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画面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

电视画面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画面是电视传播的表现形态,也是构成电视节目的基础。电视画面有先进的光电声像等摄录工具和当代电视传播技术作为基础和强大后盾。主体指画面构图中起主导作用的对象。画面构图力求使各构成因素均衡地分布在框架中的各个部分。画面构图要适当照顾对称。

第二节 画面

电视画面,一般指的是屏幕上的图像,既指单个图像,也指整个节目的图像。电视画面是电视传播的表现形态,也是构成电视节目的基础。运动的、有声的、有色的电视画面是电视屏幕框架内所再现、表现的含有一定信息内容的具体、生动的直观影像。电视画面有先进的光电声像等摄录工具和当代电视传播技术作为基础和强大后盾。

电视画面由框架、影像、构图、色彩、文字、影调、运动等构成。

一、电视画面的基本特征

“画面”这个词借用于绘画艺术。电视和绘画、单幅照片(摄影作品)在外观上都同样受画幅框架的限制,在矩形空间内进行构图,都是通过二维空间的平面反映三维幻觉空间的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但绘画、摄影作品是选择被表现对象的某一运动瞬间,把它静止地固定下来,供观众反复观赏、揣摩和思考。

相对而言,电视画面具有以下五种特性:

(一)运动性

电视画面是一个动态、进行结构,运动是电视画面必不可少的形式因素。电视画面的运动既包括一切有生命的被摄体的自身运动,也包括大自然潜在和自然力外在的运动,还包括电视艺术的旋律、表情、动作、特技、光影、声像等的特殊运动,以及电视摄像机的运动、特技技巧运动等。

(二)时间性

电视画面离不开镜头,但镜头并不等于画面。在运动的电视画面中,镜头运动的开始称为“起幅”,结束(镜头的着落点)称为“落幅”(又称“止幅”),这中间有一个调整画面的时间过程,有“长镜头”和“短镜头”等之分,有切、淡、化、划、甩、圈、叠之别。一个镜头或画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它所要表现的特定内容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三)连续性

电视画面与电影画面的获得技术途径不同。电影画面是胶片曝光成像后放映,电视画面是电子扫描成像,是电信号不断产生、贮存、传递和重现的传播方式。但两者的画面都是连续的。看电视是目不暇接于屏幕,动则存,不动则成了呆照,不连续运动就没有完整的节目和艺术形象。但电视镜头的衔接和连续运动,不得各行其是地孤立存在,必须是整个电视节目和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画面的大小、光线的强弱、影调的软硬、色彩的冷暖、气氛的浓淡、意境的幽闹、虚实、显隐……都要服从全片、整个节目的总体创作意图和视频、音频总谱,以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四)时效性和临场感

电影的生产周期长;广播只能听,不能看,虽能“内视”,但如雾中看花,终隔一层,难以形成“视像”;而电视不仅视听兼备,信息量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即时性、时效性和临场感,以快制胜,以真见长,以临场感和反馈神速使诸种大众传播媒介相形见绌、自叹弗如。电视的即时时空使电视画面在讯源发出信息、观众收看、审美观照、情感沟通、心理参与、共鸣共振等处在“息息相通”、“正在进行”的时空状况之中。即时时空在观众的知觉、审美体验上是传方和受方的同时、视听的同一和时空的完整,在审美心理上是置身其中的现场感和交流感。

(五)画幅比例的固定性

一幅绘画的画幅形式、大小尺寸、横幅条幅等,画家是可以根据表现的题材、创作意图、流派风格、个人爱好等进行自由选择的。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选择的是横幅,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笔下的松、虾、蛙、马等则大多选择条幅。框架不同的长宽比形成不同的画面规格。一般电视机的屏幕图像宽高比是4∶3;另一种说法是按1∶1. 33(即3∶4)为标准画幅的比例。遮幅画面的长宽比通常为1∶1. 66;有的宽银幕可达到1∶2. 33。电视艺术家不能享受画家选择纸型、画幅的自由性,只能根据电视固定的屏幕画幅比例去构图和组织画面,在固定框架中去施展才智,谱写艺术华章。

二、电视画面的构成要素

构图、光效、色彩是电视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本节则以“构图”为首要论述对象。

(一)构图(空间取景)

“构图”一词来自拉丁语,有组成、结构、联结等含义。它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在国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影视所记录和表现的是现实中的时空运动,因此,就影视而言,用“空间取景”的概念也许更准确一点。影视艺术要围绕画面运动、动态构图做文章,因为画面连续变化的性质,动作感、流动感、韵律感,都赋予影视画面以生命和灵魂,并以此形成和绘画、摄影作品的最大区别。

构成一幅画面的主要因素有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等。主体指画面构图中起主导作用的对象。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通常主体是画面中的视觉中心,是画面中要着重表现的重点内容和结构中心,也是拍摄取景、调焦和感光的主要对象。陪体是画面中与主体具有呼应关系,用来突出、说明、陪衬、协助主体的对象。它可以起到突出主体,渲染气氛,修饰、美化和平衡画面等作用。陪体,顾名思义,是陪衬体,绝不能过于突出而喧宾夺主。

构图,实际上是对被摄对象的一种安排和布置。这种安排和布置是由创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来决定的,是通过景别、透视、运动、摄影机角度等方面来实现的。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立体的,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也是以立体形态存在的。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的影视,就是要利用光波和声波去塑造一个立体的空间幻觉。

画面构图力求使各构成因素均衡地分布在框架中的各个部分。均衡是给人以安定感、和谐感的重要因素。构图要注意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上下左右的各个部分在视觉重量上呈现出平衡的均势。影响均衡的因素有主体的位置、线条的走向、物体的配置关系,以及方向、色彩、面积、体积、轻重、虚实、繁简、浓淡等呼应关系。画面构图要适当照顾对称。对称就是在图像中心位置的两边加以同样的安排。我国的故宫建筑、戏曲舞台、主角与龙套、队列与行进等都讲究对称,自有其传统审美特色。

构图(空间取景),就是要解决影视空间中看得见的视觉空间的问题。构图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实用操作艺术。构图的形式、种类繁多,分法各异,众说纷纭,恕不一一列举。本节主要从空间方面论述几种形态的构图形式。

1.纵深构图与三维空间

影视的魅力在于它能利用光波和声波在二维的银(屏)幕上创造出三维甚至四维(加上声音)的立体空间。近大远小,近暗远亮,近深远浅,近浓远淡的透视规律是由人眼观察事物的视觉经验决定的。为了达到强烈的透视感和立体空间感,纵深构图为赋予拍摄对象一种纵深感而对画格中的人和物进行布置和安排,利用光学镜头(短焦)使镜头中的前景和景深部的背景均处于清晰的焦点位置。

创造纵深空间,还世界以立体的原貌,一直是摄影(像)师们的共同追求。景深镜头带来的纵深构图,由于焦点的清晰范围很大,使画面的含义丰富,信息量大。纵深构图给受众带来了选择关注点的自由,它所带来的空间感同现实世界更接近。

2.平面构图和二维空间

平面构图往往带来一种空间挤压感,视觉上的挤压感又会带来心理上沉闷、压抑、滞重的感觉。另外,平面构图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构图,它把复杂的客观世界抽象成导演眼中简洁单纯、富于力度的图像,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和浓烈的表意功能。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平面而平面,或者把缺乏空间观念的平面构图附会成艺术追求。

3.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有三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象运动,摄影(像)机静止拍摄;一种是表现对象不动,而摄影(像)机运动拍摄;还有一种是表现对象运动,摄影(像)机也在运动中拍摄。

摄影(像)机不动,画面相对来说是在一个固定的空间范围内,对象的前后运动带来了画面纵深空间的变化,提醒我们立体空间的存在;对象的左右运动则改变了画面内部的结构,这时要注意利用画面内环境提供的支点或人物的视线等来调整画面结构。对象做对角线运动,画面中既有景别又有结构的变化,更要充分利用画面中的环境来结构画面;运动能吸引观众的视线,因此,画面中要表现的重点,往往就让它动起来,用动与不动可以转移画面表现的重点。

对象不动、摄影(像)机运动,可以提供一个多方位、多视角观察对象的机会。摄像机的运动往往带有某种情绪,比如推近,常常是带领观众步步深入,贴近对象,满足观众对表现对象探求的愿望;比如拉出,常常有远离对象之感;比如360度的环形移动,则可以对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了解,同时也常用以渲染某种气氛。

摄影(像)机和表现对象同时运动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却更富有表现魅力,在时间的推进中不断地展现空间的位移变换,这正是影视所能达到而其他艺术不可企及的表现手段。

4.静态构图

动态构图体现了影视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特殊的运动属性。静态构图应该是绘画的观念,但在现代影视中,导演却反其道而用之,用静态构图的空间范围、时间延长来表达一种哲理思考。

静态构图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也能达到运动的张力所能达到的目的。在实际拍摄中总是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不应为运动而运动。

5.封闭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是影视深受绘画影响的结果。绘画中的画框是固定的,要求画框内是一个完整、均衡的世界。而影视银(屏)幕形成的画框通过摄影(像)机的运动是可以运动的,它只是截取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因此,它不要求画框内的世界是完整的。封闭式构图就是把影视画框等同于绘画的画框,遵循传统绘画的构图原则,在画框内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均衡性。

封闭式构图中的被摄主体往往被处理在几何中心或黄金分割点的位置;表现被摄主体力求达到画面的均衡统一,即使让人物处于画框边缘而在画框内留有空白,也会让人物向心的视线填补空白,以使画面达到均衡;在画面内有运动,即处理动态构图时,通过镜头内演员的调度来使画面达到平衡。

封闭式构图强调画框内各元素之间的平衡、完整,这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空间观念,构图时考虑的只是画框内这一个空间,它展现给观众的也只是一个一个封闭的空间。而事实上影视的空间是无限的。

6.开放式构图

开放的空间观念带来了开放式构图。开放式构图打破了画框的束缚,在构图中把画内画外的空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比如,拍摄对象从左出画,这意味着画左有一个空间存在;如果他再从右出画,则又意味着右面还有一个空间存在;如果他绕到摄影(像)机后出画又入画,则表明了在我们看不见的摄影(像)机后面还存在着一个空间。可见,影视的空间是全方位的,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开放式构图在画框内构图的不完整、不均衡,正是为了达到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所构成的整体空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在开放式构图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画面中出现半张脸、半只手、半个身子等,初看觉得不平衡,联系上下两个镜头的空间就会发现其实是平衡的。开放式构图正是在这种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中完成的。

(二)光效

光,不仅仅刺激视觉神经,让我们能看到影像;更重要的是,光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参与电视艺术创作。正如当代摄影大师斯特拉罗所说,“对我而言,摄影真的就代表着‘以光线书写’。”

按照其作用,光可以分为:主光、副光、环境光、修饰光、效果光;按照投射方向,光可以分为:正面光、侧光、逆光、脚光、顶光;按照性质,光可以分为直射光、散射光等等。不同性质、不同强度、不同方向的光线能够形成各种光效,体现电视编导的风格、倾向。

1.戏剧光效与自然光

(1)戏剧光效:用人工照明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抒发创作者自身感情的一种用光方法。戏剧光效的光源可以没有依据,“按需分配”。戏剧光效的修饰性很强,体现了某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宁可舍真也要求美。

(2)自然光效:与戏剧光效相对的用光观念和方法。它完全采用自然光照明,或者加上少量模拟自然状态光线的人工光,按照自然世界的光线形态进行照明,达到一种接近现实生活原貌的光效。自然光效的基础是真实,光源都是有现实依据的。自然光效改变了人们的照明、审美观念,还生活以质朴、自然、“不修边幅”的本来面貌,最关键的是,它使荧幕上的一切看起来是如此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2.光的艺术表现功能:它已经成长为一种体现艺术风格的视觉语言

(1)创造纵深空间:在二维的屏幕上创造出三维的立体空间,光的参与功不可没。光效是塑造立体空间的重要手段。

(2)形成影调,渲染气氛: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光能够形成明暗反差的影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作品基调的作用。例如,高调照明通常用来制造一种欢快、清新、纯洁的气氛。

(3)刻画人物:编导可以运用光和影来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等。此外,光效可以重新塑造人物的外形———使胖子变瘦、瘦人变胖,老人变年轻、年轻人变老———像神奇的魔术师。

(4)参与表演:光线能够作为独立的情节因素,像演员一样参与剧情、扮演角色,发挥独特的作用。

(5)揭示含义,表达寓意。

3.光的运动和衔接

(1)光的运动:电视画面的运动特性决定了光的运动性。运动的光使镜头富于节奏和韵律,加强了节目的真实感;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光彩也是不断变化的。

(2)光的衔接:电视作品最终是通过镜头的组接来完成的,而各个镜头由于拍摄的时间、地点不同,可能光线的方向、强度、性质各异。所以,组接的时候要注意光的方向的衔接,人物光和环境光的衔接,以及不同景别镜头中整体影调气氛的衔接等等。

(三)色彩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色彩是人和物的自然特征,人对世界的感受也包括对色彩的感受。随着时代和创作观念的发展,色彩不再只是增加影视作品的现实感的因素,它更多地被创作者当做一种语言形式来加以运用,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色彩功能。

色彩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编导基于色彩的物理属性,根据观众的视觉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经验,遵从作品的主题思想、题材选择,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去表情达意,帮助剧情发展,刻画人物等等,达成新的美学追求。

1.色彩体现编导意识和作品风格———色彩的表意功能

当前,编导对色彩的处理和运用越来越体现出个性化和主观倾向。例如,同样的红色,不同的导演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赋予它各异其趣的意味,表达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2.色彩形成作品基调并且扮演角色

影视作品对色彩的重视,体现了编导对视觉潜力进行深层次挖掘的努力。例如影片《金色池塘》、《黄土地》、《红高粱》等等,单单从片名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倾向。

3.用不同的色调调节节奏

主要色彩倾向形成作品的色彩主调;同时,用不同的色调调节作品的整体气氛,营建张弛有度、疏密相间的节奏感。

4.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

色彩的运用越来越摆脱简单的外部描摹,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描绘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屏幕语言。

5.揭示主题

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含义和表意功能,使它成为某种抽象的思想,进而表现为作品的主题。例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著名影片系列《蓝》、《白》、《红》,直接把色彩作为主题———自由、平等、博爱———昭示于观众。

三、电视字幕与声画搭配

在电视屏幕上显现的文字,被称为字幕。它是电视屏幕上中外文字的总称,包括片名、片头、片尾字幕,演职员表、唱词字幕,对白字幕,信息性字幕(如新闻提要、数字、节目预告、大风降温及台风等预告),说明文字字幕(如人物的姓名、身份、职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新闻标题字幕,节目栏目字幕,广告字幕,复述性字幕(如同期声讲话字幕、翻译字幕等),文学性字幕,时间显示字幕,名单字幕;公告字幕,比赛分数、计时、名次字幕等。从技术上,还可以分成:手写字幕、拍摄字幕、打字字幕、电脑字幕、特技字幕、叠加字幕、动画字幕、静止字幕、运动字幕等等。

字幕起源于无声电影及幻灯屏幕。当电影还处于“伟大的哑巴”时期,字幕曾经是电影剧作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在叙述故事情节,交代时代背景,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思想内涵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字幕机的使用已经非常简便易行,使得电视字幕的运用具有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的一切功效,甚至具有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特征。字幕已经成为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元素,它与其他元素一起构成完整的电视艺术。

在电视节目中,字幕具有补充、配合、说明、强调、烘托、渲染、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构图等作用,还能画龙点睛,为节目增光添彩。

字幕的设计与使用大有学问,因为篇幅关系,本节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