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体育教学五要素

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体育教学五要素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体育教学五要素陈众观本文通过情感教育、兴趣培养、教学艺术、成功体验、体育精神的培养五个方面阐述了在体育课上,如何使学生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向着健康、和谐、乐观、完美的境界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情感教育、兴趣培养、教学艺术、成功体验、体育精神的培养等五要素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乃至学习效果,往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体育教学五要素

陈众观

【摘要】本文通过情感教育、兴趣培养、教学艺术、成功体验、体育精神的培养五个方面阐述了在体育课上,如何使学生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向着健康、和谐、乐观、完美的境界发展。

【关键词】情感 兴趣 艺术 成功体验 体育精神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对人体的巨大作用,努力学习体育基本知识,钻研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主动、积极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养成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为将来生活、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大学时期的体育学习,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在这个时期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培养,应贯穿到整个体育教育中去,并通过多种体育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个性均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其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情感教育、兴趣培养、教学艺术、成功体验、体育精神的培养等五要素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1.情感教育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乃至学习效果,往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授课时,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精炼的语言、正确的示范,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有活力,要突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课程结构。我们认为现代大学体育课程应该是一种广义的课程概念,是一种大课程概念,它不应该仅局限于体育课堂内的教学。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参与和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三大部分。大学体育课程应该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时代活力、有特点、有个性、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在体育课程改革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始终坚持将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情感培养的“情”即包含了情—知、情—技,更多地包含了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力求形成以情促知,以情促技,以知增情,以技激情,知、技、情互促并茂的教学新格局,以最终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情、知、技和谐统一的教学,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运动技能、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兴趣培养

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学生在学校培养起来的体育爱好,往往对其一生都产生重要作用。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进行身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持之以恒、乐之不疲地进行身体活动,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这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原则。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强化离不开老师的激发和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动机,推动他们思维的发展,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帮助他们突破难点,从而乐于去探讨体育方面的有关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把容易的内容、学生感到有趣的内容和觉得乏味的内容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并努力发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要时刻教育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条件,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以促进兴趣的形成。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了解学习的目的,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锻炼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并与未来的理想及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时,才会下定决心,克服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困难,始终不渝地坚持身体活动,才会对学生的一生具有更大的推动力量。

3.教学艺术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应该体现在如何教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上。首先,教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法的形成,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能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灵活多样,并具有主导性,体现主体性和有效性;学法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其次,教法与学法要符合教学原理,遵循教学规律,并考虑学生的求知起点、技能状态、思维方式和可接受性,使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最后,让学生发现或学到新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学法示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与运动技能往往得益于懂教学、会教学的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还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本人具体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并应依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认知发展规律,将理论和方法进行最佳的整合,使教学过程的设计科学、组织严密、教法有效、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成功体验

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差异很大,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开小灶”,提高练习的标准,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某项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练习内容。另外,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答得准确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成功感;当回答不合理时,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表达中存在的错误,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让学生出来完成动作也应如此,完成的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不能自满,对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要和蔼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因此,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矛盾,同时追求技能学习的育人价值,才能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运动乐趣。

5.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当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时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总之,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向着健康、和谐、乐观、完美的境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