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的高校体育

我国的高校体育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故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成功的背后可以看到,各类高校体育还是“传习式”与“自然体育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仍是沿袭清末《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每周两学时,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

第三节 我国的高校体育

我国的学校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完成教育任务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早在西周时期即颇具规模;自战国时期到秦末,皆以射、御为主要内容;汉唐时期亦有重文轻武现象;直至清末开始,崇尚洋务,才在军队和学校中引进了一些近代体育项目。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就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上体育课的学制,其内容极为丰富:有击剑、刺棍、大棒、拳击、哑铃、算术竞走、三足竞走、羹匙托物竞走、跳远、跳高、跳栏、足球、爬桅、游泳、平台、木马、单杠、双杠和爬山运动等。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得到了重大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锻炼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彻底改变了我国落后的学校体育,为我国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一)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

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与德育、智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与保卫者。

(二)高等学校体育的任务

1.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保持旺盛的学习和工作精力。在校生,如停止户外运动两周,则精力明显下降;如停止户外运动10周以上,则健康状况会显著下降;如有4周以上不参加体育活动,则心脏、呼吸功能及健康水平将大幅度下降,如表1-1所示,一个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者明显地表现出机体的“节省化”现象。

表1-1 锻炼前后生理功能比较表

img1

2.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各项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学会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有关卫生保健常识,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

3.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道德作风寓教于体

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力争上游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素养,使之能自觉地把参与体育活动作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4.为国家培训体育后备人才

体育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窗口,也是衡量其民族奋进精神及文化娱乐水准的重要标志。因此,各国均十分重视对体育的投入与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对具有较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运动才能的学生进行培训的基地,能有效地造就群众体育的骨干,并向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二、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校体育,曾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与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仔细、深入地对照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的学校体育又始终未能紧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来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自学、自管、自练的能力。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故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现状

20世纪70~90年代,我国的高等学校体育可以说是处在一个较为有序的规范体系中运行的,均能按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行业专用教材进行教学,能较广泛地开展校园群体活动与课余训练,并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全国、省、市及校际间的竞赛,其中,有的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也开展了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这是我国高校体育成功的方面。但在成功的背后可以看到,各类高校体育还是“传习式”与“自然体育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所谓“传习式”就是老师传授运动技术,学生练习运动技术,多年来一个模式。这样就导致了“命令式”与“大锅饭式”的教学恶果,即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任何信息,大纲计划、教材进度等与学生毫不相关,学生毫无思想准备地来到课堂,盲目地跟着教师学,被动地跟着教师练,管你感不感兴趣,吃不吃得消,无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好的、差的,均来个“一锅煮”,好比大锅饭一人一碗,肚皮大的吃不饱,肚皮小的撑得要命。而所谓“自然体育思想”就是只强调技术教学、只顾片面追求运动形式,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与身心全面发展。这种不适应当代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高校体育现状是难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个性发展的,既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也不能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

(二)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改革

为适应国内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将高等学校体育从“自然体育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必须大胆改革,努力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提高质量”的目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按学生体质水平分班授课。按学生体质、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分级编班,使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能在相同基础上起步,易见成效,并可同时提高教与学的水平。

(2)重新确定配套教材体系。教材是教学之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培养目标,编写相应的教材,实现“开一门课有一种教材”的制度。

(3)积极推行体育学分制。给予学生以较大的宽容度,使之能修满必需的课程、取得实际技评与达标的得分,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4)加大体育硬件建设的投入。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要广泛争取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加大投入,以保证教学、群体、训练、竞赛、科研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体育课时数设置要更加科学合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仍是沿袭清末《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每周两学时,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应增加课时数和户外锻炼时间,并加强理论课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体育欣赏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高,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