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闻评论的独特个性的分析介绍

网络新闻评论的独特个性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类网络评论是以讨论方式发表意见和观点,是网络新闻评论的独特个性体现。网络新闻评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新闻评论更加丰富,更加饱满,产生的舆论力量也更加强大。

三、网络新闻评论的独特个性

网络新闻评论是就某个重要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以网络媒体为载体所发表的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产生比较晚,但它却集中和放大了传统报刊媒介和现代电子媒介新闻评论的优势:它主要以文字语言为载体,具有报刊的版面性质,有可读的重复性,弥补了声、像传播的易逝的短暂性。它可以利用声、像、画实现信息传播,又具有现代广播电视的优点,而且网络技术上的便捷使其新闻传播更方便、迅速、广泛。因此,网络新闻评论在吸取报刊、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长处,克服它们的短处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本个性。

1.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报刊信息传播受版面限制,广播电视信息传播受时段限制,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评论的篇幅和时长都会有一定之规,而网络有着海量存储空间,又不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其新闻评论一方面利用这一优势呈现各媒介的新闻评论形态,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出新的评论形态,从而形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从存在形式看,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分为两大类,网络媒介评论和网络媒介论坛。网络媒介评论是在新闻网页上专设言论专栏,收集和发表各方面的评论文章,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网友说话》等栏目。这种评论是传统媒介新闻评论的集成或延续,主要有三种表现:来源于其他媒介的评论,通过链接方式发表网友的评论,由网络评论员或特邀的专家发表的评论。网络媒介论坛,或称为电子论坛,是网络媒体专设的论坛。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时政论坛》等专门论坛。还包括网络媒介在重大新闻发生时开设“BBS论坛”,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同时可以随即发表评论。这一类网络评论是以讨论方式发表意见和观点,是网络新闻评论的独特个性体现。从评论的载体表现形态看,有文字类的电子文本,有音频和视频文件,有图文结合,还有幽默风趣的flash等等;可以是长篇大论,可以是简短评说,也可以是三言两语。网络新闻评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新闻评论更加丰富,更加饱满,产生的舆论力量也更加强大。

2.评论主体的复杂性

在各种媒介的信息传播中,网络创造了一种最开放、最自由的信息传播环境,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并且广泛传播言论,因此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非常复杂。有网络媒体的编辑,有特约专家或有关人士,有较专门的博客式作者,更有难以计数的各种各类网民。在这里,评论主体的复杂性不仅仅表现在评论者的复杂性,而且还有评论主体角色转换的复杂性。比如在专门论坛或BBS论坛中,参与者都能接收和发布信息,他们内部之间也存在着互动,这种互动式的评论,评论主体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如人民网《强国论坛》2007年2月22日109条:

img28

这种评论传者与受者的角色关系在不断变化,评论对象与被评论对象也在不断的“跟帖”中发生变化。网络评论的这种复杂性改变了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真正形成了“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3.评论内容的开放性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即时交互等网络特性,网络新闻评论与其他媒体新闻评论相比,评论内容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般而言,网络新闻评论也有专业评论,它代表媒介的评论,或代表社会主流观点,但更多的是网友评论,内容是开放的,观点是相当自由的。如2006年,药监腐败揪出一条条大鱼,最大的是国家药监局前局长郑筱萸,还有国家药监局前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郑、郝、曹,人称药监局的“铁三角”。但“铁三角”的攻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新民周刊》载文透露,原江南最大一家抗生素制药厂的制剂室主任高纯,从1995年起就开始署名举报本单位的药品送检弄虚作假问题,并一直检举到郑筱萸那里,李鹏、朱镕基、温家宝三位总理都作过要严肃查处的批示,但就是郑筱萸,一直不予理睬。于是,高纯愤然起诉国家药监局行政不作为,郑筱萸勃然大怒,说高纯:“你是第一神经!”而高纯也拍案而起:“你是第一贪官!”然而,明知这家伙就是“行政不作为”,明知这家伙就是第一贪官,但就是扳不倒,就是告不赢。《新民周刊》报道说,“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郑、郝、曹‘铁三角’落马的导火索,是外国一家公司举报了几家企业向中国药监局行贿20万欧元。”对这一新闻,人民网发表了署名“朽木”的人民时评:《从老外举报导致“铁三角”落马说起》。评论对“铁三角”落马事件边述边评,代表着主流观点。而网友参与的评论就自由、开放了,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img29

续表

img30

这种开放性带来评论观点的不确定性,它反映了社会的多元而驳杂。从积极面看,大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论述或发言的角度不同,只能表现事实的一面,而各种观点的大集合,则可以大大开阔读者的思路,引发思考。从消极面上看,评论的太随意,不可否认地也存在着评论文本杂乱无章,观点缺乏深度和理性,也存在不少偏激的观点,甚至有害的信息。

网络新闻及网络新闻评论文本的独特个性,使得它在平民评论、传达民意方面,远远优于传统的评论文章,在实现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其他新闻传媒的新闻、新闻评论提出了一些改善与革新的借鉴。

【注释】

[1]文本见汪苏华、曹华民主编:《中外电视新闻佳作赏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07:45东方网(来源:现代快报)。

[3]宋家玲、张宗伟著:《电视片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4]石长顺主编:《电视文本解读·电视专题类作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5]石长顺主编:《电视文本解读·电视专题类作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6]冷冶夫:《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创作过程启示录》,人民网2005年8月1日。

[7]冷冶夫:《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创作过程启示录》,人民网2005年8月1日。

[8]冷冶夫:《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创作过程启示录》,人民网2005年8月1日。

[9]宋家玲,张宗伟著:《电视片写作》,第213页;石长顺主编《电视文本解读·电视专题类作品》,第163页。

[10][美]罗伯特·赫利尔德著:《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谢静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142页。

[11]同①,第6页。

[12]朱菁著:《电视新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64页。

[13]石长顺主编:《电视文本解读·电视专题类作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

[14]北京电视台2000年10月首播。

[15]《我们能够给观众什么?》,石长顺主编:《电视文本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16]www.cir.com.cn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2005年10月10日。

[17]《我们能够给观众什么?》石长顺主编:《电视文本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页。

[18]参见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3页。

[19]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第319页。

[20]参见朱菁《电视新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