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师大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经验值得借鉴

东北师大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经验值得借鉴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师范类院校,东北师范大学连续6年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促进就业的经验措施值得借鉴。截至目前,距2010届毕业生离校还有1个月左右时间,东北师大师范类毕业生超过九成已经与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三方协议”。目前,东北师大所培养出来的优质师范生到基层就业的愿望依然谈不上很高,但学生们对教师轮岗制度基本表示认可。东北师大将就业信息汇总,制作成《毕业生求职指南》。

师范类学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约占毕业生总数的十分之一,目前,师范院校学生就业依然面临瓶颈。作为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师范类院校,东北师范大学连续6年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促进就业的经验措施值得借鉴。

师范类学生就业面临三个瓶颈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师范类学生就业面临三个瓶颈。

首先,“信息孤岛”现象加大了高师毕业生就业难度。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30万人,而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却面临着严重的就业信息不对称、不均衡。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少部分名牌高校占有大量就业信息,而为数众多的普通高校却难以抢占就业市场份额,各个学校之间没有信息互通,不利于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

东北师大就业处处长王占仁说,由于综合实力的差异,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就业信息“二八”分布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即20%的名校占有80%的就业信息,80%的一般高师院校只占有信息总量的20%。与此同时,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需要向很多高校逐个发布信息,另一方面因就业市场分散,毕业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到众多就业网站注册,奔波多地求职。

其次,师范生数量相对于需求总量结构性过剩。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大约有60万师范类毕业生,能够提供的教师岗位年均只有30万个。这些能统计到的岗位基本位于城镇,广大农村的需求不仅难以统计,更难以得到满足。

另外,教师编制是制约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另一个瓶颈,我国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编制核定已经结束,整体上来讲是缩编的,目前很多地方有岗没有编制。东北师大研究生吴启明说,毕业快两年了,我的很多同学依然在公办学校做没有编制的教师,拿着很低的薪水,等待转正的机会。

一方面培养人才 一方面为人才找出路

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一方面培养人才,一方面开拓一切资源,积极为人才找出路。截至目前,距2010届毕业生离校还有1个月左右时间,东北师大师范类毕业生超过九成已经与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三方协议”。

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市场化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直接关系着毕业生的前途,也左右着学校未来的生存空间。为此,东北师大的经验是:推动就业,市场分析先行。

东北师大每年都会选派就业工作教师到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并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哪些地区就业市场基本饱和,哪些地区能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甚至是哪些省市需要哪种类型人才,因地制宜制定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规划战略,引导学生深入基层进行教学。

目前,东北师大所培养出来的优质师范生到基层就业的愿望依然谈不上很高,但学生们对教师轮岗制度基本表示认可。

东北师大将就业信息汇总,制作成《毕业生求职指南》。《指南》包含国内主要就业区域信息和单位需求、岗位要求、乃至工资水平、城市物价等各种信息,还列出了近年来的热门行业和职业,以及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资格证书考试时间表和国家出台的就业指导政策等。

“网络就业学堂”是东北师范大学建立的网络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职业测评、咨询就业指导、查询求职指南。

打造“就业航母” 整体推进学生就业

在稳定用人单位数量、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东北师大还积极谋划解决就业信息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措施,通过建立高校就业联盟等方式,优化就业市场的资源和信息配置,从而提高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整体质量。在东北28所高师院校联合举办的2010届毕业生联合洽谈会上,来自全国27个省区的12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8万条需求信息,信息规模是任何一所高校都无法仅凭自身力量实现的。

这场招聘会,吸引了东北地区的5万名师范毕业生进场求职。“目前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各个‘信息孤岛’打开形成一个教育人才网,让所有的就业信息和人才资源在这个网上能够实现共享。”王占仁说。

“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东北)专业市场”去年11月末在长春市揭牌。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省区的28所高师院校在这里联合成立了“东北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全国高师院校毕业生联合供需洽谈会”“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会”和“全国高师就业联盟网”。

据统计,“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每年发布全国教育系统就业岗位20多万个,举办视频洽谈200多场,毕业生信息日点击量10万余次。

“就业工作协作体”每年定期举办的联合招聘会,把区域内所有高师毕业生集中到一个市场中供用人单位选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机会,降低了求职成本。

新华社记者 姚湜

【注释】

[1]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2010年5月21日,第209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