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张煦[1]笔者担任博士生指导工作以来,至今已有10年了。我们愿意加倍努力,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把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做得更好。当然,不能指望大学中每一位博士生的论文水平都接近这几个突出典型的高度。

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张 煦[1]

笔者担任博士生指导工作以来,至今已有10年了。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工作各个环节的方式方法,以便今后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绩,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愿意加倍努力,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把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做得更好。各学科的导师们宜于每隔一个时期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迈进。现在,恕我冒昧,谈谈我们学科近几年来培养博士生工作的经过,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向广大导师们求教。

一、培养目标问题

我们承担指导任务的学科专业是“通信和电子系统”,是国家重点学科。这个学科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泛和灵活的,研究方向有三个:光纤区域通讯网;图像处理和通信;现代通信系统。对博士生在政治上的要求是,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切实解决好政治方向、人生道路和品德问题,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在业务上的要求是:经过3年学习,必须具备本学科有关的广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取得一定分量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并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博士论文。具体地说,本学科是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既要掌握软件,又要熟练硬件;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能实验操作。除个别同学有特殊创新外,要求多数同学能够兼备软件和硬件本领、兼备理论和实验能力。针对具体题目,也许有些理论分量多些,而另一些实验分量多些,有些软件内容多些,而另一些硬件内容多些,其研究成果有些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多些,有些则接近实用化产品。但总的来说,理论与实验、软件与硬件,在培养时都不能偏废。通信与计算机相结合,并不意味着同学仅掌握计算机软件就足够了,而事实上将来出去工作时就需要兼备硬件操作能力的人才。此外,笔者正在设想:当前培养科学技术专业的理、工科博士生,是不是应该让他们在校时懂得一点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来担任某一负责工作时能更好地发挥才华。这个问题似乎需要考虑一下。

二、研究生课程问题

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为了培养某些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开出本学科所需的整套的研究生课程。应规定硕士生学完若干门课,修满若干学分;博士生还须再多学几门课,多加几个学分。其中,包含选读的课程,有本系开的,也有外系开的。每一位硕士生都须学习政治理论课、外语课、数学课,以及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每一位博士生都须学习政治理论课、两门外国语课,以及更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在我校过去几届博士生,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多修几门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这是不完善的。现在开始,规定博士生要多上课,是明智的,可以先要求多学3门课、6个学分,以不区分硕士生课或博士生课,而统称为研究生课程较为切合实际。然而,随着世界上技术不断进步,各系的教授和副教授应当发挥各自专长,相应开出适合需要的新课,或者更新已开课程的内容。例如,本学科这学期刷新和充实了“通信理论和系统”课的内容,部分章节约请兼职教授(研究所总工程师)任教,深受同学欢迎。又如,为了配合通信网研究,下学期打算开出两门新课:“微机通信接口技术”、“高等电路设计技巧和实验”。另外,鉴于本学科的博士生人数较多,打算开一门专题报告课,要求每位博士生在一学期中对不同专题作学术报告两次,每两周花一个下午,由博士生轮流作报告。全体博士生和导师都要参加,认真听讲和评议。这样,必能有助于博士生交流心得,增长知识。如这门课执行得好,可给同学2个学分。

总之,研究生课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师要千方百计为研究生打好广泛、扎实的基础而竭尽全力。在这个意义上说,高水平的讲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博士生应该比硕士生多上几门课,但专门称为博士生课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上面说过,安排博士生多上几门基础理论和专业课,每门课在期终都要经过考试(笔试),结合平时学习情况核定成绩。博士生还要通过综合考试,这相当于国外大学博士生的资格考试,是在正式进行论文工作之前举行,一般由教师3~5人组成考试小组,采用口试方式。考试内容侧重于基础,可在考试前1~2个月告知同学对已经读过的本学科某几门课自己预习一下。经过半天考试,可以了解是否达到做博士学位论文前的基本要求。这种综合考试是一场严肃认真的考试,但不是使同学过度紧张的考试。过去,我们曾对每一位博士生考过,今后要更加规范化。

至于外语课,本科生和硕士生已经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几次学过,因此博士生学外语,不能再花费过多时间。学外语决不是为了去考TOEFL,而着重学习专业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听懂英文学术报告,能与外国专家交谈,能写英文信函和文章。另外,博士生第二外语一般是德文或日文,应强调要求同学具有阅读能力,不能鼓励花费过多时间去学,以免分散精力。

三、学位论文问题

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评估一个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在我的记忆中,MIT在通信学科至少有4篇典型的博士论文是非常杰出的,国际上公认为第一流的,它们分别是:Shannon的信息论,Darlington的网络综合,Bode的反馈放大器,Personick的光通信接收灵敏度。这些论文之所以受到众人的钦佩,正因为它们各有重大的创新性,其理论推出的结论有普遍和永恒性,且带有启发开导作用,使后人能在这些论文的奠基上继续发展、扩大和深入。当然,不能指望大学中每一位博士生的论文水平都接近这几个突出典型的高度。但是,博士学位论文应该满足起码的要求,论文必须或多或少地,但有足够分量的独自创新,是世界上没有其他人想过、做过和报道过的内容。除了对与论文有关的文献经过消化吸收,将该题过去的发展过程和将来的可能趋向作一概述外,论文的主体应该有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又有计算机模拟和编程,即计算机软件部分,以及集成块和电路元器件的组配设计和实际测试,即硬件部分。最后,总结自己的独立创新,说明已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将来发展前途如何等等。论文写作在文字的数量上,也要满足一定要求。

论文的开题要花相当精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先是博士生跟导师商量研究工作的题目范围,如何分步骤去做,有哪些可以创新,描绘大概的轮廓,预测有可能达到的目的。嗣后,博士生集中一段时间,跑图书馆和情报所,查阅所有相关的文献,有些仅是粗看,有些则应消化,经过独立思考,理出一条线索。再跟导师商量,又回去独自思考。经几次来回反复,终于提出一个有希望的初步方案,准备在教研室(或学科组)作开题报告,公开征求意见。这个阶段是论文开始阶段,关系重大,宁可多花时间,不厌其烦地思考和比较,并相对讨论,以便作出最佳选择。鉴于论文开题往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博士生在没有学完课程前,就应及早开始考虑,一面阅读文献,一面与导师多加接触。如果开题工作做得好,论文进行就可以比较顺利,论文完成也比较有保证。所以,要经常告诫博士生,一定要重视开题工作,切勿疏忽大意。

论文开题之后,博士生就应按照计划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工作,要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每星期与导师会晤一次,汇报情况和讨论问题。每三个月,博士生须向导师和有关教师作阶段性报告,必要时修改原订计划。如研究工作进行顺利,积累了足够多的成果,就可开始草拟论文,随时与导师商量。在研究期间,博士生应争取将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写成短篇文章,报送国际会议或国内外期刊发表,这很有必要。当论文基本写成时,博士生要编写详细摘要。按现行规定,论文详细摘要须复印和分送国内各有关专家、教授约30人进行评议。这当然是保证论文质量的一项措施,但笔者认为不必分送给太多专家,也许10位就够了。详细摘要的印刷和装订可以简单些,内附测量结果的照片不必用彩色照,不要追求形式,应该注意节约。

四、导师组合问题

通信和电子系统学科培养博士生,有三种办法:一是自始至终在本校培养;二是本校与国内研究所联合培养;三是本校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第一种办法是正统的、基本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了更有效地执行指导工作,可对某一具体研究方向和题目,选择本校学术造诣高、教书认真负责、且能密切配合到底的正、副教授担任副导师,协助培养博士生。当然,选择副导师必须经过郑重考虑,核准后才能正式聘任。目前,本学科的两个研究方向各有一个指导小组,有教授,也有得力的副教授,配合非常密切,博士生们也都满意。这种办法的优点在于:首先,可以增多招收博士生的人数,每一位博士生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深入的指导。其次,学术造诣高的教授和副教授可以藉此取得亲自培养博士生的经验,易于发挥才华,能早日成为接班人。这种办法对年老的博士生导师特别适宜,因为70岁以上老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培养博士生,还要扶植优秀的中年正、副教授成为接班人。

国内联合培养博士生,这是我们初次尝试。我系与国内几个著名的研究所有着合作联系,为了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我系聘请研究所的主任、高工为兼职教授,而研究所保送已毕业的硕士生到我校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博士生在我校上课,在研究所做论文;完成论文后到我校答辩,通过后授予博士学位。担任我校兼职教授的主任高工,经我校核准后,也可聘为副导师。这种办法现在仅是尝试,看执行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实行。

至于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是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办理的。目前,本学科有两个例子:有一位博士生在我校上课完毕,去德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一年,回国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由我校授予博士学位。另3位博士生,去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一年,回校完成论文和答辩,由我校授予博士学位。这种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办法,现处于尝试阶段。

五、博士生来源问题

怎样争取较好和较多的生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工作。目前,本学科博士生来源正在逐年扩大,前景乐观。究竟为什么本学科的生源是兴旺的呢?其原因是:一方面,固然由于通信和电子学科涉及高新技术,是当今的热门,国家列为重点,有发展前途,对有事业心的青年同学有吸引力。因而,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入学考试成绩常是名列前茅,优秀的硕士生也向往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本学科培养博士生所组合的师资力量、研究室已获得的研究项目、装置的实验和计算机设备,以及学习环境和气氛等等,都对国内青年硕士生有一定的凝聚力。博士生从事论文工作,一般宜于结合研究室已有的科研项目和实验设备。我们虽没有太多经费,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科技、机电部、市科委等主管单位取得了一些项目。我们的设备虽不能说完善,但也陆续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计算机。至于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坦率地说,本学科的导师和副导师,谈不上有什么知名度,也没有了不起的才干。但是,两个指导小组内部,却都团结得非常好。教师对同学很关心,很友好,热情引导,平等相待。博士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感到一种温暖氛围,能够安心学习和研究。凡是想来报考的同学,往往先向已毕业的或在校的博士生打听,答复总是说这里的环境好、学风好、容易相处,这就加强了报考同学的向往意图。简单地说,导师们的团结是生源多的关键。

怎样有效地争取硕士生来报考呢?这只有依靠导师、副导师的主动性。对于本校毕业的硕士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青年教师,不论他是否是本系或外系的,只要察觉某一同志有报考本学科的细微意向,我们就主动向他(她)介绍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师资力量等情况,并陪同参观实验室。对于外校或研究所毕业的硕士生,凡是有信函询问或来校询问,我们也是满腔热情地主动介绍情况,表示欢迎。我们的经验是,如实介绍本学科过去和今后的动态,热情和耐心解释真相,尽力取得有志报考的同学对本学科的信赖,是增多博士生来源的关键。报名的同学,除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者外,都应经过考试,对于确实优秀、合乎国家规定的,总是千方百计吸收他们进来。我们导师和副导师有这样的信念:多培养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就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多作出一份贡献。

六、教书育人问题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大学的博士生是最高层次的学生,将来就是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所以导师更须注重教书育人,在育人上下工夫,使博士生成为德才兼备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导师不仅要认真指导博士生的业务学习和论文工作,还应十分关心和亲切引导他们在道德修养上提高到较高水平,与博士学位的荣誉相称。为此,教师在争取生源、鼓励同学报考博士生之前,应与学生会晤,或与学生原来学校的导师联系,全面了解本人平时的道德作风、学习态度、报考动机,甚至业余爱好、家庭生活,以及有没有感染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等。一俟感到满意,才鼓励同学报考。考试及格,吸收入博士生队伍后,在经常会晤接触时,还要不断提醒同学发扬“交大”优良传统,牢记党对青年的期望,要勤奋、朴素、诚实、谦虚,要与人团结,热爱祖国,将来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忠诚服务。当见到同学的科学研究有所成就时,勉励他们不能骄傲、不能停顿,要加倍努力、快速前进。见到同学在研究过程中受到挫折时,勉励同学不要心灰意懒,而要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当发现同学没有抓紧学习,或在娱乐上花去太多时间时,应严肃地提醒同学珍惜光阴、改正错误、急起直追、努力作出成绩。对博士生在原则问题上要严肃、绝不放松,而在态度上要慈祥、不伤同学的自尊心,要用慈祥温和的态度达到教育目的。在博士生3年学习期间,教师对待同学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精心培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教师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严谨治学和道德操守方面都要作出自己的表率,给同学以深刻印象,使他们健康成长,将来在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做一个终生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刊于1991年第2期)

【注释】

[1]张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