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近几年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收费的逐年提高,给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2.消极的一面目前,高校贫困生中,有70% 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这是某些贫困生存在的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总之,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典型的心理特点。

■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收费的逐年提高,给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据教育部统计,经济困难生占在校生的15%~30%,经济特困的占在校生的8%~15%。

1.积极的一面

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朋友帮助,老师的指导,自我调试等途径和方式,可以得到及时的调节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愉快地学习、生活和交往,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积极心理表现为:意志坚强。他们长期经受磨炼,能吃苦耐劳,绝大多数都愿意参加勤工俭学劳动,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实践成才。自我意识较强。贫困生由于受经济上的压力,为形势所迫,必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周围世界,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最终能够成功地立足于社会。他们一方面能够科学准确认识自己,看到困难,看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能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如为解决经济困难而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等,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的能力。

2.消极的一面

目前,高校贫困生中,有70% 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自卑心理。这是某些贫困生存在的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整天节衣缩食地过日子。别说追求时髦、流行的东西,就连自己每天的伙食都在担忧,因而与那些过着衣食无忧,花钱大把的同学相比,一些人难免产生心理的巨大反差。物质生活的贫乏也影响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贫乏,这两方面的差异使他们产生己不如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自卑心理。

忧虑心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深知自己父母的艰辛不易,自己身处远方,却总是为家里的情况担忧。再者,学校每年的扩招,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自己每年拿大笔的费用上学,却不知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来回报自己父母,偿还债务。这些都为他们的心理增加了负担。

自我封闭。某些贫困生由于经济的窘困而产生自卑,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与同学的交往不多,不能融入同学之中。再者,一些学生认为只有认真读书才是一个学生的本分,为了父母的期望,强迫自己天天学习,害怕参与活动占用自己的时间,耽误自己的学习。还有则是,现代社会的交往往往带有更多的物质利益,贫困生害怕过多的交往给自己带来物质负担,而怯于与别人交往,不参与集体活动。如此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因而自我封闭。

内心敏感。长期的自卑、压抑也会使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敏感。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提及的,害怕同学的怜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任何事情都多疑,其他同学无心地说笑,在他们听来可能是嘲笑,与自己本来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同学是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样既为他们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又使他们容易受到更多挫折。

总之,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典型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顾影自怜。因此,很难与群体中其他成员沟通、交往、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