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形式的策划

活动形式的策划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形式的策划是为活动主题和内容寻找一个完美的表达方式,使主题与内容得到更充分的表现。再新的活动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得陈旧。这就告诉我们,在开展活动的各种形式要素已经确立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活动形式的结构,就会有新的活动产生。求优就是使活动形式达到最佳程度。任何一项团的活动,其形式上都有其内在的节奏,无论其变化多么无穷无尽,总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和把握过程的调控原则。

活动形式的策划是为活动主题和内容寻找一个完美的表达方式,使主题与内容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另一方面,形式对内容又有反作用。

1.活动形式策划原则

形式的策划和内容的策划一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形式的策划应有以下几个原则:

(1)求异的原则。

团的活动形式应新颖别致,时时出新,不落俗套,讲求形式美,让团员青年喜闻乐见。创造性在人的灵性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它要求活动的设计者在策划并创造活动形式时,要遵循这一原则:避求同而求异。

另一方面是看它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频率。再新的活动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得陈旧。在一定时间内没人使用或使用时间较短,是求得活动形式新颖、别致的着眼点。

(2)求变的原则。

变则新,不变则腐。所谓“变”,就是变化多端,花样翻新。系统论认为,在组成系统要素已经确立、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优劣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这就告诉我们,在开展活动的各种形式要素已经确立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活动形式的结构,就会有新的活动产生。

(3)求优的原则。

求优就是使活动形式达到最佳程度。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优选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形式中进行比较鉴别,取其形式最优者而用,这是团的活动形式“优生”的重要保证。这一原则要求团干部创新活动形式,走群众路线,把最佳活动形式的选择建立在广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

(4)求当的原则。

组织活动应考虑条件、环境因素,同时,也要根据参加人员的文化素质、年龄特征、工作性质、学习特点,而采取适宜的形式。比如在高校,可以多搞些“辩论会”“演讲会”“书市”等活动。法律专业可搞“模拟法庭”,经济专业可搞“模拟经济谈判”,而中文专业可搞“文学社团”。

2.活动形式的节奏

任何一项团的活动,其形式上都有其内在的节奏,无论其变化多么无穷无尽,总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和把握过程的调控原则。在形式上,团的活动运行当中一般都有开始、发展、高潮、结束4个阶段。客观上,它保证了团的活动有张有弛、曲折起伏、静动结合。

(1)开始阶段——力求精彩。

开始阶段是活动留给团员、青年的第一印象,是活动成败的紧要关头,所以活动的开头,要形成先声夺人的气势并集中力量使用一定手段,烘托特定气氛,力求一个精彩的“亮相”。开始阶段,还是调动活动参加者情绪的重要阶段,如果活动开头不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就会使他们失去参加活动的兴趣,对整个活动也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活动的开始阶段,要大笔重墨,力求精彩。

(2)发展阶段——做好铺垫。

活动的发展阶段是夹在精彩的开头和即将到来的高潮之间的平稳发展阶段。开始阶段到高潮阶段之间,应有所缓冲,要求把活动的各项内容逐渐展开,并为活动高潮阶段的出现做好铺垫,积蓄力量。

(3)高潮阶段——突出火爆。

活动的高潮阶段是活动能顺利开展必然要迎来的最重要阶段,是活动的生命力的最根本的体现,不能产生高潮的活动,就意味着失败。高潮的出现是活动的组织者下最大力量,运用一切手段把活动推向更高阶段、产生飞跃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振奋人心的效果。因此,高潮要明显地突出和火爆。制造活动高潮的方法有4个:第一,使用“秘密武器”,产生轰动效应。所谓的“秘密武器”,是指那些原本很有才能,但又并不被大量知晓的团员在活动中突然展现才能,达到出人意料、轰动一时的效果。第二,使用新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但事先又不要让大家知道,增加神秘色彩,引起轰动。第三,利用串台词,借用特定语言的感染力。第四,利用有效的环境布置,烘托喜庆或庄严的气氛。

(4)结束阶段——干脆有力。

活动的结束阶段也很重要,要注意不要等高潮完全降落,应在高潮期内让活动戛然而止,做到干脆有力。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大学生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有所控制,有目的地让他们把其高涨的热情和兴趣转移到所期待的活动中。

3.活动的其他要素

设计团的活动,除了充分考虑主题、内容、形式要素之外,还应注重活动的其他要素的安排、策划。这些要素的变化,会对团的活动产生影响。其他要素的策划是团的活动整体策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1)人的要素。

活动的主体——团员、青年,是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在开展团的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和实施对象,因此对他们的认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要强化活动的主体意识。在活动中,强化活动的主体意识,就是让广大团员、青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是活动的主体,是美好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都来设计团的活动方案并积极参与活动的具体实施,使团的活动有更多的参加者,以此来扩大团组织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达到更大限度地团结、教育青年的目的。团的活动应该避免一味迎合上级,只对上负责、不对青年负责的现象。团干部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广大团员、青年之所以积极参加团的活动,是因为他们能在活动中直接受益。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就会扭转参加活动的方向,另谋他就。在不断给予和不断受益的关系中,团的活动才能一个接一个地开展下去。所以,团的活动要最大限度地立足于青年、面向青年。还应当指出,团干部如果真正把团员、青年视为主体,在设计团的活动时,应该把他们的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作为设计活动方案的重要依据和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认真对待。

另一方面,要培养、选拔一批骨干分子。团的活动光靠几个团干部“独立作战”是不行的,要特别注意培养和选拔一批骨干分子作为团的活动的最基本的保证。这些骨干分子应热心于团的活动并各有专长,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团的各类活动。

(2)时间要素。

策划团的活动,也包括对时间要素的策划。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要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开展活动。在长期的组织与实施中,什么时间开展哪类团的活动,已形成一定的规律,这为我们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提供了方便。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排列的团的活动有:3月学雷锋、4月慰英灵、5月迎“五四”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条件,但又不能拘泥于此。

在时间的策划上还要再考虑两个问题:首先是活动全过程的时间安排。不管是大型活动还是小型活动,都要根据团员、青年对活动的兴趣能保持多久来制订。其次是在一定时间内活动内容量的大小。如果一定时间内安排的活动过多,那么,活动时间就很紧,相对来说就没有让团员、青年尽兴发挥的可能和时间,使活动显得控制太严、放不开。另外,时间的策划方面还应注意在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方案制定的时间上,应有一定间隔,即“时间差”。

(3)地点要素。

活动地点的选择也是设计团的活动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挑选活动地点时,首先,应注意人数的多少。团小组开展小型活动,要安排一个较小的活动空间,以便形成较好的活动气氛。其次,地点的选择还应注意季节性。比如,春季可以安排郊外踏青,冬季多选择室内活动,夏季可以开展旅游活动或“拓展训练”活动,地点的选择应更加开阔一些。

4.活动形式的模式

经过多年团的活动实践,现已形成一些较为稳定的活动模式,其中适合团支部开展的活动,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

(1)思想教育型。

这类活动主要包括:团的日常学习和思想教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团的理论和时事政治,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等,形式有知识竞赛、思想交流、举办“党团知识走廊”的展览,成立理论学习小组等。

(2)日常团务型。

此类活动是指团内经常开展的教育团员增强组织观念、进行团务管理方面的活动,包括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

(3)文明公益型。

这类活动是以团员青年为主体的志愿者活动,如支教帮扶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募捐救助活动等服务社会的活动。

(4)兴趣组合型。

此类活动集中展示青年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书法、绘画、棋牌、摄影比赛,成立各种兴趣爱好协会

(5)交友联谊型。

包括团员、青年的交往和各团支部之间的联谊。举办各种舞会、联谊会,建立校厂联谊、军地联谊、乡村与企业联谊等。

(6)社团趋同型。

大学生社团的兴建,使社团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比如“梦之帆”合唱团、大学生记者团、“与马者”自行车协会的组成都为团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