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四节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第四节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研究,非常适用于团体活动的辅导。就人格理论而言,交互作用分析以一种独特的、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成为适合于人们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的理论方法之一。

第四节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亦称人际交往分析,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1910—1970年)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分析、心理沟通、人际交流的理论与技术,是以精神分析原理为基础创立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研究,非常适用于团体活动的辅导。在团体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在国外,以TA为理论指导的团体辅导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A既是一种人格理论,也是一种系统的人际沟通方法。就人格理论而言,交互作用分析以一种独特的、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成为适合于人们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的理论方法之一。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应用可以协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别人互助的本质,从而使人们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自尊的、成熟的人际关系。

一、代表人物介绍

艾瑞克·伯恩,美国心理学家,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因心脏病逝于加利福尼亚。

1935年,艾瑞克·伯恩在麦吉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36年自加拿大移居美国,进入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精神病学实习。在医院工作实习结束后,应聘于纽约芒特宰恩医院,成为一名医生,1941年开始接受心理分析训练,并成为弗洛伊德派之精神分析学者。1943~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中做心理分析工作,此时他特别注重关于直觉方面的研究。1947年出版了一本有关这方面的心理分析的书。此后,伯恩向传统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假定挑战,开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的研究。1957年11月,在洛杉矶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协会举行的西部区大会上,伯恩应邀宣读了一份论文,标题为《人际交互作用分析——一种新型有效的团体治疗法》。1964年,他的著作《人间游戏》(Games People play)出版,使交互分析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成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二、交互作用分析的基本内容

交互作用分析在分析人的交往过程中主要从结构分析、交往分析、游戏分析和生活脚本分析四个部分来进行。

(一)结构分析

人格结构分析是将自我状态分为三种:父母状态(P)、成人状态(A)和儿童状态(C)。

父母自我心态(Parent ego 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他们会照搬政策和标准,发表类似如下的意见:“你知道规则,Angelo。规则必须遵守。”

成人式自我心态(Adult ego state)表现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试图通过寻找事实、处理数据、估计可能性和展开针对事实的讨论,来更新决策。

儿童式自我心态(Child ego state)反映了由于童年经历所形成的情感。它可能是本能的、依赖性的、创造性的或逆反性的。如同真正的孩童一样,具有孩童心态者希望得到他人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从那易动感情的语调中就可以辨别出这种心态。

结构分析就是在分析过程中帮助个体学习鉴别和分析自己习惯化的自我状况,以便能够改变他们感到僵滞的行为模式。

(二)交往分析

P、A、C三种自我状态汇合成人的性格,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中,每个人三种状态的比例不同。交往分析就是要发现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中的哪一部分在引起各个刺激和反应,并有三种相互作用的模式:互补式、交叉式和隐含式。从而帮助个体分析自己对别人所做的和所说的模式。

(三)游戏分析

帮助成员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发明并参与的种种“游戏”(或“把戏”)和防卫策略,以便与人建立起亲密的和非操纵性的关系。

(四)生活脚本分析

所谓的生活脚本是指种种确立于早年生活的规划,而生活脚本分析是指鉴别一个人生活风格的环节。要求参与者回忆他们童年时所喜欢的故事,认识他们自己是怎样不知不觉地受这些故事的影响,并融入他们现在的生活经历的。通过角色扮演,让成员了解到他们童年是不加批判性地接受种种禁令、他们对这些禁令的反应所作出的抉择、他们现在为维持这些早期抉择的存活所运用的游戏和骗局。

三、人生四种基本态度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就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创立了四种生活态度: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

(一)我不好——你好

这是抑郁者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依赖他人的施惠,极力需要抚爱或承认。这种态度源于幼年时的认知。由于小孩子身体弱小,不能自助,所以不可避免地会觉得自己不如周围的人,产生自卑感。如果这种态度没有随着成长而改变,固着下来,就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要么放弃自我,要么顺从他人。这种态度一旦被认识清楚并得到改变,就能在成人意识指导下建立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

(二)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是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孩子开始走路时,意味着“被人照看”的生活已告结束,抚爱到此为止。当他探究一切而不愿老实呆着,可能滚下楼梯,受到惩罚,造成伤痛。如果这种身处逆境的状态毫无缓减地继续下去,孩子就会得出“我不好——你也不好”的结论。持有这种态度,儿童的成人意识便停止发育。一旦长大,持这种态度的人常会放弃自我,陷入绝境。最终可能在一种极端的退缩状态下了结此生。

(三)我好——你不好

这是怀疑的和独断的态度。长期被父母虐待、凌辱的孩子会转向这种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反抗。他拒绝认识自己的内心,无法客观地对待发生的一切与自己的关系,却一口咬定总是“他们的错”。他们确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可指责的,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持这种态度的人极端的表现是伤害他人。也有一些持这种态度的人往往因为孤傲、仇视等原因而使自己极端孤立。

(四)我好——你也好

这是健康的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这种态度是我们所期望的,与前三种态度截然不同。前三种态度依赖于情感,常常引发心理适应不良,第四种态度依赖于思考、信仰以及行动的保证。因为我们对“好”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超越它们,将其抽象化而达到为所有的人服务的终极目的。如果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被置于自己能够证明自身的价值以及他人的价值的环境中,就容易形成“我好——你也好”的态度。一旦接受了“我好——你也好”的新态度后,马上就能产生好的情感,这种新方式总有一天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成果,新的幸福。

四、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启示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有助于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和对方所处的自我状态。为了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要避免进行交叉沟通而要进行平行沟通。在国外,训练管理人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意见时常把交互作用分析作为一种工具使用。例如,美国若干大公司把交互作用分析作为训练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训练的目的在于使管理人员了解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中自己和对方的行为是出自哪一种心理状态,然后尽量消除交往与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关系。

对于这种交互作用分析的训练方法的效果,大都反映良好,因为这种训练方法使受训的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们在相互作用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应尽量采用成人自我状态的心理去处理问题。可见,这种相互作用分析的训练教育对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那么为了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关系更协调,应做到以下几点:

(1)清楚人们在交互作用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及其特点;

(2)明确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活动中个人所处的心理状态;

(3)采取成人心理状态与对方进行平行交流沟通;

(4)平时应注重进行提高情商的训练,从而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进而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5)应培养理性的、冷静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主观偏见及感情冲动,要知道:人际间要和谐,要使理智(成熟的成人自我状态)成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主要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