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1 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

浅谈“1 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招生形势来看,很难达到普通本科生理论课教学效果。依照“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的发展趋势,两年后“1+N”项目将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校,那时学生人数将达到近两千人。

浅谈“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

陈 畅 胡 楚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甚至难点。“1+N复合型人才”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就业矛盾。但招生层次低、办学资源紧张、职业技术教育弱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促进“1+N复合型人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拓宽招生口径、分阶段按需培养,加强校企联合、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中心平台、完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1+N复合型人才 模块化教育 信息化管理

近日,我国某教育大省统计部门组织的面向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7%的大学生和57.1%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这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有59.6%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首先考虑实习经历和实践能力。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教育产业结构、教育培养质量、就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更与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和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目前,社会上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难以融入社会,难于就业;另一方面,有较好职业技能的人才,缺乏继续教育的机会,制约了其职业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一、“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

“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由1所百年名校联合多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采用1种规范的名校管理模式加多种成人、成才教育模式,通过1种课堂教学加多种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习1个主修专业方向加多个辅修专业方向,掌握1种核心技能加多种辅助技能,获得1本武汉大学培训证书加多本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实现1次学习经历加多条就业创业出路。

二、“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困境

目前,“1+N复合型人才”培养还是一个年轻的继续教育模式,正在摸索中前进。从2009年首次招生的80多人,到2010年招生人数突破400人,学生的规模在迅速扩大,社会对“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度也在不断增强。虽然这种发展势头喜人,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

现阶段,“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招生对象,是高考分数在100至300分之间的低分考生,所招收的学生普遍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让这些文化基础薄弱、主动学习性不强的学生,能尽快适应自由、开放、松散的大学学习环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及效果的重要前提。从目前“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招生形势来看,很难达到普通本科生理论课教学效果。

依照“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的发展趋势,两年后“1+N”项目将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校,那时学生人数将达到近两千人。面对近两千人的学生规模,如何解决学生宿舍资源、教室资源以及相应的教师资源,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这些资源很难保障,风险系数将随着资源的紧张而激增。

虽然武汉大学有着悠久浓厚的文化底蕴,但职业技术教育并不是武汉大学优势所在。在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资源及教学设施资源相对匮乏的武汉大学,如何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并融合到武汉大学悠久的文化底蕴中去,这是决定“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意义。否则,将会出现培养的学生理论学习不如本科生,实践操作不如高职高专生,这将与预期目的形成反向结果和尴尬局面。

三、“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

针对“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突出的招生层次低、办学资源紧张、职业技术教育弱的三个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促进“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

1.拓宽招生口径,分阶段按需培养

目前“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四年制教育,从招新生入校到毕业,除增加寒暑假实训环节,其他的教学流程和模式基本按照普通高校本科生框架来设置。“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强化模块化教育模式,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训技能模块等,分模块,分阶段来培养。每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有关联。

当各个模块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独立化教育,“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拓宽招生口径,招生对象的范围也就无限扩大。既可为普通高校生打造“实训技能”的培养方案,也可为高职高专生补充“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当然也可做大做强以高中毕业为起点的全面培养模式,同时还能为在职在岗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分阶段、分层次,按不同的需求进行培养模式的设计,是“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招生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加强校企联合,整合教学资源

“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高校和企业的联合,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合作,同时深度挖掘校内及院内资源。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教育培训中心,现已开设各类中短期培训班,如BEC、PETS5.干部培训等,这些培训在师资配置及教学安排上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块,这些现成的,基本成型的教育模块,便是“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优势资源。

在开展校际之间合作时,要整合各所学校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开发课程模块的教学、师资资源,也包括学生宿舍、教室设备资源,更应利用好各所学校的政策资源。

校企联合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与企业的联合不仅仅是把学生输送到企业进行实训,还应该从企业得到人才素质需求的第一手信息,甚至可以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让企业成为“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消费客户。

3.建设中心平台,完善信息化管理

“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朝着构建中心平台的方向发展。“1+N”中的“1”应该是一个中心,是各种教育资源的中心枢纽,是一个提供终端学习机会的平台,这样一个中心平台不仅是培训教育资源的整合,更是各类学生学习的聚集中心。

引入“学分银行”制度是建设中心平台的核心基础,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学分银行”制度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根据“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当学分达到一定标准,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学分银行”的“灵活”优势显而易见,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走向市场;有利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有利于教师提高素质。

建设中心平台担当“中央银行”的职责,对各个“学分银行”的各种制度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和执行监督,对“学分”进行统一的界定和宏观调控,对教学和培训的过程进行指导。

要一个庞大的中心平台高效地运转,“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便决定着一切。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传输、业务处理及其应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采集、储存及处理的信息资源开发系统;目前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已经建设了独立的服务器,铺设了局域网络,这些硬件设备的投入,为“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信息应用系统方面,武汉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尝试着采用MOSS(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Server)系统来支持整个中心内的所有Intranet、Extranet和Web应用程序,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系统等项目的新建、升级、改建等。

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是对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的优化处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这一系列对信息的干预都是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在信息化管理的初期,可把单独的某个部分作为突破口,然后再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来持续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管理。

目前“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狭义的名校加企业联合培养的计划,今后“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之路,应该朝着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能力培养,这是广义的继续教育理念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前虎,刘南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人民论坛,2010(23).

[2]徐丽青.关于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职业,2009(26).

[3]邓澳利.学分银行制度研究,2009.

[4]邹景平.美国大学混合学习的成功应用模式和实例.学术论坛,2008(11).

[5]王海东.美国大学的网上课程个案分析及其启示.开放教育研究,2006(2).

[6]英格利希著,涂曙光译者.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Server,2007管理员指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