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了解大学生对恋爱中的性道德规范的评价,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深入调查大学生的性道德价值取向。第一个问题:“如果您的恋人对您有了性暗示,您的反应是:不知所措;假装没注意;开始怀疑对方的恋爱动机;更加信任、亲密,对恋爱关系的升华有积极效果。”第二个问题:“您在女友面前控制自己性冲动的主要原因是(只需正在谈恋爱的男生回答,可多选):害怕对方怀孕;怕被发现后受处分;怕被同学知道后难以做人;与自己的道德规范不符;怕承担责任;怕被性病传染。您在男友面前控制自己性冲动的主要原因是(只需正在谈恋爱的女生回答,可多选):害怕自己怀孕;怕被发现后受处分;怕被同学知道后难以做人;与自己的道德规范不符;怕被性病传染;怕自己得妇科病。”第三个问题为:“有人说大学生是成年人,完全为了自身的身心快乐,在双方自愿和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可以与恋人发生性关系。有四个选项:完全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个人私事,只要对双方无伤害就行。”第四个问题为:“如果您发现您的恋人过去曾和他人发生过性关系时,您的态度是:立即分手;不在乎;勉强交往,但留有创伤;搞清原因,再做决定。”
1.对恋人性暗示的态度及历史比较
在此问题上笔者设计了四个选项:不知所措;假装没注意;开始怀疑对方的恋爱动机;更加信任、亲密,对恋爱关系的升华有积极效果。统计结果如图3-27和表3-28所示,2011年排在第一位的是“假装没看见”,占总数的35.9%,其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22.8%,而2001年同选项的比率为27.0%,排在第二位,其中女生比率高出男生22.8%;2011年排在第二位的是“更加信任、亲密,对恋爱关系的升华有积极效果”,占总数的31.0%,其中男生的比率高出女生42.5%,2001年大学生在同选项中选“更加信任、亲密,对恋爱关系的升华有积极效果”,占总数的41.4%,排在第一位,其中男生比女生高出46.5%;2011年大学生对恋人的性暗示“开始怀疑对方的恋爱动机”的占总数的18.5%,其中女生高出17.5%,而2001年选择该选项的大学生占总数的21.4%,其中女生高出男生22.9%;对恋人的性暗示的“不知所措”的选项中,2011年男女比率均有上升,不同的是2001年选该项的男生略高于女生,2011年在该选项上女生略高于男生。根据对比分析不难看到,很明显“不知所措”比率的增高说明了心理素质的不成熟性和对性知识的缺乏,而“更加信任、亲密,对恋爱关系的升华有积极效果”选项中,男女生比2001年比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女生的比率降低了13.5%,说明了恋人中的互不信任度降低了,尤其是女生对男生的信任度更低,这与恋爱的成功率不高有明显的关系。
图3-27 不同性别对恋人性暗示的反应构成情况
表3-28 不同性别对恋人性暗示的态度之历史比较
2.大学生在恋人面前控制性欲的原因分析
爱情与性是分不开的,恋人之间难免要涉及性的问题,从国内学者的同类调查中得出的结论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谈恋爱的大学生没有在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仍然在恋人面前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自己的性冲动。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极力控制性冲动,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做到这一点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专门为谈恋爱的学生设计了两道题,分别由谈恋爱的男女生答题,并分别作了统计。通过多变量分析得出了有意思的结论。如图3-29所示,32.1%的男生在恋人面前控制性冲动的原因是“与自己的道德规范不符”,这与女生的原因是一致的,只不过女生比男生多出1.8%,此原因排在第一位,说明了男女生在恋人面前控制性冲动首先是道德原因,而且性道德的约束强度对女生更明显,这应该是符合中国传统性道德价值取向的。男生排在第二位的是“害怕对方怀孕”,占总数的21.0%,而女生“害怕怀孕”的比率是17.5%,比男生略低一点,可见,近两成左右的大学生“害怕怀孕”成为控制性冲动的次要原因,由此看来因避孕技术的多样和有效已使怀孕的顾虑大大降低了。19.3%的男大学生害怕承担责任而未与恋人发生性关系,近两成的男生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没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另有14.1%的男生和18.1%的女生害怕被发现后受到处分,女生明显高出男生4.0%,说明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名誉,尤其是她们认为婚前性行为毕竟是不符合世俗社会的道德准则的,有这种反应是必然的。11.7%的男生和20.0%的女生怕被同学知道后难以做人,仍然是女生高于男生8.3%。而怕传染性病的男生只有4.9%,女生为10.4%,女生高出男生5.5%,另有6.9%的女生害怕得妇科病。
以上这些数据与2003年胡珍教授的调查结果有相同性,但也显示出了区域文化的差异性。相同的是除了“害怕怀孕”一项上男生比率高于女生外,在其他选项上都是男生高于女生。[3]说明女生更多地考虑道德因素,男生更多的考虑责任因素。不同的是各分项上的比率均比甘肃大学生低一些,如胡珍教授的调查显示,40.7%的大学生由于“与自己的性道德规范不符”而克制性冲动。[4]而笔者的调查结果是47.5%(即将男生43.3%和女生的51.7%平均所得,因为胡珍教授的该选项为单选,而笔者为多选),说明了甘肃大学生考虑道德因素更多一些。在潘绥铭教授对大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真正控制年轻人性行为的,不是道德,不是知识,而是爱情。当你真的爱一个人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尊重她(他),不由自主地不想伤害她(他),这是主要的控制。其次,就是爱家长,爱父母。尤其是女孩子,普遍怕对不起家长。因为家长对你信任,对你充满了沟通之情,那么她才会觉得对不起你。[5]以上数据分析显示,甘肃大学生在恋人面前控制性冲动的首要原因是道德因素,如果把害怕得病的因素除外,那么绝大多数男女生均因为内心的信念、周围的舆论、传统的贞操观念等外在因素的所限,才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的,无论是“与自己的道德不符”还是“怕承担责任”,无论是“怕被发现后受处分”还是“怕同学知道难以做人”,均为性道德的外在约束力内化到自律的表现,这种自律性是在综合因素下形成的,特别是地域文化的影响更大。
图3-29 在女友(男友)面前控制性欲的原因构成情况
3.大学生对恋人间性行为的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恋人间可否发生性关系的评价原则,笔者设计了“有人说:大学生是成年人,完全为了自身的身心快乐,在双方自愿和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可以与恋人发生性关系。有四个选项:“完全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个人私事,只要对双方无伤害就行”。
调查结果如图3-30所示,大学生对恋人间的性行为的评价是自愿无伤害和私事原则。44.8%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私事,只要对双方无伤害就行”,排在第一位,其中男生高于女生5.1%,也就是男生更能认同这种观点;43.4%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态度”,排在第二位,其中女生高出男生7.2%;另有23.0%的大学生“不同意这种观点”,其中女生高于男生8.2%,而“完全同意这种观点”只占总数的10.7%,男生高出女生6.8%。从以上分析发现,凡是对此观点持“同意”态度的选项上男生比例明显比女生高,将“完全同意”和“这是个人私事,只要对双方无伤害就行”的观点合并,不难发现男生高出女生11.9%(男60.9%,女49.0%),也就是男生赞同这种观点的人数比女生多出11.9%;相应的将“不同意这种观点”和“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态度”合并发现,66.4%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否定态度,尤其是女生比男生高出24.6%(女75.0%,男50.4%),也就是说六成多的男生对此观点持肯定态度,而七成多的女生却持否定态度。很显然女生的这种态度与前面的几个问题的回答是相辅相成的,女生顾虑的因素比男生多得多,从生理、心理和道德等方面比男生受到的约束多,影响也大,所以女生相对保守、谨慎,这是符合目前中国的文化环境的。
图3-30 不同性别对恋人间性行为的评价构成情况
以上调查结果在随后的访谈中也得到印证。
访谈员问:“有人说大学生是成年人,完全为了自身的身心快乐,在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可以与人发生性关系。能否谈谈您对此观点的态度?”
男生A答:“这个属于人家个人的事,就我来说也不好评价。如果人家的情感发展得很稳固,这也不是说就是不道德什么的。但就避孕措施的话是必需的,这是对彼此负责的表现。”
女生B答:“我觉得这有两方面,一是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二是对自己不负责的一种行为,我觉得我本人是一个持很传统观念的人。我就认为在结婚前不应该发生性行为,因为你没有办法确定这个人是和你以后走一辈子的人啊,而且你这么草率的就做出这样的事情,虽然说现在的‘人流’技术很发达,但是我觉得对于女生来说这是一种很伤身体的行为,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为真的是对自己很不负责的行为。”
男生C答:“这个东西也不能完全否定,但至少双方心理都要成熟,不能出于冲动或随他人。”
女生D答:“这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在我的理解中无法谈及负责任或是不负责任,只要不损害到双方及他人的利益关系就行,当然前提是个人生活最好还是不要太过于糜烂就好,无论与谁发生性关系,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这是你情我愿的事。”
女生E答:“我认为此观点比较荒谬,不可以纵容,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更年轻的一代有极不好的影响,当然在双方相互爱慕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客观环境等可以,此问题比较复杂,也需加紧管理。”
女生F答:“如果是和自己的男朋友,我很理解也很支持,但如果是和其他人就让人费解了,不管是出于自身考虑,或者对他人都是不道德的。”
男生G答:“我觉得在适当的情况下,偶尔可以发生性关系。”
男生H答:“现在这个社会也很开放,但是依然留下了一些传统的思想,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我对这样的事还是不保持乐观。”
……
从以上访谈结果看来,女生中多数人对此观点持排斥态度,持赞成态度的比男生少一些。在接受访谈的男生中大多数赞成此观点或至少是不排斥。应该说访谈结果与调查结果保持了一致性,说明大学生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4.对恋人过去失贞的态度
为了调查对恋人过去曾与人发生性关系的态度,笔者设计了“如果您发现您的恋人过去曾和他人发生过性关系时,您的态度是:立即分手;不在乎;勉强交往,但留有创伤;搞清原因,再做决定”,调查结果充满了矛盾。如表3-31和图3-31所示,51.9%的大学生选择了“搞清原因,再做决定”,其中女生高出男生4.4%,而“立即分手”的13.9%中,女生比率高出男生5.1%;排在第二位的是“勉强交往,但留有创伤”,其中男生高出女生6.8%,而选择“不在乎”的14.2%中,男生高出女生2.7%,尽管比率不大但与前面的选择明显有出入。既然不在乎又何必勉强交往,又留有创伤呢?这实际上是处女情结在作怪,这种矛盾表现在一方面在前面的几个选项中男生主张开放,赞成只要恋人双方自愿、无伤害就可以发生性关系,但另一方面却对恋人过去的性行为耿耿于怀。这实际上反映了大学生目前的性道德正处在超前性和保守性的矛盾之中,这种局面明显是要长期存在的,这是大学生始终面临的客观现实,在情爱与性道德中如何选择,将不可避免地长期困扰象牙塔里的学子们。
表3-31 不同性别对恋人过去曾与他人发生过性关系的态度交叉情况
5.对恋人过去失贞的态度之历史比较(2001—2011年)
根据2001年—2011十年间大学生对恋人失贞的态度之历史比较发现,90后的大学生没有比80后的大学生更宽容,更开放,反而更计较、更在乎。具体结果如表3-32所示,2011年大学生对恋人过去发生性行为的态度较之2001年有明显变化,表示“搞清原因再做决定”的男女生均明显下降,其中女生比2001年下降18.8%,也就是说男女生对失贞行为的宽容度比2001年明显降低。2011年选择“立即分手”的男女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女生立即分手的人数比2001年升高了8.9%,说明了女生对恋人曾与他人发生过性关系更在乎。同时选择“勉强交往,但留有创伤”的男女大学生比率也有明显升高,其中男生比2001年升高了8.4%,女生升高了7.8%。从以上数据比较中不难看出,男女生对恋人的失贞均比2001年在乎、纠结。起初笔者对这一结果很不解,但仔细一想就明白了。2001年时各高校对学生的性行为属于强烈干涉的范畴,一经发现轻则处分,重则开除,同时不允许大学生在外租房居住。因此,大学生的性行为是秘密的、不公开的,发生的频率也极低。自从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后,各高校对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态度从公开干预惩罚改为不干涉、不提倡,有些大学生在外租房并长期同居,尽管同居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有的大学生有了多名性伴侣。这种现象已引起大学生们的普遍反感和排斥,因此,对恋人之间的同居行为评价不高。根据笔者多重响应分析和2001年的调查结果(频数表略),50.1%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是出于“满足生理需要”,这一比率比2001年高出8.5%,认为“为了排除寂寞”而发生性关系的占总数的42.2%,还有34.4%的大学生认为“随大流”,只有29.6%的大学生认为“出于升华爱情”。从这一数据结果中不难理解大学生为什么对恋人的失贞更在乎、更纠结的原因了。
表3-32 不同性别对恋人过去发生性行为的态度之历史比较
这一结论于随后的访谈中也明显表露出来。
访谈员问:“您认为大学生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是出于什么原因?”
男生A答:“可能很多大学生他们发生性关系时,首先是一种好奇,另外是一种原生的生理冲动,因为性欲毕竟是人的三大欲望里的一大欲望,但我个人觉得婚前的性行为是不可取的。”
男生B答:“我认为嘛,可能还是受到现在一些主流的东西的影响,现在很多书上呀,电视媒体上呀,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本来就描写得很开放,尤其是外国的一些东西,所以才使得现在的大学生对于性这个事很随意。”
女生C答:“我个人觉得这是因为感情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性关系,不然肯定不会发生的,也更加体现了两个人的感情,但是也不能排除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但跟寂寞肯定是没关系的。”
女生D答:“为了满足生理需要、排除寂寞或者是出于好奇,也有随大流之势,因为大学生生活太空虚,好奇心强,还有影视的影响等。”
女生E答:“那要看你两个人的感情了,如果两个人感情很好,都感觉彼此可以托付的,发生性关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如果感情还不成熟,彼此都容忍不了缺点,那么就没必要发生,个人认为,一旦发生了,两个人就必须走到一起,如果走不到一起,就没必要发生这种关系。”
女生F答:“我认为大多是为了排除寂寞,满足生理需要。”
男生G答:“可能是由于自身心理需求吧,也是对爱情的进一步深化。”
男生H答:“可能是出于好奇,没有过多的接触性爱知识,特别好奇。”
男生I答:“主要是荷尔蒙泛滥,也就是说是心理需要吧。”
女生J答:“我觉得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性的好奇感。”
女生K答:“我觉得应该是一种排除寂寞和随大流的表现。因为我认为首先现在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嘛,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子。可能一些情侣就会觉得你看大家都这样,我们不这样觉得会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其次我觉得做这些事情我们还很小啊,所以肯定是排除心里的空虚和寂寞吧。”
……
从以上访谈结果来看,大学生对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的动机评价不高,认为出于爱情考虑的不多,而满足生理需要、排除寂寞、好奇等动机居多。所以对恋人过去的失贞行为更在乎、更纠结。这一结果与前面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被调查对象反映的情况属实,同时表明本次调查所得数据的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