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动经济形态的发展
媒体可以告诉受众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经济增长就在报纸和电视上,经济的无情衰退也在报纸或电视上。如果精心设计一种概率函数,大众媒体甚至能为人们描绘出经济变动的曲线。一个经常阅读报刊的人,如果关心经济报道,会看到经济演变的轨迹。媒体的经济信息加强了人和经济的联系,提高了人的创造力,催化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人们想了解经济发展的症状在哪里,媒体的大量报道会直接告诉他们,那么个人的经济行为以至社会经济政策就不再是盲目的了。
1.展示经济的发展动力
在18世纪初的欧美报刊上,关于珍妮纺纱机、风力动力机、蒸汽机及各类手工工厂的报道比比皆是,走出手工磨房的工业繁荣成为报刊上的壮丽景观。那些新闻表明:自从装上“科学技术”这个强大的发动机,人类历史的车轮开始加速,新兴生产力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千百年来社会科学寻求的最大密码,没有一门学科给人以满意的回答。过去某些政治家痴迷于阶级斗争这个崇高结论,实际上任何阶级斗争都在斗争之时破坏社会的发展,斗争之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挽回损失。一切必要的阶级斗争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社会真正的动力———人类的生活需要遭到不应有的遏制,人的权利受到统治者剥夺而把它逼到历史舞台上来的。报纸早就告诉人们,绝大多数人的生存要求得不到满足,社会经济就要衰退,社会动力来自人的解放而提供的生产力的增长。
媒体用铁一般的事实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展示生产力进步的前提和条件。先进国家的报纸和落后国家的报纸诉说着不同的生产力,都强调本国制度对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但不同政治制度对生产力的真实影响,由报刊上的大量事实反映出来,是任何教科书和政府官员的宣言都无法与之争辩的。媒体上种种经济挫折向人们证实,如果某种因素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少数人对财富的非法掠夺造成的,传媒披露的大量事实生动地扒掉美化掠夺的画皮。经济事实按照社会自身的规定检验着经济制度的优劣,媒介也许是最好的一面镜子。
2006年6月11日新华社报道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因生活腐化堕落而被免职,中纪委、监察部决定对其立案审查。据报载,刘负责规划、城建和房产管理,拥有对土地、建筑立项、城区改造和轨道交通的审批权,很多问题他个人说了算。由于对“经济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各种黑幕”不可避免地发生。这类报道让广大受众知道,政府的经济权力掌握在个人手里是与市场规则对立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产力。这则报道也告诉人们,如何扫除经济发展中的这种障碍。
2.揭示经济发展的方向
媒体对经济发展有预测功能,许多经济报道都揭示出未来的经济走势。每篇经济报道都是对单一经济现象的披露和说明,各种媒体无数篇经济报道显示经济发展的前景,揭示出经济发展的方向。40多年前,美英法德等国报刊上不断证明经济学界的一种新发现,即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不过,这种发现是经济学家借助媒体完成的。他们从报刊上搜集大量资料和数据,得出崭新的结论:资本主义为了保持最大利润,在体制及运作上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或“职工资本主义”,劳动者已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一个伙伴”,“人人都在成为股东”。据报道,在法国的埃尔夫石油公司和巴黎国民银行,职工收入提高的90%来自股资收益;美国的一半家庭拥有股票,到20世纪末,家庭股票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13%增至1999年的33%。[4]研究大量媒体上的经济报道可以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多元资本占有的现象,并成为世界性的经济趋势。这类经济报道表明,媒体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成分,而且是经济形态发展的预言家。
从陈旧的结论出发,以过去的思维判断经济的新趋势,自然会违背经济规律。不管多么万能的人,他个人无法通过切身经历认识整个经济动态,只有大量媒体才能把整个经济领域微缩为一个原点,让人们了解它的最新动向。媒体不断提供新的经济观念,批判落后因素对生产力的束缚,提出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调整的新见解。传媒不仅善于与时俱进,而且随时与实俱进,全面解释一切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让人们深知今天与明天同过去有什么差异,以及如何应付新的经济挑战。媒体选择先进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加以报道,给社会提供经济活动的样板,让人们学习先进企业和农村典范耕作的科学性。经济报道注意调查经济数据,以准确、全面的数据说明经济现象,尽可能传播有说服力的精确新闻,就能更深刻地揭示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