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笔译始于战国时期,最早的翻译文字作品是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记载的一首包括越语原文和楚语译文的《越人歌》。

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方曰译”。“翻”作“翻译”解,是由反切之“反”引申得名,源自于用汉字为佛经所使用的梵、西域文字字母注音,即“反语成字”,由此引申指代以字母拼读为特征的佛经翻译,写作“翻”。

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已有了通过“多重翻译”而进行交流的记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交趾之南有越裳国以三象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遥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这里记载的是越裳国派使臣来向周朝周公姬旦朝贡赠献珍禽白孔雀。古越南越裳国(包括今越南、柬埔寨的林邑、扶南等地)在交趾之南,与中国相距遥远,语言不通,所以与中原只能通过“重译”,即多次翻译才能交流。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口译记录了,也是最早的“转接传译”,距今已有3 000年的历史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笔译始于战国时期,最早的翻译文字作品是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记载的一首包括越语原文和楚语译文的《越人歌》。楚越虽是邻国,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译的帮助。公元前528年,鄂国的国君子晳,乘船夜游,有越女为他驾船。越女拥楫唱了一首歌,因是越语,子晳听不懂,经过翻译才明白。刘向在记存歌词的汉语译意的同时,保留了当时人们用汉字录记的越人歌唱的原音,未经翻译的越人歌原词为32字,翻译成楚歌后变了54字。这首《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译诗。

根据我国翻译史上主要翻译对象的变化,结合人类对翻译活动认识的发展以及翻译在各历史阶段的社会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我们把中国翻译发展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以佛经翻译为主的宗教翻译阶段,以文学名著与社科经典为主的文学翻译阶段,和实用文献为主的非文学翻译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