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文本言语风格的类型的介绍

新闻文本言语风格的类型的介绍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语言提倡的是平实的言语风格,不追求语言的富丽华美。新闻文本,特别是消息文本,力求语言简洁易读,平淡朴实。新闻文本的话语追求的,正是这种简约言语风格。

一、言语风格的类型

按照言语修辞学和风格学的观点,言语风格是在不同的话语文本和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中概括出来的,而且构成一个个相对体,如藻丽与平实,繁丰与简约、含蓄与明快,幽默与庄重等等。

1.藻丽与平实

藻丽与平实是从言语的用词用语角度看的。藻丽是讲究文采,多用形容词之类的修饰成分,善于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方式,语言挥洒,铺叙堂皇,华丽多彩,生动细致。这种风格出现在文艺语体,如朱自清的散文以藻丽见长,他的《荷塘月色》对景物的描写极尽华丽: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开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种华丽、细腻的风格在新闻文本中是没有的。新闻语言提倡的是平实的言语风格,不追求语言的富丽华美。平实是用词、用语质朴大方,不用或少用形容词语之类的修饰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比拟等语句,叙述事实,铺陈景物,剖析事理,都显得厚实大方。正像西汉孔安国所说:“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

有人认为,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手段,用了增强语言声、情、趣等表达效果的句式,那就是藻丽风格了。如王希杰先生认为属于鼓动公文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1947年10月),就表现出藻丽的风格:

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这样就使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伟大祖国哪一天能由黑暗转入光明,我亲爱同胞哪一天能过人的生活,能按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的政府,依靠我们努力来决定。……(略)

文中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如“由黑暗转入光明”,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注意音节的搭配,如“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这些都是平实为特色的事务公文体中少见的。[16]

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平实并不是不讲言语艺术的随随便便,而是少粉饰,用质朴的词语表现出真意。当需要描写人或事物的形态、动态等时,也用形容词修饰,也用一些比喻、比拟等形象化的修辞语句,也用一些增强语言声、情、趣等表达效果的句式,如对偶、排比等;但力求真诚,少而精,平常化,不堆不砌,不诡不谲,不艳不丽。

新闻文本,特别是消息文本,力求语言简洁易读,平淡朴实。通讯等需要描写人或事物的形态、动态等的新闻文本,也往往是用简练传神的白描,用词用语也力求真诚、简洁、平常。即或有文采洋溢、文笔优笔的写景状物,往往也是老老实实叙事中的点缀,给文本语言多添一分景致。如穆青的《金字塔夕阳》,叙述了作者参观金字塔的见闻和感受,状物写景、论理抒情有机结合,文笔细致,语言优美,可谓一篇散文式风貌通讯的杰作。文中的言语修辞很突出:

9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同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色;而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漠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的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发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到处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伟的画卷啊!

……

无论是形容词的修饰,还是比喻、比拟和排比句式,都是真实情景、情感的表现,没有夸张的想象,用词也是很常用的、平常化的语词。此外,整个文本3000余字,上述语段镶嵌其中,增加了言语的美,而且是一种大方的美,并不给人辞藻富丽之感。

2.繁丰与简约

繁丰与简约是从话语叙事角度看言语表现风格的。繁丰是细致的表现,任意衍说,尽情发挥,往细处说,甚至反反复复地说,说到似乎无可再说而后止。叙述和描写大都采用细叙、细描,不省词省语,善于采用多重形容的修饰和反复、排比等,语句内容充实,辞藻丰富,描述详尽,篇幅较大。例如: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17]

简约是用简洁的文辞表达出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所有内容,力求语词简洁扼要,力戒冗词赘语,简洁洗练,单纯明快,辞少意丰。叙事多用概叙,描写则用白描写,抓住人、事的主要特征来表现。新闻文本的话语追求的,正是这种简约言语风格。如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作品《“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

6月5日中午,一台桂林2号收割机从长安区申店乡何家营村隆隆驶出,“女麦客王”何俊英登上转战陕甘宁的征途。

今年43岁的农妇何俊英,前年自筹资金3.5万元从桂林买回一台收割机。她联络户县、周至等地5家收割机户联合作业,除在本地割麦外,还转战省内和甘肃20多个县,一天割麦五六百亩,乡亲们风趣地叫她“女麦客王”。

今年“三夏”开始,何俊英又同户县、周至、咸阳等地10多家收割机户相约在眉县一带集中,上宝鸡,下甘肃,到宁夏,搞割麦会战。何俊英说:“我娘家姐妹5个,婆家劳力也少,尝过夏忙劳力少的苦滋味。我买收割机联合作业,想让乡亲们从繁忙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全文不足300字,叙事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文中没有一句废话、空话,却把受众所关心的、感兴趣的内容都尽数表达出来了。整个话语都是平常的词语,简单句和短句,明白晓畅。

繁丰并不是罗唆、冗长,而是精细地表现多面事物,细腻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简约也不是简单,不是肤浅,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言简却意赅。

3.含蓄与明快

含蓄与明快是从话语表意的方式来看言语风格的。含蓄是指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者不完全说出来,而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意思。诗、小说等文学作品常采用含蓄的表达,往往用描绘形象地创造意境,营造言外之意;常用婉曲、双关、反语等语言修辞手段表达更深刻的意义。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言语的含蓄风格,使话语显得深沉而厚重,意味无穷。

明快是“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18]。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新闻文本的言语以明快为主色调,消息报道,直言其事;新闻评述,直论其理;通讯专题等,虽意蕴深远一些,但也是力求语言表意明确,给人以明朗、流畅之感。比如:

7时25分,戈尔巴乔夫电视讲话结束了,苏联总统府的屋顶上出现了一个身影。人们屏住了呼吸。7时32分,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7时45分,一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此时此刻,广场上的人们意识到,克里姆林宫已成为俄罗斯的总统府,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19]

这篇通讯所记载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一个国家的解体易旗,气氛是凝重的,情感是复杂的。但作者没有把言语写得缠绵悱恻,而用洗练的语言叙事,用精确的时间记录,5句话就表现出这一让人揪心的历史时刻。虽然有意蕴深刻的描述:“人们屏住了呼吸”,“开始徐徐下落、下落……”,但语意明确,文笔流畅,话语的风格仍是明快的。

4.幽默与庄重

幽默与庄重是从话语的效果来看言语风格的。幽默是话语诙谐轻松,充满奇趣和情致,适用于社会生活逸闻趣事题材的表现,有时是用于讽刺丑恶的现象或事物。庄重是话语严肃严谨,给人以义正词严之感,适于重大事件或问题、英雄或高尚人物、科学真理等题材的表现。在新闻文本中,重大新闻事件、典型人物报道以庄重为主调,而幽默在社会新闻、文娱体育新闻等题材中常有表现。

就中国新闻整体来说,以往是庄重有余,而幽默不足。近些年来,中国新闻话语的效果追求逐渐丰富起来,亦庄亦谐,颇有情趣。如《人民日报》1991年4月2日刊发的《侗家厕旁议实事》:

3月柳州,龙潭湖畔,小雨淅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任李振潜与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信步走近山坡上的一幢侗家“竹楼”。

竹楼墙上有副对联。上联是“男女有别来此行方便需认清方向”;下联是“大小均可入内得轻松请注意卫生”;横批“轻松山房”。

两人都笑了,原来是个公厕。身兼全国爱卫会副主任的陈敏章说:“这联写得风趣。不知‘内容’怎样?进去看看。”

进至厕内,陈敏章连声称道,认为它清洁,处理污水得当,政府为少数民族办了很好的实事,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有远见。(下略)

这篇新闻消息以幽默见长。公厕称“竹楼”,公厕奇趣的对联,卫生部长进厕看“内容”,充满了风趣,而诙谐中展示以小见大的主题。

幽默的话语能提高受众听、看、读的兴趣,增强话语的吸引力,但幽默不是庸俗的噱头。如有人跳楼自杀,某媒体报道为《昨晚上演高空飞人》;车撞倒行人,从头部轧过,行人当场惨死于血泊中,报道竟称《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公交车轮从头越》。这样的幽默违背了新闻话语的民众情感和人性化原则,违背了新闻的职业道德,把取乐建立在别人的悲伤之上,是应该彻底摒弃的新闻话语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