跳舞多快乐。

(二)情歌

基诺族称情歌为“巴革勒”。“巴”是情、爱的泛称;“革勒”即唱歌。唱词中凡有“巴”的都属情歌。情歌是基诺族青年恋爱婚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民族繁衍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可缺少,因而是基诺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基诺族人生恋爱婚姻的几个阶段和活动内容,巴革勒可分以下6种。

(1)男女双方初次见面交谈时,眼送秋波,赞美对方的情歌称“巴漂”,如:

姑娘戴着斯斯花,

姑娘戴着木棉花,

姑娘戴着斯茉达贵花,

映红了你的脸,

映红了你的嘴,

路上遇见你,

身影记心里。

img17

巴漂咪考、饶考   摄影者:张 云

(2)比“巴漂”更近一步的赞美称“巴沙”,如:

鲜艳美丽的刺通花算不上漂亮,

最漂亮的是我的情妹妹啊。

(3)强烈追求对方时所唱的情歌称“巴勒”,如:

我虽得不到你,

但时常想念着你。

劳动走路想着你,

口唱山歌想着你。

如能与你配成双,

大红缎子做背篼,

背你到村中玩一趟。

img18

巴波咪考、饶考   摄影者:张 云

(4)双方已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两情相悦时唱的情歌称“巴波”,其中有“巴波科列”和“巴波烧么”之分,前者是一般恋爱关系,后者已有同居关系,如:

我俩常在夜里相会,

只要不死就要相爱一辈子。

我给了阿哥各种美丽的花,

虽不好看却是阿妹的一片心意。

(5)成家夫妇婚外恋的情歌称“巴交”或“巴扑”,如:

日夜思念的人啊,

我俩是否到地里背一趟冬瓜,

你背两个还是三个。

我们高高兴兴地到竹林里去拿笋叶,

七块笋叶铺做床,

抬个石头当枕头。

(6)失去了心上人时所唱的情歌称“巴肖交”或“交斯巴得勒”,如:

(女)去年的这个时候,

   我俩双双在一起。

   好像一对麂子,

   好像一对黄鼬。

   相亲相爱的我们俩,

   在一块旱地里薅草,

   把草丢在一个堆上。

   正午太阳当头照,

   双双坐在一根木头上。

   妹把槟榔喂阿哥,

   大叶子分成半,

   长叶子切成段。

   山里的绿叶当槟榔,

   我俩吃着心里甜,

   我的阿哥啊——

(男)啊,唱不完的情歌,

   想不尽的情人。

   你被倚邦官用轿抬走了,

   你被大象拖走了,

   你被金轿子抬走了,

   成了有钱有势的官太太,

   谁也不能接近你。

   过去我俩常相会,

   如今不能配成双。

   我思念的心上人啊,

   哪怕伸出一只脚来看一看也好,

   哪怕伸出一只手来看一看也好。

   我的阿妹啊——

“巴革勒”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也有一领众唱的合唱。歌词有传统固定的,但更多为即兴创作,常以物借比,见景生情,朴素、自然、形象。有时唱情歌也成为一种赛歌似的活动。演唱时多用真嗓,1、2、3小类情歌短小精炼、含蓄幽默,耐人寻味;4、5、6小类情歌曲调悠扬抒情,速度较自由缓慢,有的类似散板。

img19

情如暖火   摄影者:张 云

(三)摇篮曲

摇篮曲,俗称哄娃娃调”,基诺语称“厄勒勒竹”。因其特定的演唱环境、演唱对象、演唱功能而自成一类。基诺族摇篮曲有母亲为儿女催眠吟唱的,也有祖母为孙儿催眠吟唱的。歌词内容有夸耀娃娃长得如何漂亮、如何听话,也有孩子父母去干什么等。曲调柔和深情,衬腔婉转抒情。节奏悠缓,以2/4、3/4、4/4混合节拍为常见,亦有以3/8、4/8、5/8、8/8等节拍混合式出现的体现了深挚的母爱之情。

(四)儿歌

儿歌,基诺语称“饶姑革勒筈”,直译为小孩们唱的调子,系少年儿童在玩耍娱乐及日常生活中演唱的歌曲,在整个基诺族民歌中占有较大比重,既说明少年儿童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又客观地展示无文字的民族继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途径。由于演唱者的特殊性,加上其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娱乐设施等因素,决定了基诺族儿歌的以下特性:曲调简短、旋律流畅,歌词通俗、易记易唱,意境纯真、情趣活泼。

(五)狩猎歌

狩猎,是基诺族古老的生产劳动项目,主要由男性从事。在生产水平低下的年代,是一项重要的谋生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基诺族狩猎歌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狩猎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和场面,展示了人们在狩猎过程中不同的心理活动。如《布咕吹》《走路调》和《煮头调》三首狩猎歌,是在获猎归途或获猎者家中边敲奏竹筒边唱的调子。其中《走路调》和《煮头调》的演唱短促跳顿,与敲击竹筒奏出的顿音相融合,具有独特的韵味,充分表达了猎获野物后喜悦欢畅的情绪。此外,《扣子勒小鸟》《下竹筒扣》等狩猎歌则以再现狩猎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曲调流畅跳跃,歌词简练随意,和谐自然地构成淳朴乐观的原始气氛。狩猎歌多为1调式。有规整的2/4和3/4节拍以及2/4、3/4、3/8、6/8等几种混合节拍。旋律由回声和5声音列构成,多以级进和同音反复以及小3度、4度、5度上行下行跳进,均在8度音域内连接运行。演唱形式有独唱和齐唱。

(六)迎客歌

迎客歌,基诺语称“么达乌衣儿”。基诺族人民勤劳淳朴,热情好客,一般人家家境虽贫,一旦有客登临,必将倾其所有,热情相待。迎客歌曲调热情、大方、真诚,多在节奏规整的2始5结束的单句上多次反复。歌词以什么客人来临、客人怎么进门、主人怎样接待客人等为内容,一问一答,具有一定的夸张色彩,令来客倍感亲切温暖。演唱形式有齐唱、独唱和对唱。

(七)教育、讽刺歌

过去,基诺族无文字和成文法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来实施。民歌,既有语言因素又有音乐因素,用其进行道德、行为教育,比单纯用语言说教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便有了教育、讽刺歌,此歌有3种类型:一是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如《阿泽托达》(不要爬树),曲调亲切柔和,歌词明朗形象。二是对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作善意的劝诫和讽刺,如《革勒衣儿》(挖苦嫁出去不守节的媳妇)、《特厄》、(轻视)、《么沙么阿迫勒》(不知羞耻的混人)等,曲调幽默委婉,歌词虽有些刺耳,但意在规劝告诫。三是对少数依附于封建土司统治政权的民族败类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行为作出愤怒的控诉和辛辣的讽刺,曲调嘲讽,如《约阶阶拍儿扎先》(约阶和阶拍当上扎和先),曲调缓慢悲愤,歌词生动形象,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残暴。

(八)号子

号子,基诺语称“翁乖来舍舍”。基诺族号子主要有《拉木号子》和《敬酒歌》两种。《敬酒歌》在喜宴上演唱,增加欢乐的气氛。《拉木号子》是在进山伐木运料劳动过程中演唱的民歌。在基诺族较为重大的农事活动(如伐木盖房、钐地烧荒、撵山围猎等),都以相帮互助的形式才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号子在基诺族社会生活中,还具有继承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的特殊作用。基诺族号子,衬句运用完美,动词烘托突出,领唱高亢,合唱雄浑、厚重,形成强烈的律动节奏,具有统一协调劳动节奏,调节激励劳动情绪和力度的双重功能。

(九)舞蹈歌

舞蹈歌,基诺语称“革勒尼锅”,直译为唱玩跳。基诺族舞蹈歌是传统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原始艺术特征,除少量新编舞蹈歌外,大都真实地再现或表现了远古时代基诺族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思想、文化习俗、社会生活的变迁,是研究基诺族社会历史的资料。基诺族舞蹈歌有年节喜庆、祭拜祖先、哀悼长者去世等内容,如大鼓调、儿歌、祭祀歌、过年调等;有庆贺新房落成的刹锅尅;有年轻少女跳的姑娘舞,如竹谷能等;有踏歌类型的跳笙歌;还有大量表现少年儿童生活情趣的儿童歌舞歌,如《阿机交本》《依什巴什》《资什堆资么堆》《栖枇利果倮》《白资白迷》《切爹约爹》等;此外还有《太阳照着基诺族寨子》《种茶叶种砂仁》《阿布毛主席》《阿仫勒革》等新编舞蹈歌。它们分别流行在聚居区内的特定地域,结构较为规整,节奏鲜明。短小精练是基诺舞蹈歌的基本特点。除了以大鼓、铓锣、镲伴奏的大鼓调,以铓锣、竹筒、铃铛伴奏的祭祀歌、阿嫫松铁祭,以小三弦伴奏的跳笙歌外,其余均为无伴奏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舞蹈歌的曲式结构多为5音阶5调式,旋律级进多为大2度、小3度,跳进多为纯4度、5度。乐句、乐曲终止处常以小3度到大2度出现。节奏多为2/4、4/4组成的混合节拍。歌词生动形象,多用比兴手法,衬词衬句运用较为普遍。

(十)小调

小调,分别流行于基诺族乡的巴亚、巴夺以及勐旺乡的补远村。其中,喝酒歌《节胚沽咎》(一醉方休)、《筈婆筈嫫》(男女双双)把酒罐坛比做漂亮的男人和女人,端起酒碗喝个痛快,大家一起狂欢通宵。其曲调节奏混合多变,有2/4拍和3/4拍,还可以用变速节奏来表现了一种醉态的幽默情趣。以规整的3/4节奏出现的《都谷》旋律轻松流畅,贯穿一种愉快明朗的生活气息。换工调《我们来换工》和思念调《月亮落了还会出》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不受演唱场合所限,以独唱形式抒发个人生活感触是小调区别于其他民歌的特点之一。

(十一)新编民歌

新编民歌,基诺语称“阿西革勒夺”,直译为新唱出。基诺语新编民歌是建国以来由民间艺人根据传统民歌改编创作的,结构较为规整,旋律流畅优美。《敬酒歌》《阿耶耶杂》《咪唑咪得嘞》《我的家乡基诺山》《吶哇娇躲呢》内容以歌唱自己的新生活为主。其中《敬酒歌》流传最广。

img20

高歌《我的家乡基诺山》   摄影者:张 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