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入为主的思维障碍的分析介绍

先入为主的思维障碍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入为主的思维障碍将物理概念不合时宜、未经筛选地先期接受并运用于后来的实践和学习,即所谓物理概念的“先入为主”。先入为主的观念有些是基本正确的,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概念先入为主的表现主要有两点: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阻断知识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

先入为主的思维障碍

将物理概念不合时宜、未经筛选地先期接受并运用于后来的实践和学习,即所谓物理概念的“先入为主”。它很可能会形成思维障碍,从而影响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随时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会自然地获得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与经验。这是学习物理知识的环境条件。先入为主的观念有些是基本正确的,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有很多由生活建立起来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具有误导作用,从而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概念先入为主的表现主要有两点: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阻断知识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

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知识时,常有人会带着一种“经验”,认为力的施加与静止和运动直接相关。例如,生活环境中的物品运动速度有限(如移动一只茶杯)或质量较大(如冰箱),给人的经验可能是:用力推动静止的物体时它才会运动,力停止作用时它就会停下来,推物体的力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速度就越大。实际上,这种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是片面的,结论是错误的。等学完这部分知识之后,才会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受力的物体,所受的力大则加速度大,但是速度不一定大;反之,速度大,力不一定大。但是,有人仍可能受原有错误观念与经验的干扰和影响,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判断被阻断,不能联系所学知识。正是想当然、习惯性地按错误的或非完整认识的生活观念进行判断,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巩固。

已经建立起来的概念通常都是比较牢固、不易更改的,错误观念和经验尤其如此,比较顽固、不易改正。比如学过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就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加速度即物体的状态有关系。但是遇到稍有变化的超重和失重问题时,受先前的观念支配,就有可能按原来的想法判断,认为悬挂物体的细绳对物体的拉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等。

可见,如果仅依靠生活观念、片面的生活经验先入为主地形成一类“物理概念”,往往会由此做出“想当然”的错误判断,阻碍学习者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后续的学习。

要克服和纠正这类错误观念,可采取如下几个做法。

首先,在认识理解概念时,应主动对概念进行充分分析、设问,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辨别概念的约束条件,以达到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其次,需要加强知识的运用训练,矫正误解,加深理解。

然后还要通过列举生动的物理现象或操作相关的物理实验加深记忆和认识,形成鲜明的对比,找到对概念错误理解的根源,动摇原有的错误认识,直至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