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可以振聋发聩,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正值中法战争爆发,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怒潮逐日高涨,香港同胞的抗法运动也于光绪十年秋季全面开展。孙中山再次来到了檀香山,联络旅美侨胞,宣传革命主张,筹集活动经费。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第一个纲领。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可以振聋发聩,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字穗明,号逸仙。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十月六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后来人们便称他为中山先生。

孙中山童年时在村塾里读书,喜爱听冯爽老人讲述有关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故事,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像洪秀全一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孙中山13岁的时候便漂洋过海,到夏威夷的檀香山,同经营农牧业的兄长孙眉一起生活。他在哥哥开设的店铺里工作,后来上了当地的学校,并念完中学的全部课程。这段时间,他掌握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接受了不少新的思想,并立志用这些思想来改造和振兴灾难深重的古老中华。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孙中山回国后,先是在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校就读,后来又转到香港西医书院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等毕业证书。

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正值中法战争爆发,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怒潮逐日高涨,香港同胞的抗法运动也于光绪十年秋季全面开展。首先发难的是船坞工人,他们坚决拒绝为法国侵略者修理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法国军舰,并拟订计划,准备炸毁其中的一艘;接着,码头、舂米等行业的工人,也联合起来,不给法军运送燃料、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并拒绝为法国商人装卸货物。港英殖民当局对中国工人进行无理干预,于是各行业工人相约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殖民当局对中国工人的迫害;还进行了罢工斗争,坚持一个多月。这种情景,给亲历其境的孙中山以莫大的鼓舞和启示。他高兴地看到“中国人民已经有了相当的觉悟”,并对清政府在反侵略的战争中一再退让、妥协、投降的政策,感到无比愤慨,决心投身革命。

孙中山以行医为掩护,奔走于澳门和广州,多方结交爱国志士,包括富有反清传统的会党领袖和清廷营防的兵勇。他认为,如果清政府能够真心实意地改革封建专制政体,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提倡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振兴工矿贸易,中国也许可以像英国、日本那样富强起来。他把这一见解写成一份详细的政见陈述书,同好友陆皓东从广东来到天津,想求见李鸿章,遭到拒绝。此后,他到了北京,又南下武汉,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观察地理形势和民众情绪,更加认清了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正当孙中山北游津、京的时候,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清政府一味信赖沙俄和英、美等国的所谓“调解”,尽力压制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坚决抗战的正义要求,执行妥协路线。孙中山认识到,把独立富强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上,是完全错误的。从此,他决心同清朝统治者分道扬镳,抛弃改良主义幻想,确立了武装革命的思想。

孙中山再次来到了檀香山,联络旅美侨胞,宣传革命主张,筹集活动经费。当时,很多人对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不十分理解,甚至还有人认为孙中山的宣传鼓动只是痴人说梦,不加理睬;亲朋好友也害怕受到牵连,同他断绝了往来。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中,孙中山没有灰心丧气。在爱国华侨夏百子等人的帮助下,组织了兴中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最初参加的有20多人,以后增加到120多人。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春天,他回到广东,邀集陆皓东等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又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会员,多数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有少数工人和会党人士。

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指出了中国面临瓜分蚕食的危机,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腐朽黑暗。在会员的秘密盟书里,写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的誓词,决心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第一个纲领。

兴中会在香港、广州建立了领导起义的秘密机关。按照计划,准备利用重阳节各地群众回省城扫墓祭祖的机会,让参加起义的会员到广州集中,然后炸毁两广总督衙门,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提出了“除暴安良”的口号,并准备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帜。

起义刚要发动时,一个起义战士的兄长得知内情,泄露了机密,两广总督谭钟麟立即调动军队,加强防守,大肆搜捕起义人员,陆皓东等70多名革命志士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亡到了日本,旋又经美赴英,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社会情况,研究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在伦敦时,他拜访了早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时的老师康德黎,并准备发动中国留英学生参加推翻清朝的活动,成立兴中会伦敦分会。

正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五日上午,孙中山刚从旅馆里出来,就被清廷派往伦敦的密探跟踪了。他们设下圈套,用广州话同孙中山搭腔,亲切地问道:“你是广东人吗?”

孙中山回答说:“是呀!”

“太好了!咱们还是同乡哩。”

走了几步,又有一个人凑上来说:“亲不亲,故乡人,异国相逢,真是三生有幸,何不到寒舍一叙?”

孙中山彬彬有礼地谢绝了这位“同乡”的邀请。他走到一座高大房屋的门前时,又窜出几个彪形大汉来,将他挟持着推了进去。

原来,这座房子是清廷驻英国的公使馆。他们在诱捕以前,已以7000英镑雇好一艘轮船,待绑架到孙中山,就要把他装进一只大箱子秘密运回北京杀害。

img30

孙中山被囚禁在三楼上一间装有铁栏杆的房子里,戒备森严,完全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他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把自己被捕的消息送给康德黎老师。

第四天早上,一个参与诱捕的密探审讯孙中山,威胁他说:“如果不供出你的同党,我们的钢刀是不认人的!”

孙中山义正词严地回答说:“你们杀吧!广东到处都有我的同志,他们一定会替我报仇的。你既然是广东人,可得为自己留条退路,免得将来后悔!”

公使馆里的一位英国清洁工,得悉被囚禁的是孙逸仙博士,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冒着危险,设法把孙中山的信送给了康德黎。

康德黎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去英国外交部和伦敦警察署再三交涉,都不得要领。康德黎把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告诉《泰晤士报》,可它保持沉默,不予刊登。后来,《地球报》通过采访,以“可惊可骇之新闻”:“革命家被诱禁于伦敦”、“公使馆的拘囚”为题,首先发表了消息。其他报刊也接连刊载。几百名旅英的中国侨民,赶到清廷驻英公使馆门前举行抗议。他们高呼:“释放孙先生!严惩绑架凶手!”迫于公愤和舆论压力,英国外交部和伦敦警察署不得不出面与中国公使馆交涉,终于在十六日把囚禁了12天的孙中山释放了。

从此,革命家孙中山的名字传遍了英国,传遍了世界,他受到了更多人的景仰和崇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