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构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
文章文本的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是文本的整体构建逻辑的微观体现,也是传统文章学中材料安排的重要根据。新闻文本反映的是新闻事实,文本整体反映的是事实全貌,局部反映的是事实的各构成元素,各元素类聚体现出事实全貌。在客观世界中,事物的类聚关系纷繁复杂,但总体上看,无非两种:一是纵向的逻辑发展关系,如连贯的关系、递进的关系、因果的关系等等;一种是横向的逻辑并列关系,或相同,或相对,或相反。新闻文本的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从实质上说也是这种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反映,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纵向环扣关系和横向联合关系。
1.纵向环扣关系
纵向环扣关系指文本各局部的内容之间是纵向发展的,是连贯、递进或因果的逻辑发展关系。局部之间反映着新闻事实发生的自然顺序(时间、过程等)、事物结构层次顺序、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环环相扣而演绎事实整体。
新闻消息文本这种纵向环扣关系的组合方式,往往是开头概括交代事由,主体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结尾展示事情的结局而揭示理念。如《疑心“水鬼”作祟,原是水獭潜游》,前面我们分析它的逻辑构成时,说它是以事实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逻辑过程展开的:出现“水鬼”——疑心——窥探——发现——抓住——解谜。全文有四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开头,故事的开端;第二、三自然段是主体,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第三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第四自然段是结尾,故事的结局。各部分之间是前因后果的联系:
第一层,④与①、②、③之间是事物、现象发生的因果联系,水獭引起“水鬼”现象出现;第二层,①与②、③之间是目的和行为因果联系,“水鬼”出现导致探、抓的行为;第三层,②、③之间是行为的因果承接联系,窥探的终结是抓到“水鬼”。这种事物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正是文本的解证式叙事逻辑构思的基础。
文本是整个“水鬼”解谜的故事,三个结构单元分别是谜面、解谜和谜底。①“水鬼”作祟是故事情节的开端,是后面的情节发展的因缘,有“水鬼”引发②“窥探”、③“抓”的情节,“水鬼”毛茸茸的“手”作祟,是④结局出现的铺垫;②、③是故事的发展情节,是解谜的行为过程,④是谜底结果。
纵向环扣关系,事物连贯、递进的发展过程,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并且往往有一个明显的时间环扣链,因而时间有时成为文本串联各部分的轴心。所以,在消息写作中,这种关系的文本结构也称为“时间顺序结构”或“编年体结构”。纵向环扣关系,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通常是前因后果,最重要的元素结果往往出现在文本的结尾,如“水鬼”之谜原是水獭作怪,正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有的便称之为“金字塔式”结构。文本的开头交代事由导出了新闻事实:“水鬼”作祟,结尾点明主题,两头都有重要元素,所以有人概括为“沙漏型结构”[3]。
通讯等新闻文本的这种纵向环扣关系,有更明显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过程顺序。
2.横向联合关系
横向联合关系指各局部的内容之间是横向发展的,是平等并列、相对或相反的逻辑关系。局部之间反映着新闻事实发生的空间不同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文本的局部层次之间形成板块式的联合关系。在新闻文本中,横向联合关系更多的是表现在主体的局部构成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篇幅较小、事实内容较单一的消息文本中,这种关系往往存在于事实的几个剖面、几个行为之间。文本从整体上,先“总”体概述事实,主体把事实“分”成几个剖面,或者几个行为,有时用结尾“总”结深化主题。文本的整体构成一个总分(总)式的模块。而主体的局部结构单位之间,是横向联合的关系。如《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过汉》:
长江今年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已过汉。百里长堤巍然屹立,武汉三镇安然无恙。
导语导出三个方面的事实:长江洪峰过汉、长堤巍然屹立、武汉安然无恙。主体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是洪水过汉的时间和水势:
这次洪峰于19日上午11时涌至武汉……武汉关水位上升到28.11米。……
二是人护堤,长堤经受了考验:
……洪峰整整持续了14小时。……到20日晚8时为止的33个小时内,新发现六处险情,都及时作了处理,……全市284公里的堤防,迫使洪水规规矩矩顺江东去。
三是武汉三镇的生产生活一切正常:
……洪峰过汉期间,160多列客货车安全通过武汉;紧靠江边的武钢日产铁9646吨,超过日计划;……位于1931年决口处的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日宰猪9000头……北京电影乐团的谢莉斯、王洁实两位新秀,正在临江的黄浦路礼堂演出……[4]
在这里,表现武汉长江防汛的主题被分成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以“水过堤在人无碍”的相连关系逻辑并列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在新闻写作中有人把这样的结构称为“板块组合结构”,也有人称为“并列式结构”。
在通讯等较长篇幅的新闻文本中,这种关系的局部是事实的空间构成或事物性质构成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层次体现。
由于通讯等表现的事实复杂,主题意蕴丰富,因此在更多的情况,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组织文本的局部结构,形成事实内容、性质的并列表现。
3.立体错综关系
立体错综关系是文本的整体结构单位、局部结构单位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纵向环扣,也有横向联合,时间、空间、事件、事理交错,而以新闻传播主题思想为纲形成统一体。这种关系的文本结构有意地打破事实的平衡发展顺序,或者撷取事实复杂变化的多个面,从而展示事实全面的、复杂的、深层的整体。文本的结构层次错综复杂,但“一线穿多珠,形散而神聚”。
在新闻消息文本中,局部结构错综关系并不多,多的是整体结构单元上的错综。这种错综结构的消息文本,一方面改变了事实的单一时空顺序,另一方面除了事实的各个要素的描述外,还包括对新闻事实的主题、主题价值的叙述,事件与事理交错。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很有代表性:
趣闻轶事:一个事例或对主题的解释开篇。
对主题的清晰陈述:即展开导语。有时候,这一段被称为核心段。
对主题重要性的陈述:回答读者的问题:“为什么我应该读它?”
细节:证据和对主题的展开。
对读者问题的回答: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对该事件正在采取什么行动?[5]
高钢著《新闻写作精要》称这种结构形态为“焦点展开结构”。虽然“焦点展开”并不是文本的结构形式,而只是文本开头的一种叙事技巧,但该书所勾画的形态模式(见下图),是值得参考的:
这个结构组织形态显示出事件反映的立体化和局部之间的非单一方向的交错关系。开端并不是事件的发端,而是整个新闻事实中的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人物、情节、场景或解说语。接下来,是关于新闻事实的主题清晰陈述,是对新闻事实理念的概括,一般称为核心段落;按“倒金字塔式”结构理念,它有着导语的重要元素“要说的是什么”,但不在开篇,所以是所谓“延迟性导语”。严格地说,它已不是导语,而是对事实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认知性叙述,是事理。然后是对新闻事实要素的详细描述,证明理念的重要证据。文本的结尾是整个事实的发展进行形态,深化主题。
有时用一个趣味性故事开头,有时制造一个悬念开端,所以有人称之为“悬念式”。在文本正文,有时注重事实的情节和细节,因此也有人把它也归为“讲故事式”。
其实“悬念式”只是文本开头的方式,“讲故事式”也只是文本的叙事方法,不是文本的结构形态。它与西方严格意义上的“讲故事式”消息文本是不同的。“讲故事式”,整个文本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传递新闻信息,导语和主体糅合在一起,以情节线索的逻辑展开文本结构形式:故事的发生——情节发展——高潮结局。从结构形式上看不出导语形式,往往在高潮和结局中展现新闻事实的核心和新闻价值理念。下面是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关于“讲故事形式”,引用的《费城问询报》的吉尔·唐斯的一篇报道分析:
场景设置:
昨天下午1点45分左右,在驱车参加复活节礼拜式的路上,詹姆斯·费里曼看见一名男子站在南大街桥上。
“我知道他想跳下去,”费里曼说,“我在桥上做了一个U字形右转弯,堵塞了交通。”
费里曼离开他的妻子、孙女以及4个养子——他们都穿着复活节的漂亮衣服——从他们的小型货车往外看。接着,费里曼朝那个人走去,那人正俯视着下方60英尺深的斯凯基尔河。
读者被吸引住了。费里曼能劝说那个想自杀的人回心转意吗?唐斯让费里曼向我们展示发生的一切:
“我也有过你同样的情况,”费里曼对那人说,“不管是什么事,那都不值得。”
费里曼说,那个大概45岁上下的人看看他,痛苦的脸上泪流成行。
然后,那人回过头往河对面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看去。
“我是不得己,”费里曼记得那人说,“没有人爱我。我是一个越战老兵,我活在世上就像每个人的负担。”
唐斯用了一栏文字来写这个关键情节,她继续描述其他人是如何停下来帮忙的。一位牧师靠近这个发狂的人,对他说:“若你抬头仰望上帝,你就会回心转意。”
高潮出现在结尾一段,那个人从混凝土桥墩上爬了下来。
西方的这种“讲故事式”的新闻文本,整体构建是情节式叙事逻辑,局部的组织形式是非三段式的,局部之间是纵向环扣关系。中国的特写、现场报道等新闻文本也有这样的结构形式。
报刊、广播通讯、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等新闻文本所展示的是复杂的事实,或事实的复杂面、深层次,因而文本立体错综关系的结构是很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或时空交错。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常事足以体现我们时代最美好的思想。……但是这种平凡而伟大的事情,却每天都在你的身边发生。现在,就让我们讲一件给你听……
1960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
……
或事理穿插。解释性报道、新闻调查等多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如《菜价追踪》分六个标题:
产地菜价比去年没贵多少,菜农收入增加不多
(4月2日凌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上午10点文家镇文家村菜农家)
挣的是辛苦钱
(4月2日下午3时至次日凌晨3时,运菜卡车从寿光到北京大钟寺)
相距4公里,菜价陡涨80%以上
(4月3日7时,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街农贸市场、亚运村南侧土城早市)
五里一“炒”,十里一“倒”,蔬菜“批发”环节多达五六道
(菜场的二道贩子,三道贩子)
手续繁杂,菜霸横行,农民进城直销几多难
(大兴县西芦村农民、海淀区四季青乡小煤厂村塑料大棚)
“菜价落差”提出新课题:如何建立一套新的价格调控机制
(商业人士、工商人士等)
……[6]
标题是事理结合,叙述是时空变换。时空交织,展示贩菜各个环节的菜价变化;事理交融,揭示菜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新闻文本的结构单元组织,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哪一种关系,都是以事实的整体面貌为基点的,都是事物逻辑关系特点的反映。结构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事实,增强表现力,更好地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和特点,增强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