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的国际传播活动介绍

孙中山的国际传播活动介绍

时间:2022-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中山最早的办报活动是在澳门。1896年11月,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公使诱禁。1900年1月25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香港创刊《中国日报》,作为兴中会的机关报。该报创办人陈少白是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时的密友,也是兴中会的主要成员。孙中山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

第二节 孙中山的国际传播活动

孙中山十分重视报刊的作用和办报活动,而且亲自指导创办过《中国日报》、《民报》等报刊。孙中山最早的办报活动是在澳门。当时,他刚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先后在香港、澳门行医。在葡萄牙殖民者统治下的澳门,报刊都是外国人办的外文报纸。在澳门最早由中国人办的报纸是孙中山于1893年7月创办的中文《镜海丛报》。这份报纸办的时间不长,只有两年多。它名义上的业主是葡萄牙人弗朗西斯科·费尔南德斯,但编务由孙中山主理。该报创刊时,设有8处发行销售点。到1894年底,该报销售点增加到19处,包括香港、北京、日本横滨和新加坡等地。

1896年11月,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公使诱禁。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得知后将此事在报纸上公开披露,由于舆论的干预,孙中山终于获释。这件事使他对于报纸的力量有了深切的认识。1900年1月25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香港创刊《中国日报》,作为兴中会的机关报。该报创办人陈少白是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时的密友,也是兴中会的主要成员。在1899年夏,孙中山、陈少白等人酝酿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时,就开始了筹办报纸的工作。孙中山派陈少白赴港主持《中国日报》的开办工作,自己在日本筹措经费,购买印刷设备,组建编报队伍。经过近半年的筹备,《中国日报》在香港中环士丹利街24号正式出版。在报纸创办初期,还同时办了《中国旬报》。日报为6版,后增至8版。每十天印一册,出至第37期,于1901年2月停刊。《中国日报》创刊时正值义和团运动席卷京津地区,接着发生八国联军入侵。当时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对义和团都持反对态度,认为八国联军入侵是义和团引起的。《中国日报》对义和团的报道也用了“拳匪”等词,但它对外国侵略军在中国烧杀掠抢的暴行进行了谴责。当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时,该报猛烈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投降,并对义和团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中国日报》除在香港发行外,大部分发往广州、南洋一带。《中国日报》在香港出版近14年,于1913年停刊。

img61

孙中山

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8月20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在同盟会成立会上,根据黄兴提议,把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民报》第1期于1905年11月26日出版。原定每月一期,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月定期出版。从1905年7月起的一年半中,孙中山一直在日本,他在策划国内外成立同盟会支部的同时,还指导《民报》的编辑工作,有些重要文章就是他确定题目,口述大意,再组织专人执笔用笔名发表的。

《民报》创刊之初,发行工作靠同盟会员义务完成。第2期印出后,宋教仁致信美国大同日报馆、香港开智社、中国日报馆、越南西贡和昌楼、湖北震亚社、湖南集益社等,请他们协助发行。后来由于清政府禁止《民报》入境,不许人们订阅,邮局也不准递送,《民报》便采取秘密渗透方式传入国内。到第24期,《民报》已在海内外12个国家与地区建立发行网,其中海外有23个城市,销量最大的是东京,其次是南洋地区。《民报》至辛亥革命前一共出了26期。

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创办报刊十余种。他在海外活动时都旅居于报社。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创办、改组或支持的海外报刊还有1901年在日本办的《国民日报》、1903年在檀香山出版的《檀山新报》、1907年在加拿大开办的《大汉公报》和在暹罗(今泰国)办的《华暹新报》以及在新加坡办的《中兴日报》、1908年在缅甸办的《光华日报》、1910年在美国办的《大同日报》和《少年中国晨报》、在加拿大办的《新民国报》、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办的《光华日报》、1911年在菲律宾办的《公理报》等。

为了向外国人进行新闻传播,孙中山在1911年8月创办了英文《大陆报》(The China Press),1912年4月在上海创办了英文《民国西报》(Republican Advocate The Weekly)。1923年1月23日,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广播电台”在上海创办,它播出的新闻主要采自《大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