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信息传播活动的起源应当很早,可以肯定地说,从有人开始,就有了信息传播活动。木铎作为一种宣政采风者的标志而存在,与信息传播有一定关系。可以讲,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最原始形态。主要用于军事信息,特别是胜利消息的传播。魏晋甚至秦汉时期就有了丰富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不是就可以说中国已经有了新闻传播事业了?有了新闻传播活动并不等于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信息传播活动的起源应当很早,可以肯定地说,从有人开始,就有了信息传播活动。因为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共同的社会劳动必然要求协作,而协作中必然有信息传播的存在。人类最早和最常使用的传播方式是口耳之间的传播即口头传播。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木铎等。其中旗鼓、烽烟常用于军事。《孙子兵法》:“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木铎作为一种宣政采风者的标志而存在,与信息传播有一定关系。据《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引《尚书·夏书》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循于路。”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采风。可以讲,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最原始形态。故前人一度把木铎作为新闻事业的象征,近代的个别报纸曾以“木铎”作为自己的注册商标。

现在看来,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主要的传播形式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仅作为一种辅助存在。这首先是因为文字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其次是因为传播载体的局限。但口头传播的情况如何,实已无法考证。

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是甲骨、金文和岩刻等。多见于夏商周,主要用于记载重大事件、祭祀、占卜、帝王诏书与国家法令、颂德纪功,起到一定的信息传播作用。至于春秋战国时期,则有竹木简出现。

推想起来,中国历史上信息传播的第一个发达期应是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处士横议,必然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发展。《左传》中就有许多记载,《春秋》甚至被称为“断烂朝报”。保存至今的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关于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心理、传播技巧、传播规则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

秦王朝应是加强文字传播功用的第一个时代。因为要建立与统治一个疆域广阔的帝国,没有文字传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秦代制订出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解决了以文字形式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一个障碍

两汉时代,用文字传播信息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逐步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汉代邮驿制度进一步发展,并设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及负责人,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甘肃北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流域是古“居延”地区,是驻军屯田之地,在1930年和1972年两次发掘中,获简牍3万余枚。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中发掘出1217枚。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不少是来自朝廷的涉及国内政治军事方面的信息。

两汉时代早期传播载体以竹、木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始于西汉后期,至东汉和帝元兴年间(公元105年)基本完善,称为“蔡侯纸”。但当时产量较低,直到公元403年,东晋桓玄下令废简用纸以后,才开始大行其道。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军阀割据、战乱纷扰的时代,也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发达的时代。典型的是曹魏专门制定过《邮驿令》的单行法。布告与露布是主要的传播媒体。所谓“布告”,即“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在固定地方悬挂与张贴,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的法令。“露布”则主要是帛或木板,“露面宣布,欲四方速知”。主要用于军事信息,特别是胜利消息的传播。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说:“后魏每征战克捷,欲天下闻知,乃帛建于漆竿之上,名曰露布。”布告与露布这两种传播载体一直延续下来,后世直到明末仍有运用。

魏晋甚至秦汉时期就有了丰富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不是就可以说中国已经有了新闻传播事业了?答案是否定的。有了新闻传播活动并不等于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一般认为,新闻传播事业出现至少有几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物质媒介作为载体;二是这种传播要面向一定数量的人群;三是传播活动要常态化;四是要有较为固定的从业人员。至少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这些条件在魏晋时期还不具备。那么,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源于何时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