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路基路面工程》作者简介及教材编写背景

《路基路面工程》作者简介及教材编写背景

时间:2022-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路基路面工程》由邓学钧教授、黄卫院士及黄晓明教授负责编写,出版后连续印刷十几次,发行量超过10万册。1977年恢复大学招生后,东南大学组织有关院校由方福森教授主编完成《路面工程》(讲义),由方左英教授主编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路面工程》教材。1985年《路面工程》也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全国道路工程专业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唯一教材。

路基路面工程

img126

主编姓名:邓学钧,黄晓明

出版时间:2000年2月

出版单位:人民交通出版社

教材形式:文字教材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作者简介:

img127

邓学钧,男,1937年4月生,江苏苏州人,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改名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87年7月被评为教授,1990年11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目前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1987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授予“优秀中青年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江苏省教委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2年被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被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邓学钧教授为研究生讲授“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和“路面工程有限元分析”等课程,同时为本科生开设“路面设计电算方法”课程。由于他备课认真,授课时语言生动,概念明确,条理清楚,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他上课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时刻注意教书育人,做到为人师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他每周定时与研究生见面,要求研究生汇报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由于邓学钧教授以身作则,管理严格,他培养的研究生都勤奋学习、品学兼优。

教材简介: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及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由于国家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原有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专业。为了适应宽口径培养的需要,土木及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必须掌握本课程的基础内容,以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同时,为了培养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更专业的人才,教育部又增加了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本科专业,路基路面工程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课之一。

道路工程是线形结构物,由于其地质、环境、材料、施工及控制、交通荷载等的复杂性,其结构和材料与其他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相比更具特殊性。路基路面工程是露天结构物,它不仅受到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更受到交通荷载的重复作用,因此要求路基路面工程不仅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在路基路面设计、施工与管理时,要求专业工程师从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全寿命费用的理念出发,合理设计路基路面结构,科学施工,规范管理,保证路基路面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涉及路基设计与施工、路面设计与施工、路基路面工程的养护与管理等内容,为了突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编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力求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达到夯实基础、拓宽视野的目的。因此,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论、一般路基设计、挡土墙设计、路基施工、路基防护、交通荷载及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碎(砾)石路面、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沥青路面及其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设计、路面施工、路面养护与管理等。

教材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本教材在以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集成与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

(1)“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从各专业方向专业设置及宽口径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从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工程要点三方面展开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室和现场相结合。

(2)课程采用了立体化教学手段,不仅包括课堂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还应用了网络教学、现场测试与调查、课程设计等形式,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同时,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任课老师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强化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材使用情况:

本教材是针对土木工程大专业而编写的,教材内容覆盖了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交通工程、桥梁、矿山建筑等工程的主要工程材料。

《路基路面工程》由邓学钧教授、黄卫院士及黄晓明教授负责编写,出版后连续印刷十几次,发行量超过10万册。同时本教材于2000年2月和2005年5月又经过两次修订,已经成为全国本课程的经典教材,其他各种版本的教材大部分内容均取自本系统教材,为我国道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教材建设总结:

1.教材编写背景

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交通土建工程(后改称为土木工程,现改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几代专家学者几十年呕心沥血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课程。

课程开设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当时国内道路界主要的两名教授(方福森教授、方左英教授)均在东南大学,并分别开设“路面工程”和“路基工程”课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东南大学作为土木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成立了道路工程教研组,使道路工程教学进入全面系统的轨道,“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课程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邓学均教授、陈荣生教授等一批学者作为梯队成员加入到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教学队伍中。1977年恢复大学招生后,东南大学组织有关院校由方福森教授主编完成《路面工程》(讲义),由方左英教授主编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路面工程》教材。1985年《路面工程》也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全国道路工程专业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唯一教材。1994年10月,根据高等学校路桥及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教学编写大纲修订及审订会议的要求,《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两本教材合并成《路基路面工程》,由邓学钧教授、黄卫院士及黄晓明教授负责编写,出版后连续印刷十几次,发行量超过10万册。同时本教材于2000年2月和2005年5月又经过两次修订,已经成为全国本课程的经典教材,其他各种版本的教材大部分内容均取自本系统教材,为我国道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课程的建设也随着教材的建设得到提高和加强,自1956年院系调整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本课程的教学。

2.教材主要内容

(1)课程的概述(2学时)

包括路基路面工程的发展概况,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结构组成与功能特点,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2)影响路基的因素和设计要求(5学时)

包括路基土的分类,公路自然区划,路基的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路基的力学强度特性及承载力和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措施。

(3)一般路基设计及特殊要求路基设计(9学时)

包括路基宽度、高度及边坡的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浸水路基设计,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4)路基附属设施和防护与加固设计(4学时)

包括路基附属设施及路基和路堑的防护与加固技术。

(5)路基挡土墙设计及排水设计(10学时)

包括各种类型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方法,挡土墙设计原则与要求,挡土墙设计方法及道路工程排水设计。

(6)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2学时)

包括交通荷载类型、交通荷载统计与分析,环境因素(含水、高温、低温)等的分析,土基特性的分析等。

(7)碎石路面、块料路面及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6学时)

包括碎石和块料路面的强度形成机理,材料与施工要求,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材料设计、施工要求。

(8)沥青路面设计(8学时)

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材料要求,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及方法,施工技术要点。

(9)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6学时)

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材料要求、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及方法、施工技术要点、特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要求。

3.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本教材突出了以下两点:

(1)课程的重点

本课程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及必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本课程的重点是路基设计、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2)课程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①路基强度的保障技术要求:干湿类型、路基临界高度、路基土的选择和要求及路基施工质量保障。

解决方法:引入现场图片和现场实习,全面分析路基强度的保障技术要求。

②交通量的调查与统计:混合交通调查方法(针对交通等级等路面设计的差异性),不同路面类型的轴载换算。

解决方法:利用现场调查及给定两种数据类型进行分析与对比,进行不同路面轴载换算。

③沥青路面弯沉设计与弯拉应力验算:沥青路面弯沉与模量及厚度的关系,弯拉应力与模量和厚度的关系,弯沉设计时和弯沉拉应力检验时参数的确定。

解决方法:通过不同变量敏感性分析,认识各参数的意义。

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温度应力产生的条件,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温度应力疲劳与荷载应力疲劳的迭加。

解决方法:通过分析温度应力产生的条件,或到现场调查温度应力破坏实例,从力学和现场两方面给予解决。

总体上,针对以上难点,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演示与深入浅出的表达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