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问题是劳动生产率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就业结构则正是通过这两个变量作为传导机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产值增加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较快,并最终影响产出结构。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是否协调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否顺利。

(一)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决定作用

1.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规模

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一般来讲,产业结构的层次越高,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也越高。在人口不断增长、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劳动者的工作年限不断提高从而使劳动供给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失业率并没有大幅攀升。原因之一就是产业作为劳动者就业的物质载体,产业结构层次的不断提高,规模扩张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业社会的生产活动以土地为依托,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的稀缺程度。又由于当时的技术手段落后,对土地资源进行深层次利用的能力不足,所以当人们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都开发之后,进一步增加就业就受到了限制。而随着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当工业开始扩张之后,其受土地制约的影响较小,对土地的要求较低,它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兴行业,整个社会的就业量也增加很多。而服务业是在产业发展的更高阶段出现的,被称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其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大大高于农业和工业。因此,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新兴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就业人口的总量也不断增加。

2.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结构

产业提供了劳动者就业的物质基础,三次产业的结构分布决定了劳动者就业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地理分布决定着劳动者就业的空间范围,行业的兴衰也引导着劳动者的行业转换。在农业社会,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产业之间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农业生产占社会劳动的绝大部分,因而绝大多数劳动者都是农业劳动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只占很少一部分。到了产业进一步细分的工业社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的迅速发展,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工业得到发展,许多失去土地的农业劳动者逐渐转向工厂,产业工人在就业者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到了现在的后工业化时代,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越发复杂,为经济发展、城市的扩张以及农业、工业服务配套的服务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机会。相应地,在其中就业的劳动者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与此同时,各产业内部的行业分类也越来越细,各行业的兴衰与更替,也带动着劳动者就业结构的不断转换。

与此同时,各个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劳动者的素质结构。生产活动比较简单的时期,劳动者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靠口口相传的经验就可以从事劳动生产,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比例较高。到工业社会,教育的普及、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也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受过教育培训的劳动者占的比例逐渐加大。而现在,各种具有专门技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越来越多。可见,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就业劳动者的不同的素质结构。此外,产业结构还在其他方面决定着就业结构: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决定着劳动者就业的地理分布;产业结构的不同特性,还决定着就业的性别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

3.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了就业结构的变化

正如上面所论述,既然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规模,产业结构的类型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结构,那么随着产业结构由一、二、三的金字塔结构向二、一、三的鼓型结构,再向三、二、一的倒金字塔结构转变时,劳动者的就业结构也经历着相同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在时间上没有取得完全的一致,但其发展趋势总是相同的。

(二)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问题是劳动生产率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就业结构则正是通过这两个变量作为传导机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引起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如劳动力价格(工资率)的提高,资本价格(利息率)的下降。由于最小成本原则的作用必然会引起企业对原来的要素投入组合进行重新配置,如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资源在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产业间的再配置,促使被节约的劳动力转移到急需劳动力的产业。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产值增加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较快,并最终影响产出结构。第二,就业结构的变化将引起劳动者收入结构的变化,最终改变先前的社会需求结构,并引起消费结构和总量的改变,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特点和趋势,最终导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2.就业结构调整滞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

合理的就业结构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劳动力会在三次产业中发生转移,形成新的就业结构。要保持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与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动情况保持一致。当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偏快时,会使接收的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过多,从而产生劳动力就业不足的现象。当劳动力转移速度偏慢时,一方面会使仍滞留在原有产业或部门的劳动力成为冗员,造成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其他部门得不到足够的有效劳动力,或促使这些部门采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减少对劳动力的吸收,从而加重失业程度。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是否协调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否顺利。

(三)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换与就业结构转换经常不一致,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转换普遍先于就业结构转换,即所谓的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理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主要反映在第二产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非常高,而这个产业吸收的就业人数又显得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普遍使用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导致这些部门创造产值的能力大大高于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对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在一定时期内也是必然的。此外,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偏低,工业品价格偏高也是造成工业产值比重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产值结构指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产业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就业结构变化比产值变化更能真实地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实际情况。就业结构的滞后性更能说明为什么在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就业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