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1世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模式

21世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模式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所处的这一特殊地位,使它成为评估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指标的依据。社会主义新人,要求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形成现代科学思维方式,这是形成正确思想教育观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 21世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模式

众所周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其中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产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重视高校思想教育。要使高校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实际出发,确定高校思想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一、确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的意义

(一)确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只有构建并确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才能依照目标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内容、实施的途径方法,遴选合适的实施执行者,安排合理的时间和必要的制度;只有先确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才能制定出思想教育体系的具体任务,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双向互动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只有先确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才能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行为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发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效才有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

(二)确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自觉性的关键

由于目标具有导向性和可测性,一旦目标确立后,它就会显示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价值,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目标实现所带来的人才效应及精神需要的满足,从而使目标产生导向和激励效应,激发和推动人们自觉地、积极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三)确立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具有双重功能,它既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终点。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所处的这一特殊地位,使它成为评估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指标的依据。一般而言,目标比较原则和抽象,但具体化为一系列定性与定量的指标,就能评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从中检验出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偏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同时,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为依据,还可以从评估指标中测出预期的教育效果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实际程度。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它融于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系统中,反映着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各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外在结构和三维内在结构的“三三式”大系统。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三维外在结构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个性心理中的内化,并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社会意识形态、大学生个性心理、大学生智育体育美育等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是认识思想教育内容的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因素。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系统外的环境因素,构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三维外在结构。

1.社会意识

哲学思想制约影响思想教育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观点、全部过程和所有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内容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是基础,它决定或制约着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政治思想是经济基础、阶级利益关系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和表现。政治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对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起着直接的、全面的、重大的制约影响作用,同样也对思想教育,特别是对思想教育目标和内容起着直接的、全面的、重大的制约影响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它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目标、内容以至整个过程都发生直接的、全面的、重大的制约影响作用。

道德观念制约影响思想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它对思想教育内容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苦乐观、荣辱观、义利观等各方面目标内容,都起着核心枢纽作用。

科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社会主义新人,要求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形成现代科学思维方式,这是形成正确思想教育观的重要基础。

2.智育、体育、美育

思想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统一于培养人的活动之中,它们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首先,它们统一于培养人的活动之中,存在于教育的整体结构之中。其次,它们又是相互渗透的,智育、体育、美育之中包含有思想教育的因素。第三,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人的身心,人的体质、智力、品德、美感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只有思想教育与体育、智育、美育相互配合进行,才能彼此促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3.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关系很复杂。个性心理品质一方面受到一定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是形成政治、思想、品质的基础,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只有与个性心理品质融合之后,才会根深蒂固。思想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内化与外化相结合的过程。外部的政治思想及道德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体的知、情、意,才能外化为行为。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三维内在结构

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意识教育三个部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处于基础性层次,政治教育处于中等层次,思想意识教育则处于最高层次上。低一级层次上的教育要以高于它的层次上的教育为指导;高一级层次的教育要以低于它的层次上的教育为基础。

道德教育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教育大学生的,具体包括调整社会生活中人我、群我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物我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教育,调整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恋家庭生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教育,包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四个层次道德的教育以及谦虚、谨慎、自尊、自爱、自强、惜时、守信、诚实、正直、勇敢、勤劳、俭朴等优秀品德的培养。政治思想是社会政治关系和人们物质利益的反映和表现。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都非常重视用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及其体现的政治规范教育人,以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在社会主义中国,现阶段的政治教育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宣传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意识教育特指科学世界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核心是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具体包括科学人生观教育、无神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和理想教育等。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三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三位一体的,它们所追求的大学生政治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和道德素质目标组成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有机体系,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三维内在结构。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模式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的内涵

21世纪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的内涵要有效地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格价值目标,融合时代要求,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真,就是追求科学真理,把握客观规律。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各项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要领会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科学方法,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识别各种社会思潮,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尊崇科学,反对迷信。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真”的科学特征是它的客观性,而“真”的时代特征是它的创新性。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获“真”、成“真”。

善,就是追求理想人格,完善道德品格。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学习当代典型人物的高尚道德品质,积极进行自身道德修养实践,逐步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善”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功用性。“善”的时代性突出人与社会的合作性与协调性。

美,就是要明辨美丑,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素质。通过对美的理论学习和美的生活熏陶,逐步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努力培养美的风度,塑造美的心灵,提高美的素质。“美”的时代性尤其突出反省精神、超越品质、协调艺术三个方面。在美与人的关系上,美体现为对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反省,是一种反省美;在美与理想的关系上,美表现出一种不满足于现实、不停顿于现实的超越理念,是一种超越美;在美与现实关系上,美表现为一种现实中的和谐和协调,是一种和谐美。

勇,就是要开拓进取,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心理素质的自我修养,逐步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勇”的时代性主要在于“适应”与“开拓”。

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贴近现实。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了解改革开放实践,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通过学习和自我修养,大学生在行为上要达到四个一致:一是与党的一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二是与法律的一致,要知法、守法、用法,努力提高法律素质,做“依法治国”的贯彻者和促进者;三是与人民的一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四是与实践的一致,献身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又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之,通过学习和修养,大学生要逐步成为政治方向明、法律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理论运用于实际好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实”的时代性突出表现为唯实的精神、求实的态度。

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就是培养大学生真、善、美、勇、实相统一的健康完善型人格。这一目标模式不是真、善、美、勇、实的简单相加,而是五者的内在统一。真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及其固有的规律性,真是一切素质形成的基础。善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是决定素质形成及其结构变化方向以及外化服务之对象性质的重要指示器。美是对现实的反思和超越,是素质不断提高的强大动力。勇是素质的一极,同时又是其他素质发挥的重要的心理基础。实则是素质外化的关键,是内在素质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中介综合性素质,这一部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趋向性要求。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真、善、美、勇、实的综合品格、综合素质。无真则丧失生存根本;无善则知而不用,或是知之愈多,为恶愈甚;无美则保守而不思进步;无勇则弱如浮萍根基不固;无实则主观浮夸难有所成。五者的统一,既反映了基于世界客观性基础上的真善美的统一,也反映了人的心理成熟和认识向实践转化的关键性特质,都是完善型人格不可缺少的部分。所谓人格的完善,就是指真善美勇实无一或缺,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内在统一。而人格的健康,一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任何一方面都应有健康品质,是真而不是伪,是向善而不是向恶,是为美而不为丑,是为勇而不为弱,是为实而不为虚;二是指不仅在某一方面如此,而是各方面完美的协调结合,这才是健康人格的真谛。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的合理性

1.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它要求人们不断反省自身,超越现实,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生产创新,它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涌现。在这样的社会转折期,新旧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必须慧眼识真,在碰撞中把握时代的主旋律。现代化的大生产,知识的普遍应用,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当今时代愈来愈多的纽带把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而合作精神、协调理念、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是时代的主旋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知识竞争、人才竞争中,时间、效率、竞争、开放、信息、法制观念和开拓进取精神以及乐观向上、务实求真的生活态度,勇于竞争、不怕挫折的顽强意志以及自信、坚韧、果断、机敏、谨慎、热情等个性心理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具有真、善、美、勇、实的健康完善型人格,突出了时代要求的创新、合作、协调、反省、超越、进取、务实的品质,反映了新世纪的社会需求。

中华民族正处在和平崛起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需要人才而且人才辈出的时代。大学生都渴望成才,报国立业。然而他们的成才需求决不是传统性的,而是现代性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变化多样,富有个性化发展色彩的。然而无论外在适应,还是内在提高,真、善、美、勇、实健康完善型人格的培养都是符合人才成长需求的理性选择。而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必须以“宽基础”为前提;健康完善型人格的培养,正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各方面基础素质,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求。

2.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

教育存在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既适应又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保证条件,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又反过来不断推动、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二是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是促进了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学生成才规律也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要立足于自身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等现实条件做好自我价值的选择;二是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才能得到最大的实现。研究真、善、美、勇、实相统一的健康完善型人格的培养这一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确立的主客观依据,正是按照学生成才规律的要求,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的自我需要与社会环境需要及其制约性;而这一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的价值性,也正合乎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它一方面直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大学生在适应社会、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3.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模式符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规定:“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分析这一目标可以看出,它包括对大学生在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要求。思想,体现为“真”;道德,要求为“善”;心理,概括为“勇”,对现实的评价与行为的选择,则表现为“美”与“实”。真善美勇实健康完善型人格培养目标模式的确立,正是根据这一目标,在分析跨世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得出的理性结论。

【注释】

(1)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0—10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5-646.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6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1.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51.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87.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5.

(1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5.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

(1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06.

(18)胡锦涛同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12/c 122150099.htm.

(19)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20)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8.

(21)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70.

(22)余双好.大学生恋爱中的性问题及教育[J].青年研究,2000(5).

(23)丘晓东,甄雪丽.京港大学女性观念、性经验和择偶观之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学报,2001(l).

(24)教育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J].中国高等教育,199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