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息本质的理论,怎样计算利率

利息本质的理论,怎样计算利率

时间:2022-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利息本质的理论1.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威廉·配第与约翰·洛克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但两人论述的重点不同。因为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私有制下的剥削关系,所以马克思的这种利息来源理论也被称为“剥削论”。从实用目的来看,通常可以认为连续复利与每天计复利等价。

(一)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关于“利息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虽然西方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提出了各种学说,但他们都没有深入分析利息产生的真正原因,没有把利息和利润区分开来。只有马克思才真正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指出利息不是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殖,而是产生于它作为资本的使用。

(二)利息本质的理论

1.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威廉·配第与约翰·洛克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但两人论述的重点不同。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因为借贷货币会给贷出方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贷出方“对自己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息”;洛克也认为利息是对贷款人的回报,但他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风险而得到的报酬,并认为报酬的多少应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相适应。

(2)达德利·诺斯提出了“资本租金论”,把贷出货币所收取的利息看成地主收取的租金。诺斯已经把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区别开来,因而成了“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3)约瑟夫·马西提出了“利息来源于利润说”,认为贷款人贷出的是货币或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贷款人因此得到的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4)亚当·斯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说”,认为利息具有双重来源:其一,当借贷的资本用于生产时,利息来源于利润;其二,当借贷的资本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如地租等。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英国的纳骚·西尼尔提出了“节欲论”,认为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由工资和利润组成。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报酬。也就是说资本家放弃了个人消费,利润是对这种牺牲的报酬。借贷资本只是总资本的一部分,利息也只是总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2)美国的约翰·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说”,认为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相继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依次递减,最后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就是决定利息高低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所以,利息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3)美国的欧文·费雪从纯心理因素来解释利息现象,提出了“人性不耐说”,认为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地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的心理。在存在借贷市场的情况下,不耐程度低的人具有较低的时间偏好,倾向于放款;不耐程度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时间偏好,倾向于借款,这些活动会一直进行到大家在共同的利率下都达到某一中间地带为止。因此,“利率是不耐的指标”。

(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说”,认为“利息,乃是一定时期以内,放弃周转流动性的报酬”。

研究利息不能不注意个人心理上的时间偏好,而这种时间偏好成立与否必须有两组不同的决定因素。第一组是消费倾向,即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第二组是储蓄结构,即在既定的储蓄额中,多少为生息债券、多少是现金。生息债券可以给持有者带来利息,但持有者要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现金虽不能带来收入,但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人们偏好流动性资产主要产生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二是谨慎动机,三是投机动机。”如果一个人有现金在手,就可以随时应付这三种动机的需求。企业和商人想取得一定的货币,就必须以支付一定的报酬来诱惑公众让渡出一部分货币,而利息就成为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3.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指出利息不是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殖,而是产生于它作为资本的使用。在G-G′这个生息资本的形式上,是一个已经完成的资本,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一个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一定剩余价值的资本,但是没有任何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作为媒介。

简而言之:(1)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为前提;(2)利息和利润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的是资本家全体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实际上,G′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职能资本家的利润;另一部分为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利息。因为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私有制下的剥削关系,所以马克思的这种利息来源理论也被称为“剥削论”。

【相关链接】

◆横向联系: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利率的决定。

(三)利率的计算

1.单利

(1)定义:单利是只计算本金所带来的利息,而不考虑利息再生产的利息。

(2)单利终值,是指一定时期以后的本利和。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V0表示现值,Vn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表示计息期数。

(3)单利现值,是指未来的一笔资金其现在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V0表示现值,Vn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表示计息期数。

2.复利

(1)定义:复利即本能生利,利息在下期也转作本金并与原来的本金一起再计算利息,如此随计息期数不断下推,即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2)复利终值,是在“利滚利”基础上计算的现在的一笔收付款项未来的本利和。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V0表示现值,Vn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表示计息期数;(1+i)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

(3)复利现值,是指未来发生的一笔收付款项其现在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V0表示现值,Vn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表示计息期数称为复利现值系数。

3.连续复利

(1)连续复利的概念

假设:L为本金,r为利率,n为投资期,如果利息按每一年记一次复利,则终值是L(1+ r)n;如果每年记m次复利,终值就是。

当m趋向于无穷大时(也就是说每年计息次数为无穷大),就称为连续复利,即

利率r的意义就变成当时间可以无限分割时的复利利率,即连续复利。从实用目的来看,通常可以认为连续复利与每天计复利等价。

(2)连续复利与一般复利的关系

令rm为每年计m次复利的年利率,则

【复习提示及知识补充】

【例1-2-1】 每季度计一次复利的年利率为14%,请计算与之等价的每年计一次复利的年利率和连续复利年利率。

根据题意,m=4,r4=14%,所以与之等价的每年计一次复利的年利率r1可以这样计算:

同理,其等价的连续复利r可以这样计算:

(四)利率的分类

1.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1)市场利率是随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而变动的利率。

(2)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2.公定利率

由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所确定的利率是行业公定利率。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1)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间内,利率不随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动。它是传统采用的利率形式,适用于短期借贷。

(2)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它适用于借贷时期较长或市场利率多变的借贷关系。

4.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

(1)名义利率就是一定时点上对物价变动率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放开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如果考虑通货膨胀投资收益的影响,那么名义利率并不能反映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水平的差异,将这种差异反映出来要用真实利率。

(2)根据物价水平实际变化进行调整的利率称为事后真实利率;根据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化进行调整的利率称为事前真实利率。经济学家使用的真实利率概念通常是指事前真实利率。

(3)费雪方程式: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令r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假定本金是1元,名义利率和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实际利率关系如下:

因为r′·πe非常小,约等于0,得费雪方程式:

该式意味着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进行了充分的调整,但是现实中这种调整很可能并不充分,取决于通货膨胀是否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根据r=r′+πe,费雪效应是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名义利率上升的现象,是从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角度分析。

【相关链接】

◆横向联系: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1)即期利率是指某个给定时点上无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顾名思义,即期利率可以看作是与一个即期合约有关的利率水平。这种合约一旦签订,资金立即从债权人转移到借款人手里,由借款人在将来某个特定时点按照合约中标明的利率水平连本带利全部还清,这一利率水平就是即期利率。

(2)远期利率是指未来两个时点之间的利率水平。顾名思义,远期利率可以看作是与一个远期合约有关的利率水平。这种合约一旦签订,就对资金在将来某个时点从债权人转移到借款人手里,以及在到期后由借款人按照合约规定的利率水平偿付作出了规定。因此,远期利率相当于从现在起,将来某个时点以后一定期限上通行的借款利率,也就是将来的即期利率。

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以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为标准划分,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银行优惠利率是指略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优惠利率一般是提供给信誉好、经营业绩佳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借款人。优惠利率的授予也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联系。在国际金融领域,外汇贷款利率的优惠以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为衡量标准,低于该利率的可称优惠利率。

6.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在中国各种类型的利率中,存、贷款利率是唯一“官定利率”,它不仅是中央银行最审慎对待的一类利率,而且也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威信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类利率。在某种意义上讲,存、贷款利率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真正“基准利率”。

(五)利率的作用

1.利率的经济效应

(1)成本效应:主要是指投资对利率变动作出的反应。根据投资函数I=a-hr,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利率的成本效应会显现出来,人们将比较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变化,前者小于后者,投资下降,小于储蓄则收入会减少;反之,当市场利率下降时,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储蓄将转化为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储蓄又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是投资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

(2)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利率的变化会使得人们的资产组合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化,因此原有的均衡被打破,从而产生新的均衡。

(3)财富效应:由利率的变化导致的资产价格变化所引发的人们财富的变化。

(4)利率的预期效应:利率的变化特别是方向性的变动,往往使得人们对未来形成一定的预期,比如经济增长缓慢或者衰退时期的第一次降息,往往是后续降息的信号,由此导致人们对未来进入降息周期的预期。

(5)利率的汇率效应:由利率平价关系,利率变化所导致的汇率变化。

2.利率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杠杆作用分析

(1)从宏观的角度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积累资金的功能。

②调整信用规模的功能。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再贴现率作用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贴现率作用于商业银行对顾客的信用规模。

③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采取差别利率和优惠利率来实现资源的倾斜配置。

④抑制通货膨胀的功能。当通货膨胀发生或预期通货膨胀将要发生时,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调节货币供求量,使得货币需求下降,信贷规模收缩,促使物价趋于稳定。如果通货膨胀不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不平衡所致,而是由于商品供求结构失衡所致,则对于供不应求的短线产品的生产可降低对其贷款的利率,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加有效供给,迫使价格回落。

⑤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当国际收支严重逆差时,可将本国利率调到高于其他国家的程度,一方面可阻止本国资金流向国外,另一方面可吸引国外的短期资金流入本国。当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时,一方面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复苏;另一方面提高短期利率,阻止国内资金外流并吸引外资流入,从而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

(2)从微观的角度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功能。

②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的功能。

③作为租金计算基础的功能。资产所有者贷出资产,在到期后收回并取得相应的租金。租金的度量通常是参照利率来确定的。

3.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利率主要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因素决定。市场上资金供不应求,利率就会上扬;资金环境相对宽松,利率就会下降。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特别是基准利率变动引起的变化最为明显。

(3)适当的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过高,会抑制投资,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利率水平过低,又不利于发挥利率对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在市场化利率决定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应逐步确定并适时调节适当的利率水平,一方面能真实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另一方面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从而促进利率作用的发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合理的利率结构

合理的利率结构,包括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行业结构以及利率的地区结构,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弥补利率水平变动作用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