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7.勤工助学各高校积极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通过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禁止大学生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要求,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教学实践、专业实习、课题研究、科技推广、政策宣传、社会调查、军政训练、军营考察、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科技支农、支教扫盲、企业帮扶、法律普及、信息咨询、社区援助、勤工助学、文化宣传、红色之旅、公益活动等各种有益于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的活动。

1.实践教学活动

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军政训练

军政训练作为众多大学的必修课,纳入了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军政训练,可以使大学生在军政训练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

3.“三下乡”和“四进社区”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高校主动与地方沟通,紧密结合地方需求,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不仅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而且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科技文化创新活动

高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和道德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技术改良、工艺革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

5.社会调查

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开设社会调查课程或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

各高校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高校通过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活动。通过把大学生志愿者纳入中国青年志愿者规范管理的范畴,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7.勤工助学

各高校积极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通过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广开渠道,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禁止大学生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8.“红色之旅”学习参观

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或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学习参观要突出教育主题,增强教育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总之,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拓宽了实践活动的领域。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后勤社会化,高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的形成,以及弹性学分制的进一步确立,必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拓宽实践活动的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