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市场的供需缺位分析介绍

传统市场的供需缺位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终导致所谓的理论分析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会出现。(二)市场中的供、求“缺位”工业经济中的市场供给和需求也处于“二八定律”描述的状况之下。因此,市场中总会有这样的“供给和需求的缺位”现象。

(一)从“帕累托最优”到“二八法则”

1.帕累托最优的提出

“帕累托最优”,最早在分析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中使用了这一概念而得名,因其构建了效率和公平的“理想王国”而备受青睐。它强调在静态假设的条件下,固定的人群分配固有的资源,每一种分配状态与分配状态之间的变化中,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新的分配状态需要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就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帕累托最优的3个基本标准: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有条件,即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两种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才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它给出了一个价值衡量标准,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在提高效率的过程中兼顾了公平的原则,不是以牺牲小部分人为代价来获取整个社会福利的提升,因为这种“以小博大”的牺牲,同样是对弱小群体的不公平。在现实中,一般把这种必需的“牺牲”变成足额的、可获得性的补偿,以这种补偿性的公平来换取社会福利的提升。在帕累托改进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社会福利不断得以提升的过程。

2.质疑

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最优的假设条件、改进过程和最终的“帕累托最优”在现实中能否被实现一直备受质疑。如帕累托最优的静态假设,即“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都是不变”这一前提基本否定了其现实性,无论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现实当中一直是动态的,前者是人类进步的第一生产力,后者是经济社会当中最为活跃、动态的因素。在帕累托改进中,“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情况也不会出现。首先,全部人都改进的状态在现实中不存在,其次,部分人改进中,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动态分析一样,相对于改进者来讲,不变的一部分人实际的福利水平已经下降了。最终导致所谓的理论分析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会出现。帕累托最优所描述的方法和场景就如“镜花水月”一样,无法与现实对接。尽管经济学的教材中很多都把“帕累托最优”编著于其中,但因前面的质疑没有得到答案,有些高校在教学中把其作为选讲或者选读章节,在理论学习中被束之高阁。

3.二八定律

在经济理论上确定了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完美描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效率和公平的分析方法后,帕累托又从现实中归纳出了二八定律。1897年,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二八定律让人们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反思,并把这种投入和产出之间不平衡的现象用“二八定律”命名。“二八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和领域。由此引起了对时间管理问题、重点客户问题、财富分配问题、资源分配问题、核心产品问题、关键人才问题、核心利润问题、个人幸福问题等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二)市场中的供、求“缺位”

工业经济中的市场供给和需求也处于“二八定律”描述的状况之下。从供给的角度看,少数的大公司提供了大多数的产值和份额,大多数的小公司提供了相对较少的产值和市场份额。在统计当中,“规模以上”的统计方式也是放弃了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占有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在“规模以下”;从需求的角度,较少的一部分人的需求成为主体需求,能够引领需求潮流,多数人的需求属于被引领和跟随状态,跟风也成为时尚流行的一种传播方式;从需求的满足角度,有一部分人的需求一直处于不满足状态,他们的意愿总是被忽略、被边缘化

也就是说,在供给中总有一部分供给是“无效的”,它以库存或者闲置的状态存在,因为找不着合适的需求方;在需求中总有一部分需求是“不被满足的”,因为没有适合的供给方。因此,市场中总会有这样的“供给和需求的缺位”现象。那种供给和需求完全的相互满足和平衡状态就像“帕累托最优”描述的那样,在现实中还没有实现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