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代表性观点介绍

一、代表性观点介绍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观各家之言,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一)要素论这种观点认为,和谐校园是学校办学质量、效益、规模和发展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尤其重视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代表性观点介绍

关于和谐校园的内涵,不同的学者、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学者认为,和谐校园是这样一种状态: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速度、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人的素质能够全面提升,各方面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能够充分释放,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人格平等,合作真诚,健康竞争,可持续发展。

田建国认为,校园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4]

林畅、赵美蓉在文章中指出,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本质和核心;民主法制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和机制;发展提升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要求;创新探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动力和源泉。[5]

王玉忠、何有世同志指出,校园和谐,就是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等诸要素间的矛盾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多赢状态。创建和谐校园就是把高校建设成最适宜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绿色的“生态化系统”,“既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实现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既要实现校园不同层次利益的和谐,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既要推动高校和谐发展,又要促进校园内各部门子系统内部之间的和谐发展”[6]。不仅要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创新的育人环境,还要为和谐社会的整体格局规划和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司岩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一文中则指出,高校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高校经济上科学发展、资源配置合理;高校政治上坚持正确的方向、民主法制治校;高校精神面貌上积极向上、团结友善;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明确。[7]

王中成在《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也很有代表性。他认为,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高效运行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群体组织关系的和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和谐等等。校园和谐也包含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科学校园和绿色校园。[8]

由此可见,在和谐校园内涵的理解上,由于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也是众说纷纭。综观各家之言,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要素论

这种观点认为,和谐校园是学校办学质量、效益、规模和发展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尤其重视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程新认为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学校质量、效益、规模等要素的和谐发展。[9]王现庆、石忠也认为,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作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二)系统论

这种观点主张,校园可视为一个大系统,强调各子系统间全面协调、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石增立等认为“和谐校园”是指学校的科学发展观念和民主办学思想得到充分发扬;民主、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价值观得到切实维护与加强;学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学校形成风清气正、彼此信任、团结一心、精诚协作、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新意愿、创新活动得到尊重和支持,创新得以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校园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发展力。[10]

(三)融合论

融合论观点认为,和谐校园既要强调主旋律,又要有多样的文化和观念;既要有统一的目标,又要有多样的途径和措施;既要有共性的要求,又提倡个性、自由和创新。孙秀丽等认为,和谐校园就是指校园管理体制科学化、教学与科研体制有效化、后勤保障机制人本化、校园系统与外在环境的协调与相互依存。[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