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建设“宜居洋泾、文化社区”为目标努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

以建设“宜居洋泾、文化社区”为目标努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贯彻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建设“宜居洋泾、和谐社区”为总目标,不断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社区,2008年创建成为上海市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009年创建成为上海市和谐社区。以此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以建设“宜居洋泾、文化社区”为目标努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

洋泾街道办事处

洋泾社区地处陆家嘴中心城区,前身为有着700年历史的古镇,面积7.23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2.9万,建有37个居委会,有包括上海海事大学、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建平中学、上海市医药学校、浦东新区公立医院、源深体育中心等在内的4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区内4条轨道交通纵横连接,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生活便利,社区的文化教育资源相当丰富。

2006年洋泾街道被市教委确立为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贯彻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建设“宜居洋泾、和谐社区”为总目标,不断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社区,2008年创建成为上海市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009年创建成为上海市和谐社区。依托学习型社区创建,社区文化氛围浓郁,居民文明素质提升,社区面貌有了较好的改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得到有效的传播。

一、统一目标规划,形成社会共识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洋泾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经济和人文优势,针对社区的特点和历史积淀,洋泾提出了“宜居洋泾、文化社区”的学习型社区创建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推进。2006年街道建立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委员会主任,制定了《学习型洋泾建设三年规划》,提出了“文化为民”的口号,把宜居作为社区形态、功能建设的要点,把文化作为社区教育、民生保障的灵魂,开放、公平、政社合作以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的基本权利,促进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此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社区成员单位、居民作为创建的主体,分别通过单位和学习型小区等学习型组织制定目标计划,各司其职地开展各类创建活动。

二、建立社会化参与、合作共赢的学习型创建社会管理体系

实现学习型社区基本目标:“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终生在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全社会力量发动起来参与建设。在创建的管理体系上,洋泾近年来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主体、市民参与、持续有效”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模式

把由政府统包式的单建模式转化为由政府主导下的“多力合一”的共建模式,体现在街道办事处统揽全局,保障有力,实行“政府主导力”。如每年投入学习型创建工作经费人均10元以上,2007—2008年创建工作硬件设施投入经费共2千万元,建设了社区学校和居民区“两室两点”,每年制定相关计划措施,保障创建工作软硬件到位;积极动员社区成员参与,各相关单位发挥“民众主体力”,年度学习型家庭、楼组、组织增长率2%以上;社区教育委员会牵头各企事业单位参与,加强“资源整合力”,委员会每年召开年会,部署年度社区教育工作任务,各成员单位开展“建平大课堂”、“进才科普大转盘”等20多个合作项目,100%的学校与街道签约向社区无偿开放学习、运动场地;通过与社会各培训办学机构合作建立新区青少年职业适应能力培训基地,推进“社会参与力”。如为失业青少年开展面试技巧、合作沟通等方面培训,提高青年职业适应能力,“手艺中国”妇女手工艺工作坊等培训基地,把洋泾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绣工艺传授给妇女,为妇女就业提供新的机会。

(二)建立以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为载体的创建组织网络

社区内相近的5—6个居民区和3—4个社区成员单位组成一个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并设立一所社区学校分校,保证了37个居委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市民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真正形成了“15分钟学习圈”,健全了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社区学校、社区学校分校和居委会教育点),建立200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80人为社区学校常任教师,2008年在社区学校总校、6个分校、37个市民教学点参与学习的各类人员达到7万人次;社区和各小区的学习组织、文体团队中初步形成了学习型团队共150个,70%以上的小区成为学习型小区。

(三)建立信息化、多元化的学习网络

建立了由社区学校主导,妇联、民政科、青保办、团委等部门协同配合的社区妇女发展学校、阳光之家、外来人员学校等10个分人群培训机构;开通了洋泾社区教育网、连接浦东新区教育卫星网,实现了“人网、地网、天网三网合一”,洋泾社区学校作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和视频课程应用试点单位,推进社区教育的网络教育;社区作为新区党员培训的试点单位,在每个居民区教学点设立了党员培训的有线终端,通过有线电视开展党员学习;今年开展建设信息化洋泾学习港的建设,列入上海市重点实验项目,探索建立集管理、学习、展示、交流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充分整合社区力量,培育发展学习型组织

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区的基础,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推进组织成长,达到组织自身发展和推进社区文明的双赢效果。

(一)项目扶持、激发动力

社区设立群众文化项目扶持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申报、评审、经费资助、评估的程序,对学习型团队申报的公益性、群众性、创造性文化活动项目给予直接扶持。2008年扶持各类学习型组织申报项目20个,09年扶持项目30个,其中有洋泾社区离退休知识分子联谊会申报的《洋泾诗词》专刊编印,肢残人读书会的爱国歌曲自创自演,洋泾退休教师联谊会举办的暑期班,居委会的书画作品展示以及社区沪剧社、越剧社、京剧社等20多个学习型团队申报的创作、培训、巡演项目。通过项目扶持,为群众性、自发性的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资金的支持,激发这些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性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多方合力,搭建平台

近年来,以迎接世博会为契机,社区各方动员学习世博知识,其中居民区参与培训学习6万人次,网上开始通过人数1.3万人;社区总工会开展迎世博职工礼仪学习,培训2000名职工参加世博知识和世博礼仪文化的学习,其中文峰美容美发有限公司经总工会推荐获评为2008年度上海市学习型企业。在综合党委的推动下,社区两新组织建立青年白领俱乐部,开展世博文化各类讲座,举办深受青年人喜爱的歌唱、舞蹈、足球培训和比赛,增强了对青年白领的凝聚力,09年参与1000人次;街道机关总支开展学习型机关的创建工作,每年机关干部网上学习率和测试通过率100%;双拥办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计划”,借助六师附小师资,对部队官兵进行电脑、心理咨询、英语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妇联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创建率达26%。

四、开发整合社区资源,激发学习内部动力

学习型社区创建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社区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洋泾优势资源,调查研究、分析把握和区别对待社区居民的自主性学习需要,精心设计社区居民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形成一套具有洋泾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

(一)开展“品味洋泾”市民教育综合行动

洋泾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蕴藏在洋泾港、千年银杏、民宅旧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等一连串的故事和风土人情中,这些都能转化为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热爱社区的生动课程。近年来,街道开发了“品味洋泾”文化游线路,组织了4千名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党员等人群游览参观了社区的天主教堂、清真寺、环境监测站、杨浦大桥、绒绣厂、公园等场所,以场所化、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让参与者接受了文化与科普的熏陶。编写了《洋泾史话》、《洋泾地理》市民教育读本,由浦东新区文史协会和泾南中学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讲述洋泾的历史故事和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状况,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来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

(二)通过多种激励手段,健全激励机制

设计了“终身学习卡”软件系统,向在洋泾社区学校、分校和各教学点三级教育网点学习的每位居民发放一张学习卡,居民参与的学习培训、讲座,经过办学人员核实并录入计算机管理,建立了数据库,居民可根据参加的不同学习内容和效果取得相应学分。鼓励居民不断积累学习成果,逐步根植终身学习的理念。目前已有4000多居民领取了终身学习卡。社区学校牵头,开展文明校园、星级班级、十佳好事等评选活动,带动各分校、教学点参与。每年元宵节街道召开社区教育工作表彰晚会,对积极开展学习型创建和为社区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激励。

(三)每年举办社区学习节,掀起创建活动的高潮

每年举办洋泾社区学习节,2007年以“学习在洋泾、生活更美好”为主题,2008年以“和谐洋泾、拥抱奥运”为主题,进才北校、二中心小学、东方有线、第一证券、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二十余家社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服务,有公利医院的“科学生活、健康相伴”系列讲座,有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快乐学习”夏令营、“假日学习超市”、“欢乐英语角”等活动。在2008年7—8月的第二届学习节中,共举办奥运知识讲座、培训、竞赛等182次,开展162次活动,社区居民3万人次参与学习节活动。2009年度的学习节以“世博走进我的家”为主题,正在积极筹备中。

五、形成“文化引领”的学习型社区发展特色

文化的价值功能在于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态度。同时,文化活动的娱乐性、营造氛围的功能作用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在创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注重文化的引领,注重载体创新,形成品牌特色,关系到社区教育实验和创建活动的效果,关系到社区教育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在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中,把社区文化发展与学习型社区创建一并计划、一并推进、一并探索。

(一)战略引领,拓展学习型创建空间

2008年制定了《洋泾社区(2008—2010)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社区文化教育发展设施、机制、品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5项目标、18项任务,并认真付诸实施,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文化教育阵地方面,建成了占地10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内有1000平方米的社区学校,两个篮球场和洋泾文化展示馆、市民休闲茶室等功能设施;在文化体制创新方面,建立了项目合作、扶持机制,推进文化机构改革,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办为民非组织,并于2008年获评国家级体育俱乐部称号。

(二)文化为媒,创新学习载体

利用社区资源创新学习载体,吸引不同人群参与学习活动。几年来共形成了学习超市、欢乐英语角等20个特色项目,吸引了从幼儿到老年人、从白领到家庭妇女等不同层面的人参与。如街道与建平中学连续4年合作,开设了“建平大课堂”系列讲座。由建平中学的首席教师、党员干部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讲师团,无偿给社区学生和居民讲课。“建平大课堂”从心理学到台海形势,从书法艺术到审美情趣,参加人群更加广泛,并且把课堂搬进了公园、小区、社区单位,成为社区教育的“大篷车”。自2005年开始,坚持每月一讲,已经开设了40多次讲座和专题报告,4000多人走进建平中学,分享了优质教育资源。

(三)品牌渗透,营造学习氛围

洋泾有196个文体团队,有社区自己的学习节、艺术节、体育节,今年举办“快乐世博,运动同行”社区第五届体育节,举办羽毛球月月赛等活动20多场,参加群众达6万人次。社区有合唱、民乐、羽毛球等特色团队、特色活动,每年都承办市、区级活动和赛事,如社区连续8年举办合唱比赛,连续4年举办上海市“洋泾杯”社区羽毛球赛,承办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洋泾杯”社区民乐赛,每年获5个以上市级奖项。这些活动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形成了社区自己的品牌,对于增强参与的吸引力、调动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洋泾力求在5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在培育学习理念、转变观念上有所作为。街道从民生保障的角度,努力引导、带动社区方方面面参与,在联动、互动中推动社区成员成为创建主体。二是在构建机制、网络上有所作为。建立的创建管理运作体系、资源共享机制、项目化合作机制、项目扶持机制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三是在坚持实践、开拓创新上有所作为。近年来在社区教育实验街道、实验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在今年申报的3个实验项目中2个被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和市级招标项目。四是在关注市民需求,突出本社区的地域特色上有所作为。在特色课程开发和教育服务项目中,凸显社区历史文化积淀,注重培育立足于社区的学习型组织。五是在文化引领上有所作为。把文化创新、传承和功能建设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扩大了创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在下一步的创建中,洋泾将针对学习型社区创建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改进:在学习内容上,提供与社区居民生活和工作情境紧密相结合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和个人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借助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扩大学习载体;在机制上创新政社合作和社会化参与的准入途径,进一步健全学习型组织的培育和激励机制。学习型社区的创建虽然历时数年,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很多,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宜居洋泾、文化社区”的总目标,不断把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推向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