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里健康的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里健康的标准

时间:2022-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质上,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心理适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既要符合一般普通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又要能体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综合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七项。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外界刺激能够保持较稳定、协调一致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是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的,过于老成或是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指一个过程。从显性表现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一种最佳适应状态。一种良好的、持续高效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但是,即使一个健康的人,也可以有突发性的、暂时性的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因此从隐形机制而言,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机能不断调整、发展的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表现出积极而能动的反应倾向。实质上,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心理适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既要符合一般普通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又要能体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综合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七项。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大学生的智力条件一般是比较优秀的。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智力,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能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满足和快乐。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大学生正处于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同时总是对自己满意,能够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积极努力地发展自身的潜能。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经常保持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的情绪状态,消极的情绪状态在他们身上不会长久。同时能够适度表达和调节自身的情绪。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理解他人并且被他人所接受。既能和陌生人较好地沟通,又有知心朋友;既能融入集体,又能在独处之时无孤独之感。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外界刺激能够保持较稳定、协调一致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对周围事物和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是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的,过于老成或是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