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真实性规则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真实性规则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一、新闻报道必须真实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的条件有两个:一曰真实,二曰新鲜。无产阶级新闻学从来极其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新闻竞争的事项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新闻的真实性。

第一节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新闻报道必须真实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的条件有两个:一曰真实,二曰新鲜。是否真实和新鲜,是新闻与非新闻的根本区别。其中,真实是构成新闻的首要条件。有时候,旧事实可以通过新闻由头翻新成为新闻,历史事实可以作为背景材料置于新闻之中。新鲜与不新鲜,总是相对而言的。新闻真实则是铁门坎,无半点含糊。不真实的就是假的,半真半假即为假。而不真实的东西,不论怎么说,绝不是新闻。新闻传媒取舍事实和新闻稿件,第一位的考虑便是它是否真实,真实就考虑予以发表,不真实就决不予以发表。而在稿件发表之后,如果发现它不真实,就要公开更正,这实际上就是追回并取消它作为新闻的资格。总之,真实与否决定着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报道的生命在于完全真实。没有新闻的真实,便没有新闻的一切。陆定一曾经指出:“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1]确为探骊得珠之论。

无产阶级新闻学从来极其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提出:“报刊的本质总是真实的和纯洁的”;报刊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应当“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是好报刊与坏报刊的区别所在。他认为,“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2]列宁提出,报刊“要向公众全面报道和阐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断,不造谣,不作见不得人的报道。”“要更冷静地分析论据,更详细更简明地反复说明事实真相。”“我们的报纸是我党的一面镜子。它应当经常保持干净,摆放端正,它所反映的东西,都不应失真。报纸由于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严肃的原则性,因而不仅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甚至在我们最凶恶的敌人的心目中也具有很高的威望。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非难我们的报纸不真实。我们的话应当永远是诚恳的、正确的。”[3]毛泽东在1925年12月为《政治周报》写的发刊词中阐述:“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他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同志“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建国以后,他先后发出了“假话一定不可讲”,“如实报道灾情”等指示。[4]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你们的工作第一要真实”,“要采取忠实的态度,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世人的共识。资产阶级新闻学同样也讲新闻真实性。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设有“新闻的真实”一章,他主张“真实性就是判别真正新闻的准绳”。资本主义国家新闻自律的条款中,几乎都有新闻必须真实的内容,且将之置于前列。有一种说法称,是否承认新闻真实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学与资产阶级新闻学的根本区别之一,这是不确切的。资产阶级新闻学并没有在理论上否定与排斥新闻真实性这一命题。

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规则

真实与否对于新闻报道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新闻规律决定的。

首先,真实是新闻自身生命固有的素质。按照唯物主义观点,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客观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切新闻报道只能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这就是说,所有新闻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真实这一素质,以真实作为生命之本,真实性与新闻与生俱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处在人的思维之外。列宁说过,新闻的真实性不应该依它为谁服务而变化。如果新闻不具备真实性,那么它就根本不会产生;或者说,产生出来的决不是新闻。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名副其实的新闻只能是真的,而不可能是假的。真话假不了,假话真不了,在新闻这里完全兑现。中外新闻史的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传世之作之所以传世,首先在于它完全真实。那些不真实的报道,即使在当时被称为新闻,甚至引起轰动,名噪一时,然而最终要被逐出新闻的殿堂。一些新闻学论著中有“假新闻”这个术语,其实这个术语不够妥贴。新闻只有真的,没有假的,“假”是不可能与新闻发生联系连在一起的,一“假”就与新闻无缘了。传媒上那些形形色色的假东西,应该称之为假报道、假消息。

其次,新闻报道靠真实生存。人无信不立,新闻亦然。新闻立于何处?立于受众。新闻是给受众享用的,而不是作者或编者用以自娱自乐的。新闻靠什么在受众心目中立起来呢?靠报道的绝对真实准确。这是其“信”之所在。读者相信的只是实际存在的千真万确的东西。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5]这是至理名言。受众的信任是新闻赖以生存的条件,而受众只会相信真的,拒绝假报道。受众视听新闻,有多种心理,居首位的是求真心理,拒斥欺骗。新闻如果不真实,受众就要作出反应,就不相信你的新闻报道。西德《明星》杂志1983年4月发表伪造的“希特勒日记”,很快失去7万订户。范长江1946年谈到国民党的报纸时曾说:“抗战发生时,国民党报纸用两版以上篇幅登载战报,开始时大家争着看,到后来,没有人看了。有人统计,国民党对日作战,所杀伤的日军人数,已超过日本全人口二三倍以上了。中国十年内战的时候,国民党发表打死的人数超过全苏区二三倍;那么到了现在,他们所发表的数字几乎已超过四万万五千万,连国民党自己也打死了。”[6]可见,报道如果不真实,满纸荒唐言,就会失去受众,就不能生存。甚至,细节决定成败,报道只要有出入,而不管是怎么造成的,也会失掉信赖。这个道理在新闻竞争中可以看得更为清楚。新闻竞争的事项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新闻的真实性。美联社和合众社一直是竞争对手。两家通讯社互相揭露对方的新闻失实是彼此惯用的手段。1918年11月7日,在法国当战地记者的霍华德在港口城市布雷斯特听到巴黎传来消息说,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定已在当天上午8点签订。霍华德立即把这条新闻发往纽约合众社总部。美国几乎所有报纸都刊登了合众社的这条新闻,各大城市还狂欢庆祝。几个小时之后,美联社发布新闻,一次大战要在4天以后才能正式结束,合众社的消息是假的。事实果真如此。此后若干年间,美国报界的许多国际新闻编辑部再也不大相信合众社的国际报道,并将霍华德的报道和合众社的消息传为笑料,说他们提早4天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例不少。总之,真实的新闻才能获得读者,赢得竞争,否则必然在竞争中败北。

再次,真实也是历史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就是记录历史,就是不可更改的历史的记录。新闻就是历史,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作为时代记录,新闻必须绝对忠实于事实,具备严格的科学性与客观性,高度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以对历史负责,对后代人负责,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是这样,就是对历史的有意篡改或无意歪曲。无论篡改历史或是歪曲历史,都要承担历史责任。著名记者斯诺说过:“每个历史家必定是个优秀的记者,无论从修昔底德或司马迁开始都是一样。”[7]蔡元培在为徐宝璜《新闻学》作的序言中说:“余惟新闻者,史之流裔耳。古之人君,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非犹今之新闻中记某某之谈话若行动乎?‘不修春秋’,录各国报告,非犹今新闻中有专电通信若译件乎?由是观之,虽谓新闻之内容,无异于史可也。”[8]均剀切地说明了“新闻即史”,新闻报道应该完全像历史记录那样,“其事核,其言信,不虚美,不隐恶”。

三、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过程。其全部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真实性原则首先要求新闻报道准确无误地报道新闻事实,与事实的本来情形完全相符。具体地说,一是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新闻要素即新闻事实的时间、地点、主体、情况、原因及结果等等。新闻报道中的这些新闻要素,应当是原原本本的,清楚明确,不发生差错。二是事实的情节与细节准确无误。情节即新闻事实的过程,细节即新闻事实具体细致的环节,如人物言行、时间地点的具体特征等。新闻报道需要情节和细节,这是新闻报道的要求,也是由新闻情节和新闻细节的功能决定的。新闻情节和新闻细节具有实证性,新闻细节尤其具备不容置疑的证据功能。这些情节和细节必须是实有的,不能是虚构的,也不能夸大或缩小。三是新闻背景真实可靠。新闻报道中关于事实的来龙去脉、事实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包括点与面的联系、现在与将来的联系等等,都属于背景交待。这些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对说明新闻事实十分重要,必须确凿、可靠。四是概括性事实合乎客观实际。新闻报道既要反映事实的具体情形,又要通过概括反映事物的发生、发展与性质、特点。这些概括必须是真实的,对事实的表现、类型、特征作出的归纳、总结、说明等等,必须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真实的概括全面地看待事物,深刻地分析事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2.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相统一

具体真实亦称个体真实、微观真实、个性真实,也就是单个事实或单篇新闻的真实。总体真实亦称全体真实、宏观真实、共性真实,也就是全部新闻事实或整个新闻报道的真实。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既实现具体真实,又达到总体真实,并且,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相统一。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说:“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总体。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9]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全部事实完整地被揭示出来”,“弄清全部事实”,讲报刊是通过一个有机的运动过程全面地报道客观事实,与我们所说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相统一同义或近义。所谓两个真实相统一,就是新闻报道不仅所反映的具体事实本身完全真实,而且这个事实和这类事实的总体完全一致,做到了从事实的类的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去把握事实,是通过一件一件个别事实去反映事实总体的全貌。新闻报道不是以点代面的,没有片面性的毛病。

新闻报道达到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相统一是十分重要的。列宁在《统计学和社会学》一文中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末,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甚至是片断和随便挑选出来的,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10]列宁的论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别事实孤立地去看,真有其事,完全确凿,但如果把它放到同类事实中去看,放到事实系列中看,放到全部事实中看,却可能是不真实的,因为它与事实总体不符,只是一个偶然的个别,一个特例。因此,它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更不能用来证明什么观点。如果硬要用它来作为证据,不但毫无说服力,而且会显得荒唐可笑。这个道理完全适合于新闻,永远适合于新闻报道。没有选择就没有新闻,如果选取的新闻事实是一个“个别的例外”,而不是全部事实总和中的典型实例,那么,这样的新闻报道只能是真事实而假新闻,肯定不会被广大读者接受。这方面案例随手可拾。总之,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相统一,这是新闻事实与新闻报道本身规定的,属于客观规律。总体真实离不开具体真实,具体真实不能够离开总体真实。

在两种真实的统一中,具体真实是达到总体真实的必要条件、前提性条件,没有具体真实,便没有总体真实。这是必须充分看到的。然而,更要看到的是总体真实对具体真实的制约与作用。无论如何,总体真实绝非具体真实的简单相加,它从宏观上本质上控制着具体真实,规定了具体真实的本义,也规定了具体真实的运作。具体真实只有置于总体真实的背景之下,与总体真实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严格说来,离开总体真实,具体真实便不可能真正成立。

真实性原则关于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在新闻事实完全真实的基础之上。它规定要对新闻事实同时进行微观观察和宏观考察,跳出单个新闻事实的小天地,坚持把新闻事实放到其特定的时空大环境中去观察和理解,避免就事论事。这显然已开始接触新闻事实的本质。

3.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

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发非事件新闻《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以恢宏的笔触报道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大喜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洞庭湖实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经过3年综合治理,终于使这个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著名湖泊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报道揭示了,是历史性的决策带来了历史性的大转折,历史性大转折显示了历史性大变化:人与自然在洞庭湖开始和谐相处,我们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开始步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一致公认的好新闻,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努力达到这样的高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地发掘新闻事实的本质内涵,通过这种新闻报道深入揭示时代特征及其根本性质,通过这种剔肤见骨的新闻反映社会历史的进程,而不是只是停留在一种种现象的表面或表面的现象上。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事物存在着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并存于一个统一体中,是同一客观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二者总是在一起的,相互依存。没有不表现现象的空洞本质,也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能直接被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关系,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只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本质则可以表现为许多现象,是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复杂生动,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抽象稳定。总之,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认识事物,要认识它的现象,更要把握它的本质,不然便不能够真正认识这个事物。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其理论根据便在这里。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而把本质视为反映的目标,一进门便抓住事实的本质。而不能把本质与现象混为一谈,仅仅罗列一些现象,得到一些皮毛。罗列现象的新闻只会是肤浅的、平庸的,甚至是片面的、歪曲事实的。

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它是由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包括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事物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新闻事实的本质也是如此,它由新闻事实本身包孕着,不是人为指定的。新闻事实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内,离不开特定的时空,因而其本质,就是它所包含着的社会历史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真相与历史规律。所谓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就是把新闻事实的社会历史内容开掘出来,表现出来,从而展示客观世界的时代真相。

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是真实性原则对新闻真实的高层次要求。这是因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本质和现象之间存在矛盾。一般说来,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但有时现象与本质并不一致,甚至恰好相反。“假象”就是一种与本质对立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现象。事物的本质隐藏在现象的背后,现象并不直接就是事物的本质,就是那种“透明地”表现本质的现象也往往如此。必须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够真正了解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且,事物的本质有一个逐步展开、逐步暴露的过程。与此相联系,人们对本质的认识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步步深化的过程。诚如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抓住事物的初级本质固然不容易,认识事物的二级本质和更深刻的本质更非易事。以为在报道新闻时只要一接触现象就可以完全抓住新闻事实的本质,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这种幻想的支配下,把假象当真相,把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当作本质,得出片面的甚至根本错误的结论,是极有可能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与那种按照既定的所谓“本质”去寻找事实以印证其正确性,完全是两码事。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大量事实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进行报道,并充分挖掘事实的固有意义,遵循的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此相反,按照既定的所谓“本质”去寻找事实以印证其正确性,走的是唯心主义路线,是从主观意图到客观存在。

在我国,“本质真实”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新闻报道只须对现实生活作客观写真,如实报道,无须要求什么“本质真实”。而且“本质真实”的要求不好把握,还有可能为新闻稿件脱离事实造谣生事提供理论依据。在提法上,“真实的本质”与“本质真实”是有区别的。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也不宜轻易否定“本质真实”的说法。大量的深度报道如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不但报道了事实,而且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内涵与趋势,给人们以理性的启发和引导,深受受众欢迎。坚持论真实的本质,对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是大有裨益的。

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的上述三方面内涵,第一方面讲的是要准确,第二方面讲的是要全面,第三方面讲的是要深刻。这是对整个新闻传播而言的,整个新闻报道应当保证准确,争取全面,力求深刻。唯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称真实。到具体的新闻报道,则有差异性,因具体新闻事实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准确是对所有新闻报道的共同规定,没有例外。全面和深刻是对相应的新闻事实的规定。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该全面时应当全面,该深刻时必须深刻,同时,也要防止“过犹不及”。否则,就可能是不真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