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但学生胜任力差

应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但学生胜任力差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除了对科学研究人才的需要会增加之外,对技术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用人需求也比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11.6%和9.9%。

四、应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但学生胜任力差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未来五年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内,以科技创业带动产业升级发展必然会引起用人格局的新变化。社会除了对科学研究人才的需要会增加之外,对技术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这一判断通过以下研究结果得到了印证。在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6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约1.9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9%;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88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106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78.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73.3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1%,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0.02%和0.04%。从一季度到四季度,虽然有的岗位需求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两大职业,其需求所占比重分别为30.6%和35.2%,二者合计约占全部用人需求的65.8%。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用人需求也比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11.6%和9.9%。

从求职情况看,求职人员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其所占比重分别为29.5%和25.9%,两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55.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为13.9%和12.9%。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4%和1.1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最低,仅为0.7%。(见表1-7)

img9

图1-1 按职业类别分组的供求人数对比[27]

img10

这说明,一些人的职业选择受职业“冷”、“热”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基本不问自己对某种职业的喜好程度如何、胜任力如何、特长如何等就业和职业发展中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仅仅从“获利性”和“回报率”(主要包括物质和社会地位)考虑,尤其是一些被视为“有面子”、“社会地位高”的行业为大学生所热捧,而一些中小型企业,虽然发展潜力不错,薪资也不错,但大学毕业生却认为在这些地方或单位工作“丢面子”、“没出路”、“平台太小”、“发展空间有限”,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他们才勉强进入这些地方,从而导致“热门专业”、“热门职业”大家挤破头、蜂拥而上,最终“热门专业”、“热门职业”因供过于求转向“冷”的状态,而“冷门”专业则有可能变“热”。因为“热”与“冷”是相对的,当太多的人去挤一条道时,因通道容量有限势必出现瓶颈甚至堵塞状态,导致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工作与喜好不对口、工作与职业胜任力不对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学不对用”、“学不适用”、“学不能用”的情况必然限制大学生的就业、择业。

麦可思研究院关于“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了这一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前20位职业小类如下。

表1-8 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前20位职业小类

img11

数据来源:中国2009年阶段性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28]

表1-9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前20位职业小类

img12

数据来源:中国2009年阶段性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29]

到2010年,本科毕业生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与之前几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具体见表1-10。

表1-10 2010年度本科毕业生专业门槛高的职业(前20位)

img13

续表

img14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注释】

[1]曾湘泉等著:《面向市场的中国的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2]姚裕群著:《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3]曾湘泉等著:《面向市场的中国的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4]曾湘泉等著:《面向市场的中国的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5]楼盼、徐晓恩、徐贤飞:《义乌悄然出现大学生“零薪”就业》,《浙江日报》,2009年2月13日。

[6]刘英团:《你为什么而工作》,《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11年第2期。

[7]戴岚、徐蕾:《中国芯片创始人邓中翰:中国情与“中国芯”》,《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8月10日。

[8]新华社,北京2008年3月19日电。

[9]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4日。

[10]《人民日报》,2010年1月15日。

[11]中国网,2011年1月25日。

[12]麦可思研究院主编:《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13]《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就业形势向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4月24日。

[14]曾湘泉等著:《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页。

[15]麦可思研究院编著:《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27页。

[16]麦可思研究院编著: 《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27页~228页。

[17]麦可思研究院编著: 《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0年版,第227页~228页。

[18]麦可思研究院编著: 《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0年版,第227页~228页。

[19]李培林、陈光金、李炜、田丰等主编:《新成长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2010~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20]李培林、陈光金、李炜、田丰等主编:《新成长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2010~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2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3月17日。

[22]《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3日。

[2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编著:《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05页。

[24]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主编:《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

[25]《民营企业成大学生主要雇主》,《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1月14日。

[26]曾湘泉等著:《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年版,第141页。

[27]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网。

[28]麦可思研究院主编:《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

[29]麦可思研究院主编:《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