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互作用分析

相互作用分析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三种自我状态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筑于心理上的“自我状态”,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和性格上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分别用P、A、C表示。理解相互作用分析的原理,人们就能在交往中有意识地察觉自己和对方所处的自我状态,作出适当的反应,避免发生交叉性交流沟通,使信息得到畅通。

二、相互作用分析

相互作用分析是贝尼尔提出的一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改革信息沟通的方法。

1.三种自我状态

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筑于心理上的“自我状态”,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和性格上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分别用P、A、C表示。这三种状态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而成为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当两个人交往对话时,实质上就有六种状态进行相互作用。

(1)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及行为而言。通常,在任何时候,如果一个人所表现的行为是从他的父母、权威人物吸收来的,就说此人此时是处在一种“父母自我状态”之中。一般来说,“父母自我状态”常以权威与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责骂和其他专制作用。

(2)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的特征是注意事实根据和理智分析。一个人能站在客观的立场面对实际,能冷静地脚踏实地,合乎逻辑地分析情况,他就能处于这种心理状态。

(3)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泛指一切从婴儿地位的冲动而言的。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他往往是好奇、冲动、情感、喜爱、不加考虑,表现为一时逗人喜爱,一时乱发脾气;也表现为服从与任人摆布。

上述三种心理状态,合为人的性格,而且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之下,会自觉地表现出来。在每一个人身上,三种心理状态的比重并不相同。有人“父母自我状态”占优势,有人“儿童自我状态”占优势,有人在不同情境中分别表现出各种心态。管理者的三种自我状态结构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见表5-5)。

img98

2.相互作用类型

(1)互应交流沟通

互应交流沟通是一种在符合正常人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下的反应,也是为人所预期的反应。这时,相互作用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儿童—儿童,成人—成人,在这种情况下,对话可以无限制地继续下去(见图5-12)。

img99

图5-12 互应性的交流沟通

(2)交叉交流沟通

在某一交流中,如果不是适当的反应或预期的反应,就可能成为交叉性的交流沟通。这时,相互作用是交叉的,如父母—儿童,成人—父母等。这样,信息沟通就会中断(见图5-13)。

理解相互作用分析的原理,人们就能在交往中有意识地察觉自己和对方所处的自我状态,作出适当的反应,避免发生交叉性交流沟通,使信息得到畅通。

相互作用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量以成人的自我状态控制自己,并以成人的语调和姿态来对待别人。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对方进入成人的自我表现状态,即从交叉性沟通过渡到互应性沟通(如图5-14)。这样才能使信息畅通,使员工及时调整心态。

img100

图5-13 交叉性交流沟通

img101

图5-14 从交叉性沟通过渡到互应性沟通

国外若干大公司把相互作用分析作为人员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所采取的训练方法不是帮助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具体问题,而是结合工作灌输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知识,目的在于使他们了解人际交往中自己和对方的行为是出于哪一种心理状态,然后争取清除信息交流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